分享

吴昌硕这样临写的《石鼓文》,你是否喜欢他的作品?

 鸿墨轩3dec 2020-07-17

书法名家堂

 2018-09-07 22:56:09

吴昌硕(1844--1927年),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别号很多,常见的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是我国诗、书、画、印的全能大师,艺坛尊称为“四绝”画家。吴氏书法以石鼓文最为擅长。

其作品凝练遒劲、气度恢弘,结字长方,点画线条珠圆玉润、凝重古雅,用笔略参苍浑方劲的隶法,但又不拘中锋,藏露分明,寓动于静,独具风骨,耐人寻味。

吴昌硕书法不仅根植于秦汉,而且亦追求古朴典雅的金石篆籀之气。正如沙孟海先生评:吴先生极力避免“侧媚取势”,“捧心龋齿”的状态,把三种钟鼎陶器文字的体势,杂糅其间,所以比赵之谦高明得多。

吴昌硕书法的两大支柱,一是他对石鼓文的笔力和骨力的表现,二是他对汉碑的魄力气度的继承。从这幅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写的《石鼓文》与前人有所不同,虽师古但不泥古,打破了《石鼓文>严紧平整的格局,自创烂漫、恣肆、沉雄、古茂的新风。

吴昌硕这样临写的《石鼓文》,你是否喜欢他的作品?

他对艺术创作主张“出己意”“贵有我”晚年的吴昌硕在艺术创造等方面已有很高深的造诣,但他不骄矜,反而比先前更加谦虚。光绪三十年(1904年)夏,西泠印社推其为社长。当时他为印社撰联云:“印讵无源?读书坐风雨晦明,数布衣曾开浙派。社何敢长?识字仅鼎彝瓴甓,一耕夫来自田间。”这正是他一贯的平淡谦虚襟怀的具体表现。直到七八十岁,他还以读书、刻印、写字、绘画和吟诗作为日课,乐此不疲。他还以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把钟鼎之气、篆籀之力和治印之韵融入泼墨大写意花鸟画中,形成了既有金石古意又有现代抽象意识的独立,让国美术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吴昌硕这样临写的《石鼓文》,你是否喜欢他的作品?

二、艺术特点
“以隶法作篆”,用邓石如的用笔方法写〈石鼓文》,改变了《石鼓文〉原来线条粗细一致的特点,丰富了线条的变化,起笔回锋蓄势,收笔有回锋也有露锋,变化多端,丰富了《石鼓文》的艺术语言。

吴昌硕这样临写的《石鼓文》,你是否喜欢他的作品?

在用墨方面,吴昌硕喜用极其浓黑的墨,近似糨糊状。写到纸上,墨显得凸出了一层,很有立体感。且用羊毫蘸“墨糊”作中锋笔法,线条显得雄厚苍茫。
吴昌硕这样临写的《石鼓文》,你是否喜欢他的作品?

在结构方面,吴昌硕完全改变了《石鼓文》原本平正均匀的结构布白,而是把横画写得左低右高,而字形左高右低且拉长,变横为纵,自成一派。结字以上下左右参差取姿,用笔遒劲,气息沉郁雄壮,自具新意。

三、临习提要
临吴昌硕〈石鼓文》,首先还是在“用笔道劲,气息深厚”上下工夫。吴昌硕临《石鼓文》最大的特点是天真率意,但率意并不是随意为之。沙孟海先生说:“后来见他秉笔,并不如我前时所想象,正锋运转,八面周到,势疾而意徐,笔致如精铁盘曲,与早年作风迥异。”临习者应仔细体会其参差取势的篆法技巧,不要过分强调其鼓侧耸肩之态。要专注仔细的临习,做到“致广大,尽精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