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角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槐角(炒)500g 地榆 当归(酒浸一宿,焙) 防风 黄芩 枳壳(炒)各250g 【用法】上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g,米饮下,不拘时候。若作汤剂,可按比例减其量。 【主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瘘,并皆治之。 【证析】肠风泻血,内外痔血,本方都可应用。所谓肠风,是说此证病位虽在肛门,机理却与肝系有关。五气内应五脏,风即肝病代称。肝藏血,并司卫气升发疏泄。肝经血分有热,加之升发疏泄功能失常,气机陷而不升,血随气降,下注肛门,即呈痔血。 【病机】肝经风热。 【治法】清热凉肝,祛风止血法。 【方义】治疗肝热下泄出血,自然应该凉肝止血。但在凉肝止血同时还应兼顾血随气陷这一机理,佐以升阳举陷药物,才使治法趋于完善。此方槐角用量最重,《本草经疏》曾谓此药“为苦寒纯阴之品,为凉血要品,故能除一切热,散一切结,清一切火。”首选此药清肝凉血,自是主药。地榆性味苦寒,药理实验证明本品能使凝血时间明显缩短,并有收缩血管作用。黄芩擅长清热止血,能够增强槐角清肝、凉血、止血力量,三药专为热迫血行而设。下血虽因血为热迫,气机陷而不举亦难御其责。故佐升浮的防风升发清阳,枳壳疏畅气机,药理实验证实枳壳能使胃肠运行收缩有力,虽然本身并无止血作用,却可达到收缩肛门、压迫止血目的,可为槐角、地榆他山之助。用一味当归活血,可使血止而不停瘀,亦有可取。 全方构思缜密,选药精当,用于痔血,效果显著。痔血最忌大便干燥。因为便燥势必擦伤疮面,加剧出血;便时用力,亦要加剧出血之势。槐角质地阴柔,长于滋润肠道;地榆有微弱泻下作用,可使肠道保持畅通。痔血选用二药而不选用其他止血药物,就是因为二药可使大便通调。古人根据出血部位的选药经验,可以借鉴。此方能治脱肛,也是同一道理,一面用槐角、地榆、当归滋润大便,使其畅通;一面用枳壳收缩大肠,防风升举气机,使其复位。但仅宜于脱肛兼见大便燥结之证,若系气虚下陷,仍以补中益气汤加入枳壳、防风为宜。 【应用】可以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痔血偏热,二是脱肛兼见大便干燥。 【歌括】 槐角丸中配地榆,归芩防枳六药齐, 疏风清热能止血,脱肛痔血此能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