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炒枳壳的功效与作用 疏欣杨副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内科 功效与作用:行气宽中、化痰消积。 炒枳壳是将酸橙及其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即枳壳片,用文火炒至黄色或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后制成,炒制后可以缓和其药性,味苦、酸,性微寒,入肺、脾、肝、胃、大肠经,具有行气宽中、化痰消积的功效。 1、行气宽中:炒枳壳多用于气实壅满所致之脘腹胀痛或胁肋胀痛,以及瘀滞疼痛,对于冠心病和心绞痛等症有效。治疗时炒枳壳可与瓜蒌、桂枝、厚朴等中药材搭配使用,以缓解患者不适症状。另外炒枳壳还能治疗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但是通常需要与其他中药材搭配使用。 2、化痰消积:炒枳壳有理气健胃消食的作用,也能消炎止痛,对胃肠湿热积滞引发的腹痛、便秘、泻痢等症有治疗作用。治疗时可将炒枳壳单独煎制服用,也可与大黄、黄连、白术等药材搭配使用。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脾胃不调、脘腹胀满、子宫下垂者。 禁忌人群:脾胃虚弱、体虚久病者。 不宜同食: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强心苷类药物、碳酸钙+维丁胶性钙+硫酸镁+硫酸亚铁+氢氧化铝+碳酸铋。 炒枳壳中含橙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与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同用,可能会发生“胺毒反应”。枳壳中的化学成份与强心苷类同用,可能会增强强心苷的作用和毒性。碳酸钙、维丁胶、硫酸镁、硫酸亚铁、氢氧化铝、碳酸铋中的成分与枳壳中的化学成份能形成络合物,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使药效降低。 食用方法煮水 将适量的炒枳壳加凉水浸泡10~15分钟,然后将水煮开,放凉后就可以饮用。 二、炒槐角的功效与作用 李海涛主治医师中医内科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炒槐角具有清热凉血、平肝止痛等作用。槐角是槐树果实干燥以后形成的,槐角性味苦、寒,主要功效是清热凉血、平肝止痛,通常用于大肠湿热导致便血、痔疮、脱肛引起的出血等症状。槐角具有清热解毒等作用,可用于清肝泻火,适用于肝热导致头晕、头痛以及目赤等症状。槐角还具有润肠的作用,可用于便秘。 槐角炒制后,常期饮用,对人有益处吗 槐角茶甘醇可口,回味悠长,此茶有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胆固醇,疏风热,润大肠,凉血通便之功效。心胸烦闷,目赤流泪,晕眩欲倒,痔疮出血者常饮此茶颇有益处。尤其对降三脂,预防和治疗痔疮有好的疗效。 清热,润肝,凉血,止血。治肠风泻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烦闷,风眩欲倒,阴疮湿痒。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治心腹热痛。润肝养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补脑,杀虫。 饮用 *** 一般口杯放槐角8粒以上沸水冲泡,3分钟后即可饮用,可多次续水继饮,可以隔夜。 贮藏 *** :阴凉干燥处,因为是蜜炼而成,必须防潮 孕妇、低血压及老寒胃者忌服。 扩展资料 槐花皱缩而卷曲,花瓣多数散落。完整的花呈飞鸟状,花瓣5,黄色或黄白色,1片较大,近圆形,先端微凹,其余4片长圆形;花萼钟状,黄绿色,先端5浅裂。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雌蕊圆柱形,弯曲。体轻,无臭,味微苦。 槐角呈连珠状,长1-6厘米,直径0.6-1厘米。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皱缩而粗糙,背缝线一侧呈黄色。质柔润、干燥,易在收缩处折断,断面黄绿色,有粘性。种子1-6粒,肾形,长约8毫米,表面光滑,棕黑色,一侧有灰白色圆形种脐;质坚硬,子叶2,黄绿色。果肉气微,味苦,种子嚼之有豆腥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槐角 炒槐角和槐米功效一样吗?槐角能自己炒吗? 炒槐角和槐米功效不一样,槐角可以自己炒。 槐角功效清肝明目,凉血,止血。治肠风泻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烦闷,风眩欲倒,阴疮湿痒。槐米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用量4.5—9。二种功效 差不多。槐米使用方便,有轻微症状可以用它泡水喝。 槐角一般用在中药汤剂中,特别是治疗 肠风泻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等疾病 常使用槐角。 槐角可以自己炒:收集新鲜的槐角晒干,再用小火炒到微黄即可。 槐角茶,熟的泡茶为什颜色深? 颜色深主要就是水少的问题,如果水量足够大就可以冲淡它的颜色,这也是物质本身的成色问题。 槐角炒与不炒槐角区别 槐豆具有改善视力、发质的功效。槐豆富含油酸22.3%、亚油酸53%、亚麻酸12%,在一项对24位高血压或者有高血脂肪的病人所进行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在饮用槐豆泡的茶汤1-2个月后,83.9%的病人在高血压、血脂肪方面都获得了改善。不过,他们也发现槐豆不会降低正常人的血压。面的功效。他们给52位体重超过正常标准20%的病人饮用槐豆茶汤,一个月后,发现45位减了一公斤,成功率是86.5%。 1、肠风泻血。用槐角(去梗,炒)一两,地榆、当归(酒焙)、防风、黄芩、枳壳(麸炒)各半两,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槐角丸”。 2、大肠脱肛。用槐实、槐花等分,炒为末,蘸羊血炙熟吃(用猪肾去皮蘸末炙熟吃亦可),以酒关下。 3、内痔、外痔。用槐角一半,捣成汁,捣成汁,晒,浓,取地胆为末,同煎成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水送下。作丸时,也作成挺子,纳 *** 内。地胆末可用苦参末代替。 4、目热昏暗。用槐角、黄连各二两,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浆水送下。每天二次。 5、大热心闷。用槐角烧为末,酒送服一匙。 槐角(槐子、槐豆、槐实) [药物] 为植物豆科槐Sophora japonica L.的果实。全国各地均产。 秋后摘取成熟果实,拣净,晒干,生用。 [药化] 含槐实甙。桷皱素、芦丁、槐黄酮甙、芒香甙、槐酚及油酸。 [药理] (1)具抗肿瘤活性;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及人体宫颈癌JTC-26癌细胞的抑制率均在90%以上。 (2)槐黄酮甙能促进血液凝固,减低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并能降低血压。 (3)槐黄酮甙、芒香甙及槲皮素对大鼠因组织胺、蛋清、甲醛等引起的脚爪浮肿,以及透明质酸酶引起的足踝部浮肿均有抑 *** 用;芒香甙并能显著抑制大鼠创伤性浮肿,又能阻止结膜炎、耳廓炎、肺水肿的发展;静脉注射芒香甙能抑制兔因马血清引起的皮肤关节的过敏性反应及炎症,对毛细血管能抑制渗出并起保护作用。 [药性]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药效] 败毒抗癌、凉血止血、消炎退肿。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宫颈癌 槐角(炒)、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陈皮各30克,地榆、仙鹤草、黄芩 (炒)、白芍(炒)、甘草各15克,诃子12克,枯矾、罂粟壳各6克,番泻叶3克 共研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9克,日3服,温开水送,日1剂。并用镭或钴60针插植治疗。能使出血停止,白带减少,癌肿逐渐缩小,并能防治照射引起的直肠反应。 食管癌 槐角、威灵仙各60克,猫眼草、板蓝根各30克,制南星9克,人工牛黄6克,硇砂3克 制成浸膏干粉,每服1.5克,日4次,温开水送。坚持2~3个月,能使临床症状消失,吞咽顺利,获近一期治愈。 结肠癌 槐角、蒲公英、红藤、地榆各15克,白花蛇舌草、白英、龙葵、败酱草,半枝莲、忍冬藤各30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日1剂。能使粘液带血、腹胀压痛等减少,肿块缩小。可结合手术切除。 直肠癌 槐角、木鳖子、升麻炭、乌药、焦白术、生地炭、地榆各9克,防风6克,生地芪15克,败酱草30克 切碎,水煎2次,早、晚分服。能使便血、腹痛缓减。下腹部梗阻解除,肿块软缩。可结合手术治疗。 (2)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肠风泻血 槐角500克,地榆、当归、防风、黄芩、枳壳各250克 研末,酒糊为槐角丸,梧酮子大。每服9克,米饮下,不拘时服。 (3)消炎退肿,用于炎性肿痛:睾丸肿痛 槐角(炒)30克 捣我为末,每服3克,日3服,食前湿酒下。汤火灼肿 槐角适量 烧存性,用麻油调敷肿处。 [药量] 煎剂:2~19克。丸散:1.8~9克。外用:适量。孕妇忌服 槐角生吃的功效与作用 槐角,为我国常用中药材,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成熟果实。药材商品将花称槐花,花蕾称槐米,果实称槐角。别名:槐实、槐子、槐豆、天豆、槐连豆。 槐米、槐角在医疗方面,不仅用于中医配方,而且是中药工业和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其性寒、味苦,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血痢、崩漏、血淋肝热目赤、头晕目眩等病症。据统计,以槐米、槐角为原料生产的降压丸、京万红、槐角丸达30多种;70年代,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生产出芦丁、脉通、维脑路通等,对治疗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栓塞等症,疗效显著。 功效与用途 槐角茶甘醇可口,回味悠长,此茶有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胆固醇,疏风热,润大肠,凉血通便之功效。心胸烦闷,目赤流泪,晕眩欲倒,痔疮出血者常饮此茶颇有益处。尤其对降三脂,预防和治疗痔疮有极好疗效。 清热,润肝,凉血,止血。治肠风泻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烦闷,风眩欲倒,阴疮湿痒。清心、肺、脾、肝、大肠之火。治心腹热痛。润肝养血。治疳,疔,血痢,崩血;其角中核子,补脑,杀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