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组成】鸡子黄2枚 阿胶9g 生地黄18g 麦门冬18g 麻子仁6g 五味子6g 炙甘草12g 白芍18g 生龟甲12g 生牡蛎12g 鳖甲12g 【用法】除阿胶、鸡子黄外,余药水煎去渣,冲鸡子黄,阿胶烊化服。 【主治】温热久羁,灼烁真阴,肝风内动,神倦痉挛,舌绛少苔,脉象虚弱。 【证析】此证见于温病末期,病情严重。神疲痉挛,是本方主证;阴虚风动,是此证病机;舌绛少苔,脉象虚弱,是阴虚辨证依据。温热久羁,吸烁真阴,阴津亏损而心神失养,水不涵木而筋脉失濡,由是神倦痉挛。综上,此证病因为温邪,病位在心肝,病性属阴虚。是热病后期→津血亏损→筋脉失濡→成为此证。 【病机】阴虚风动。 【治法】滋阴息风法。 【方义】温热久羁,真阴欲竭,虚风内动,宜补耗损之阴,柔和痉挛之脉,潜镇浮亢之阳,从而体现滋阴息风,育阴潜阳法则。方用鸡子黄坐镇中焦,交济上下阴阳;阿胶养血滋阴,息风解痉;生地黄清血中余热,并合白芍、麻子仁、麦冬、五味子养血生津;白芍与甘草同用,柔肝而一缓急,正合“燥者润之,急者缓之”治则,滋阴诸药与此为伍,能呈滋阴息风功效。龟甲、鳖甲、牡蛎均为介类药物,既可增强滋阴效力,又可潜其浮亢之阳,滋阴诸药与此为伍,能呈育阴潜阳功效。 学习此方,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病理转归。热邪伤阴,既可成为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又可成为筋脉失濡,肝风内动,也可出现阴竭阳脱,心力衰竭。 ②治法特点。此方以滋阴药为基础,佐以解痉、潜阳药,既可滋阴息风,又可育阴潜阳,再加益气救脱之品以滋阴救脱,能够兼顾上述三种病理转归。 ③选药特点。此证“邪气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故以大队浓浊填阴塞隙,介属潜阳镇定。”唯诸药过于浓浊,用于重危病人难于下咽,王孟英等指摘过于浓浊,有其一定道理。 ④谨防虚脱。观其方后气喘、自汗、心悸均加人参,自知此证时有虚脱危险。由于气喘、自汗、心悸都是心衰之象,故加人参益气救脱。仅加一味即可治疗阴竭阳脱之证,成为滋阴救脱之方,应予特别留意。 【应用】以热病后期见手足拘挛、舌绛少苔、脉象虚弱为其用方指征。用治肝阳偏亢头晕、心体失养心悸,只要加减得宜亦有一定效果。如见阴竭阳脱可去鸡子黄、火麻仁等药,加人参。 【歌括】 大定风珠息风方,麦味麻草鸡子黄, 地芍阿胶滋阴血,龟鳖牡蛎可潜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