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桂五苓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昼三夜二205 2020-03-06

柴桂五苓汤(自制方)

【组成】柴胡25g 黄芩10g 半夏10g 生姜15g 人参15g 甘草10g 大枣10g 桂枝15g 白芍15g 白术15g 茯苓15g 泽泻20g 牡丹皮15g 牡蛎20g

【用法】水煎服。1日1剂,连服数剂。

【主治】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妇女停经前后,时呈发热汗出,胸部头颈汗多,自觉热气上冲,甚则面红潮热,或兼心烦易怒,痞闷不舒,舌体微胖,舌尖微红,脉象正常,或微弦、微数。

【证析】《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上述是言女子生长发育,由盛而衰过程。当其壮盛之年,太冲脉盛,任脉已通,天癸已至,月经一月一行,应时疏泄,女卵贮于胞宫任脉所主之卵巢,男精贮于丹田,两性交合,阳施阴受,即能怀孕。时屈七七之年,任脉已虚,冲脉血少,天癸已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经血一月一行,有赖肝经应时疏泄。肝经之能主持气血津精疏泄,与肝主筋膜,而五脏经隧均由筋膜构成有关。人与天地相参,日月相应,女经一月一行,与其月环行大地一周相应,月经之名,由此来也。如已年逾四十,神任渐衰,精血渐少,营卫失衡,气血津液升降出人异常,升多于降,津血随气上冲,颜面潮红征象见矣!此证停经以后亦常有之,甚至年逾花甲偶亦有之。细究其理,仍因气血津液疏泄失常,降少升多使然。其基本病理是:时届暮年→精血日损一营弱卫强一肝气升降异常→津血升多于降→成为此证。

【病机】精血渐衰,营卫不和,升降失常。

【治法】调和营卫,和解少阳法。

【方义】精血渐衰,卫强营弱,以致脉外卫气与脉内营血上升太过,身半以上汗出、颜面潮红,治宜调其阴阳,和其升降。此方是由小柴胡汤、桂枝汤、五苓散三方加减而成。方用桂枝、生姜、柴胡宣发阳气出表,使卫不强;芍药、甘草、大枣益阴和里,使营不弱,令其营卫和谐。重用柴胡升发少阳三焦卫气,发多于升,使无上升太过之虞;黄芩清其气热,生姜、半夏降其津气,意在斡旋中焦,制其津气上升;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实卫,旨在固护阴津,不使外泄,使其营卫和谐,则三焦升降和矣。然而上半身汗出、面红与其津血上升太过、营阴外泄有关,单调营卫、三焦,若不引导水津下行,上身汗出难以消除。桂枝与白术、茯苓、泽泻同用,功能化气行水,使其水津下行归肾,减少上升外泄;再配牡丹皮凉血调营,牡蛎潜阳固涩,制其气血上冲,阴津外泄,诸药同用,调和营卫,和解少阳,而使肝之疏泄正常,其证可愈或问:此方选药配方,旨在调理肝之疏泄,是否还有深义?五脏经隧是由肝系筋膜构成,其实肝系筋膜是由心包延伸而来,心包神筋才是经脉弛张运动发号施令中枢。由于《黄帝内经》将其心神之筋归属肝系,才谓肝主疏泄。

古人尝云汗为心液,其出入关夫肺肝,盖营分开合,为肝所司,卫分开合,为肺所主故也今因肾系阴精有亏,阴不济阳,肝阳偏亢,血随气逆上冲而呈颜面潮红,津随气浮出表而呈外泄出汗,唯宜清营凉血制其冲逆,固其营卫,不使外泄,才是两全之策。牡丹皮擅长清热凉血,桂枝擅长降逆平冲,牡蛎擅长镇肝宁神,固护营阴,人参擅长益气实卫,使其营阴不受热蒸,营血不随气升,表卫得其气固,则热气上冲,上身汗出愈矣。或谓:桂枝性温恐有助热之嫌?配入本品,实因不得已而为之。此证有冲气上逆、营卫有热、津随气逆三种机理并存,泄卫和营、平其冲逆、化气行水均唯桂枝是赖。因此才与牡丹皮相配,使其温性去而泄卫、平冲、行水之功仍存;况有黄芩清气分之热,实为有制之师。

【应用】近年常用本方治疗此证,疗效卓著。湿不重者,可用丹栀逍遥散加牡蛎潜阳;舌质红者,再加生地凉血滋阴,冬桑叶止汗。

【歌括】

柴桂五苓是新方,柴芩术泽苓夏姜,

丹皮桂芍参甘枣,牡蛎同用调阴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