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方式一:叙述(也叫记叙)。 叙述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是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作文教学中占比最大的一种表达方式,从三年级学写一百字以内简单记叙文,到九年级的毕业作文散文,学习时间长达六年,写作中最为常用,然而很多同学因为对记叙这一表达方式在作文中的使用却不是很好,实际上每次写作都在用,却不知道是那种表达方式,这主要是缺乏对叙述表达方式的认知导致。 实际上理解叙述的表达方式不难,可以把它简单的看做记叙文写作的一种形式。小学三年级时候,开始学写作文,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记叙文的最显著特征。 文章是由不同的句子组成的,句子是表达方式的载体,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具体采用哪种表达方式去写,或阅读一句话一段话的时候,判断其使用的那种表达方式,主要分析句子的特点,也就是说在一篇文章当中,那些描写具体时间,人物或者地点的句子便可以准确的判断为叙述表达方式。 例如:"很早以前,这里的群众都是居住在山林之中,守护者他们的土地,依靠农业为生,然而,森林之中也有很多野生动物会对庄稼肆意破坏,尤其是野猪和黑熊,种的玉米到了收获季节,一夜的功夫就被野猪糟蹋完了,即便当地群众坚持不懈地“守号”也无济于事。于是他们大多数放弃了农业,外出打工。"(选自【美景分享】高山猫-武都琵琶洛溏随拍风景)这句话明显是在记叙森林中野物毁坏庄稼,导致当地群众无法种地的事实,内容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有人物和地点,因此属于典型的记叙表达方式。 至于叙述的线索,叙述的方式,以及叙述的顺序这个我就不再多说,在独立的记叙文中这些都要全面掌握。 表达方式二:描写 描写这种表达方式容易和记叙混淆,这是因为学生不容易掌握描写的类别和语言特点所致。 如果从类别上分,描写可以是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三类。人物描写的主要目的是描述人物的肖象,表情,或者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特点,使人物更加生动、逼真富有个性特点。 环境描写主要交代环境,或者介绍文章的背景,以反衬人物,或者事件,为写作者的抒情或者议论做铺垫。 场面描写是对特定环境下场景的一种描述,目的是使文章更加具有画面感和真实性。 实际上在写作过程中,描写常用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山水风光的描述,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使用频率不是很高。 例如:“我们是大自然的画师,用劳动描绘田园美丽的画卷,用汗水渲染青草池塘、花香鸟语、莺歌燕舞、苍山一碧。劳动给了我们快乐,把酒桑麻话农事,春种秋收写真理。春华秋实、秋收冬藏、周而复始,无丝竹乱耳,无车马喧嚣,无案牍劳形,无追名逐利。”(选自【高山猫】美丽池坝第7集《劳动赞歌》)这是典型的描写,文章中采用骈体句式,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故乡之美描述得非常具体,描述中夹杂着抒情和议论,使句子感情饱满,有代入感。 白描也是描写的一种,在文学作品中,白描是指使用平实、质朴语言,简单明了地描述的一种手段。例如:“秋风凉,落叶遍地黄,冬天脚步徘徊,就等雪一场,早晚温差大,频繁更衣裳。”(选自【随拍风景】高山猫-回乡随拍)这句话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勾画出秋冬交界时候的风景,属于白描手法。 表达方式三:议论 议论的表达方式很好理解,就是对事件、人物、风景等内容进行评价的句子,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思路,引起读者注意和共鸣。 议论表达方式通常都是和其他表达方式共同使用的,比如和记叙一起使用的叫做“夹叙夹议”,和描写一起使用的叫做“托物言志”,和抒情一起使用的叫做“借景抒情”或者“寓情于景”。 例如“池坝作为武都的边界线,与宕昌礼县接壤的金三角地理位置,不仅仅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诠释了武都人热情大方的良好风尚。在池坝,跨县交易,跨县恋爱已经不成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池坝人民以其特有的善良和大度,为雪域高原的安定和谐营造了亘古不变的发展氛围。”(选自【公益宣传】美丽池坝第16集《美丽池坝欢迎你》)这是一段夹叙夹议的典型文章案例。 其他的再不做举例说明。 表达方式四:抒情 表达方式五:说明 说明的表达方式具备说明文的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了介绍材料,或者诠释名次,介绍方法等内容的,说明要具体、真实、有效,可以采用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组织句子,使句子更加具有说服力,表达更加清楚明了。 说明的表达方式在一般散文中不是经常使用,我这里就不再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中,普及写作的表达方式非常重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写作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如果把一篇好的文章比作是一座漂亮的房子,这五种表达方式就好比不同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 当然写好文章除了游刃有余,灵活自如的使用表达方式以外,还要有修辞手法和成语词语的使用,这样的文章才有文学气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