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

 心灵柚子茶 2020-07-17

摘要: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中小学生的寒假也被迫延长。疫情当前,做好心理服务工作,对疫情防控和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很好的挫折教育时机。为此,我们对山西省中小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及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对疫情的关注度非常高,绝大部分中小学生情绪平稳,也能保证一定时间的学习与锻炼,但仍有部分中小学生可能因疫情表现出情绪消极不稳定、与父母的关系较差、冲突较多等问题,需要我们利用各类线上、线下心理服务资源,加强对中小学生群体的心理疏导。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本文刊发于《生活教育》2020年第5期

自新型冠状病毒所带来的疫情爆发以后,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都聚焦于此。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也面临很大的改变,开学延期,居家学习,在线听课。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们不同的心理状态。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对疫情期间的社会心态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消极情绪方面,人们有较强烈的担忧,占比79.3%,其次有较强烈的恐惧,占比40.1%,再次是有较强烈的愤怒,占比39.6%[1]。由此可见,做好心理服务工作,对疫情防控和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

截至当前,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但心理防疫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2020年3月19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方案指出要利用各类线上、线下心理服务资源,加强对中小学生群体的心理疏导[2]

为此,我们对山西省中小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健康及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希望能给复学后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依据。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对

本次调查覆盖山西省11个地级市,涵盖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12个年级,问卷发出四天内共收到中小学生有效作答共计49117份。其中,来自城市的中小学生24707名,占50.30%;来自县城(镇)的中小学生11654名,占23.73%;来自农村的中小学生12756名,占25.97%。参与调查的男生23692名,占48.24%;女生25425名,占51.76%。

2.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全省中小学生,采用随机网上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由7部分组成,如中小学生对疫情的关注度、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学习状态、父母关系、对生活的影响程度以及培养的积极品质等,以期从多维度了解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生活和思想状况。

二、调查结果

1学生对疫情的关注程度

调查显示,约99.25%的中小学生表示关注疫情,其中约80.33%的中小学生表示非常关注疫情。中小学生群体中关注疫情的原因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担心家人和自己的健康(82.59%)、担心疫区人们的安全(74.34%)、担心疫情发展得不到控制(69.46%)、影响了我的学习(59.66%)、影响了我的生活(51.64%)、影响了我的情绪(25.09%)。担心家人和自己的健康、担心疫区人们的安全、担心疫情发展得不到控制,是中小学生关注的三个主要方面。各年级对疫情关注的原因从高到低排序与总体中小学生的趋势保持一致。因为担心家人和自己的健康而关注疫情在每个年级的占比均为最高,而且随着年级的上升而逐渐增长。

在对疫情内容的关注方面,防护措施、传播途径、传染性程度、治疗措施是中小学生群体(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关注疫情的前四个主要方面,人数比例均高于60%。同时,也有中小学生表示自己还会关注开学时间、治疗情况等等。

为此,绝大部分的中小学生认为,在疫情期间要管理好自己,不给一线工作人员添乱(91.46%),认为一线工作人员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87.25%),非常值得自己学习。

2.疫情期间,中小学生的情绪反应

调查结果显示,65.89%的中小学生心理状况整体表现较好,情绪相对稳定、平静。但仍有部分中小学生因疫情表现出消极、不稳定的情绪反应,例如:有13.07%的学生经常或每天需要和家人和朋友倾诉;5.32%的学生经常或每天会感到紧张、不安或烦躁;4.71%的学生经常或每天会情绪低落、抑郁或绝望;4.56%的学生经常或每天会感到无奈、无力;4.51%的学生经常或每天会易怒、易流泪、易激动等。

男生和女生在不同情绪反应上所表现出的趋势同总体中小学生的趋势相似。但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紧张不安或烦躁、感到无奈无力、需要和家人及朋友倾诉上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易怒、易流泪、易激动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调查数据显示在这几方面男生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即在疫情期间女生的情绪更不稳定,她们具有更强烈的和家人、朋友倾诉的需求,更需要引起关注。

不同年级在不同情绪反应上所表现出的趋势同总体中小学生的趋势相似。比较而言,小学低年级、初中年级和高中年级急需得到情绪上的安抚,促使情绪正向发展。

不同居住地在不同情绪反应上所表现出的趋势同总体中小学生的趋势相似。但不同居住地的中小学生在各项情绪反应上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具体表现为在情绪低落抑郁或绝望、紧张不安或烦躁、无法停止或控制忧虑、易怒易流泪易激动、难以放松感到害怕这些方面,城市和县城(镇)的得分显著低于农村;在感到无奈无力方面,城市的得分显著低于县城(镇)和农村,县城(镇)的得分显著低于农村;在情绪相对稳定平静方面,农村的得分显著低于县城(镇)和城市;城市得分显著低于县城(镇)和城市;在需要和家人及朋友倾诉方面,城市的得分显著低于县城(镇)和农村。即疫情期间来自农村的中小学生比城市和县城(镇)的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消极和负面的情绪以及不稳定的情绪,包括情绪低落、抑郁或绝望,感到紧张、不安或烦躁,无法停止或控制忧虑,易怒、易流泪、易激动,难以放松,感到害怕等等。

综上,情绪反应的消极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村、县城(镇)、城市,也就是说农村的孩子最需要情绪方面的疏导。

3.疫情期间,中小学生的行为反应

绝大部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表现整体较好,但仍有部分中小学生可能因疫情表现出负面的行为反应,7.16%的学生经常或每天难以集中精神做事,5.25%的学生经常或每天会做任何事都觉得没意思或不想做任何事,5.31%的学生经常或每天会觉得疲倦或没有活力,4.40%的学生经常或每天会胃口不好或进食过量,3.42%的学生经常或每天难以入睡,半夜会醒或做噩梦,2.5%的学生近期出现行动或说话迟缓或过于活跃,有些坐立不安、停不下来。

男生和女生在不同行为反应上所表现出的趋势同总体中小学的趋势相似。但不同性别的中小学生在难以入睡:半夜会醒或做噩梦、觉得疲倦或没有活力、难以集中精神做事、被他人反应近期行动或说话迟缓或过于活跃方面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胃口不好或进食过量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即疫情期间女生比男生具有更多的行为上的不良反应,比如入睡困难、食欲不振、活力降低,难以集中注意力;男生则比女生在行动、说话方面有的迟缓,有的却过于活跃。

不同年级在不同行为反应上所表现出的趋势同总体相似。但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在各项行为反应上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具体表现为:(1)在“做任何事都觉得没意思或不想做任何事”“胃口不好或进食过量”“觉得疲倦或没有活力”和“难以集中精神做事”方面,高中>初中>小学。(2)在“难以入睡:半夜会醒或做噩梦”和“被他人反应近期行动或说话迟缓或过于活跃”方面,从整体上看,高中和初中的得分都高于小学。

综上,相对其他年级,初中年级和高中年级更需得到心理疏导,以缓解因疫情受到的影响。

不同居住地的学生在不同行为反应上所表现出的趋势同总体中小学生所表现出的趋势相似。但不同居住地的中小学生在各项行为反应上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具体表现为疫情期间来自农村的中小学生比城市和县城(镇)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不良行为反应,包括入睡困难、食欲不振、活力降低、难以集中注意力以及令人感到行动或说话迟缓或过于活跃等等。

综上,行为反应的受影响严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农村、县城(镇)、城市。

4.疫情期间,中小学生的亲子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中小学生亲子关系表现较好,86.39%的学生经常或总是能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和喜欢,86.10%的学生近期经常或总是和父母相处很愉快,82.70%的学生反映父母经常或总是要求我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76.80%的学生经常或总是能主动和父母沟通交流,59.54%的学生反映父母经常或总能容忍自己与他们有不同的见解,54.40%的学生反映对于父母的做法即使不认同,但自己经常或总是不会过激反对。15.90%的学生反映近期如果在家里不听父母的,他们就经常或总是会发火。

从调查结果看,男生和女生在不同亲子关系上所表现出的趋势同总体趋势相似。但男女生在近期和父母相处很愉快、能主动和父母沟通交流、父母能容忍我与他们有不同的见解、觉得父母对新冠肺炎的担心是夸大的过分的、近期如果在家里不听父母的他们就会发火、近期父母会莫名其妙地对我脾气、对于父母总想干涉自己的事就想和他们吵架、父母要求我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学习上,等以上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在对于父母的做法即使不认同也不会过激反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即男生在疫情期间与父母的关系表现较差,与父母争吵、不理解的情况相对较多。

通过调查可知,不同年级在不同亲子关系上所表现出的趋势同总体相似。但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在各项亲子关系上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即不同年级学生的亲子关系和亲子矛盾表现不一,相对其他年级,初中年级和高中年级更需要加强与父母的沟通,改善亲子关系。

通过调查可知,不同居住地的中小学生在不同亲子关系上所表现出的趋势同总体相似。但不同居住地的中小学生在各项亲子关系上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即不同居住地的学生的亲子关系和亲子矛盾表现不一,具体表现为疫情期间,来自农村的中小学生比城市和县城(镇)的学生表现出更少的亲子沟通和亲子相互理解;而城市和县城(镇)的学生亲子冲突更多。

5.疫情期间,中小学生的学习状况

(1)疫情期间的学习态度

调查发现,绝大部分中小学生学习态度整体表现较好,89%的学生认为在线学习培养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85.11%的学生认为线上学习没有在学校学习效果好,76.40%的学生认为自己制定好的每日计划往往因为不能合理分配时间而不能很好地执行,66.08%的学生认为在家中自己很容易受到干扰而无法专心学习,58.08%的学生表示在学习上自己不会特意去制定计划,基本上是想到什么做什么。

通过调查可知,男生和女生在不同学习态度上所表现出的趋势同总体相似。但不同性别的中小学生在各项学习态度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在制定好的每日计划往往因为不能合理分配时间而不能很好地执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其他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即男生在自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待在家里的学习状态跟待在学校里的完全没有差别、在线学习培养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三方面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男生在制定好的每日计划往往因为不能合理分配时间而不能很好地执行、在家中很容易受到干扰而无法专心学习、在学习上不会特意去制定计划,而是想到什么做什么、线上学习没有在学校学习效果好这四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即相对男生,疫情对女生的学习影响较小,女生在疫情期间学习显得更加积极,更自主,更能专心学习。

通过调查可知,不同年级在不同学习态度上所表现出的趋势同总体相似。但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在各项学习态度上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相比较而言,小学低年级、初中年级和高中年级因疫情对其学习态度的影响较大。

通过调查可知,不同居住地学生在不同学习态度上所表现出的趋势同总体相似。但不同居住地的中小学生在各项学习态度上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具体表现为在自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在线学习培养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两方面,城市的得分显著低于县城(镇);在待在家里的学习状态跟待在学校里的完全没有差别方面,农村的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和县城(镇);在制定好的每日计划往往因为不能合理分配时间而不能很好地执行、在家中很容易受到干扰而无法专心学习、线上学习没有在学校学习效果好这三方面,农村的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和县城(镇);在学习上不会特意去制定计划,而是想到什么做什么方面,农村和城市的得分显著高于县城(镇)。即疫情期间,不同居住地的学生受到的学习干扰情况不一,学习状态表现不一,具体表现出城学生的学习状态更为积极,其次为县城(镇),农村学生学习状态则最差。

(2)疫情期间的对线上网课的看法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群体中对线上网课的看法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为与同学互动少(69.81%)、与老师互动少(69.24%)、学习效果难以保证(63.71%)、难以专注(55.94%)。不同性别对线上网课的主要看法与整体的趋势保持一致,且在每一项看法上的人数比例均高于55%。

各年级对线上网课的看法从高到低排序与整体的趋势保持着一致。但是在各项观念上,各年级侧重点不一,如下所示:与老师、同学互动少方面,各年级选择情况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小学、初中、高中、在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方面,各年级选择情况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高中、初中、小学。

不同居住地中小学生对线上网课的看法从高到低排序与整体的趋势几乎保持着一致,但是在各项观念上,不同居住地的中小学生的侧重点不一:与老师互动少、与同学互动少:不同居住地的中小学生群体选择情况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县城(镇)、城市、农村。学习效果难以保证、难以专注:不同居住地的中小学生群体选择情况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农村、县城(镇)、城市。

疫情期间学生的学习时长方面,约86.68%中小学生表示每天的学习时长超过4小时。而且年级越高,中小学生学习时长越长。

6.疫情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调查可知,疫情对大多数中小学生的生活并未产生较大的影响。仅18.44%的学生认为疫情对自己不能与同学、朋友见面有较大或非常的影响,17.19%的学生认为疫情打乱了学习计划方面对自己有较大或非常的影响,11.36%的学生认为疫情限制出行,对自己有较大或非常大的影响,导致自己心情压抑,4.84%的学生认为疫情对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有较大或非常大的影响。

通过调查可知,男生和女生在不同生活影响上所表现出的趋势同总体相似。但不同性别的中小学生在各项生活影响上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即相比女生,男生因疫情受到了更多的影响:感到拘束、学习计划被打乱,与父母的关系受到影响等等。

通过调查可知,不同年级在不同生活影响上所表现出的趋势同总体相似。但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在各项生活影响上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相比较而言,疫情期间,小学生的生活受到较大的影响。

通过调查可知,不同居住地在不同生活影响上所表现出的趋势同总体相似。但不同居住地的中小学生在打乱了学习计划和不能与同学朋友见面两方面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具体表现为在打乱了学习计划方面,城市和县城(镇)的得分显著低于农村,城市的得分显著低于县城(镇);在不能与同学朋友见面方面,城市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和县城(镇)。即生活受影响程度较大的为农村、城市,最少的为县城(镇)。

7.疫情对积极品质的影响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因疫情表现出的积极品质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为以祖国为荣,更热爱祖国(99.47%);自己是社会的一份子,有责任去做自己该做的事(98.78%);更珍爱生命(98.48%);学会感恩,学会关心父母(98.11%);更关心时政(95.38%);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92.50%)。即上述六项的积极品质人数比例均超过92.50%。

各年级因疫情产生的积极品质从高到低排序与整体的趋势保持着一致。不同年级,在各项积极品质上以祖国为荣,更热爱祖国均居于首位,且都高于99%。

不同居住地中小学生因疫情产生的积极品质从高到低排序与整体的趋势几乎保持着一致。他们在各项积极品质上以祖国为荣,更热爱祖国均居于首位,且都高于99%。

三、疫情下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

1.学生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关注疫情

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对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发展状况非常关注,充分说明了当代学生对时政及民生的关心和关注。其中,年级越低,对疫情的关注程度相对越高,城市学生对疫情的关注度要高于县城学生。相对而言,同学们更关注家人和自己的健康,关注疫区人们的安全,关注疫情的控制,尤其关注病毒防护措施、传播途径、传染性程度、治疗措施。可见绝大部分学生在疫情期间以各种形式积极关注疫情发展,并能做到听从相关的建议、拒绝聚集性活动、居家隔离,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时,也能重视家人和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关心疫区、关注疫情发展,并把它与自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从更科学的角度认识病毒。

2.学生情绪相对平稳,但部分学生仍需关注

大部分学生情绪相对平稳,但仍有部分学生因疫情表现出消极、不稳定的情绪反应。相对而言,女生在疫情期间感受到更多的紧张、不安或烦躁、易怒、易流泪、易激动、无奈、无力的情绪以及更不稳定的情绪反应;初中和高中学生较小学生更需要得到情绪上的安抚,促使情绪向正向发展。需要引起关注的是,疫情期间来自农村的中小学生比城市和县城(镇)的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消极和负面情绪以及不稳定的情绪等。在疫情的冲击和威胁下,学生个体出现一定程度的担心情绪,感到缺乏安全感是很正常的应激反应,但严重影响到心理状态稳定的极端反应仍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部分学生亟需专业的心理辅导支持,部分学生的求助、咨询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3.亲子关系整体良好,但在性别、年级及地域方面存在差异

从调查结果看,中小学生亲子关系整体表现较好。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如男生在疫情期间与父母的关系较差,与父母冲突情况相对较多。低年级学生能更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正向态度,而年级越高,自我独立意识越强,越需要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以改善亲子关系。疫情的居家隔离使得家长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长,也容易使得以前潜伏的亲子冲突浮出水面:一方面,从家长的角度看,居家学习,延迟开学,其心理压力增加,其中因孩子学习产生的焦虑占到父母生活的一大部分。家长难免会产生紧张、无聊、焦虑、烦躁等情绪,影响亲子关系。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看,中学生处在成长的过程中,独立意识、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疫情居家期间,孩子自主和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被限制了很多,同时,延迟开学上网课也给孩子增加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再加上父母的唠叨,会让孩子产生更多负面情绪。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不同居住地的学生的亲子关系和亲子矛盾表现不一,农村中小学生比城市和县城(镇)的学生表现出更少的亲子沟通和亲子相互理解;这可能与平时父母不在身边,沟通较少或相处时间有限有关,需要引起关注。

4.疫情对高中生的影响较大

相对而言,疫情对高中生影响较大。如疫情对学生的行为影响方面,高中生的得分均比其他年级高,说明疫情对于高中学生的影响相对较大。由于居家学习没有学校的学习氛围,再加上缺乏自主性、学习动力,学生会存在升学压力和想要学习但是又很难真正地静下心来去学习的矛盾心理。在疫情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方面,选择“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和“学习难以专注”最多的是高中生。这可能和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有关。

5.学生线上学习时间随年级增长而增加,学习态度整体良好

从调查结果来看,约86.68%的中小学生表示疫情期间每天的学习时长超过4小时,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时长随之加长。其中,高中生的学习时间为最长,半数以上(61.06%)的高中生每天学习时间超过8小时。

绝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好,相对男生,疫情对女生的学习影响较小,女生在疫情期间学习表现更加积极,更自主,更能专心学习。小学低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因疫情对其学习状态的影响较大。其中,城市学生的学习状态更为积极,其次为县城(镇),最后是农村学生。在对线上教学的看法方面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为与同学互动少、与老师互动少、学习效果难以保证、难以专注。

6.多数学生认为疫情对自己的生活有一定影响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疫情对其的生活有一定影响,主要影响表现在同伴交往减少、学习计划被打乱、不能自由出行和亲子关系方面。相对其他年级,小学生认为因疫情对其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限制出行,心情压抑”和“不能与同学、朋友见面”方面,远远高于其他年级。从地域角度来看,生活受影响程度较大的为农村和城市学生,最少的为县城(镇);而相对女生,男生因疫情感到了更多的影响,尤其是在感到受到了拘束、学习计划被打乱、与父母的关系受到影响等方面最为突出。

7.战“疫”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国家自豪感和责任感

学生群体因疫情产生或体验到更多的积极品质,人数比例均高于92.50%。在这次阻击疫情过程中,无论是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还是坚守在其他岗位的人员,还是作为足不出户的学生自己,无不体现出全国万众一心的、深厚的爱国之情和一同抗“疫”的决心和信心,让学生看到了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坚守岗位,与时间赛跑,日夜奋战,铸就了战“疫”前线的坚强堡垒,用他们的温情和实际行动冲散了恐慌和焦虑,让每个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家情怀和成为祖国一份子的自豪感与责任感。此外,除疫情的相关内容外,大部分学生最为关心自己的学习,严格执行居家规定,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才是真正的爱国,为国做贡献。这些方面都体现出了当代学生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及为国家贡献自己力量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危机感。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农村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有针对性进行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

疫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不管是直接影响还是间接影响,我们都不可忽视。调查发现,疫情期间,农村中小学生相比城镇学生,会感受到更多的消极和负面的情绪以及不稳定的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对这部分进行及时、必要、有针对性的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

一是主要依托学生所在学校、老师,加强对正面信息的宣传,向学生讲解传染病传播与预防的知识以及党和政府采取的一切严格措施的有效性和必要性,适时安排心理健康老师开展线上讲座,鼓励学生关注其日常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疫情发展,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二是依托社会力量,构建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体系,建立中小学生心理疏导机制,对重点学生进行关注,尤其要关注被隔离和被确诊的学生,不仅从生活学习上关心照顾他们,更要积极引导他们正视问题,克服困难,减轻心理负担。及时借助班级微信群和学校交流平台的力量,与需要心理援助的同学取得联系,认真聆听他们的心理诉求,有针对性地舒缓学生面对疫情的紧张、恐惧等心理情绪。

三是教给学生正确表达情绪的方法,学会主动寻求专业支持。鼓励孩子把疫情面前的不同心理感受表达出来,帮助学生保持平静健康的心态,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在重大突发事件条件下的心理反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要教会学生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当恐惧、紧张、焦虑、担心等情绪超出正常的反应时,或难以承受并感到痛苦时,可以直接找班主任或者学校心理老师述说内心的情绪。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努力调节和克服消极情绪,鼓励自己要自信乐观和勇敢等,以便尽快走出心理阴影。

2.家长要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促进亲子相互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中小学生亲子关系整体表现较好,但部分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亲子沟通问题,其中男生家庭亲子关系相对较差。在疫情防控中,为了减少外出感染的风险,很多人都待在家里。尤其是中小学生,基本都“关”在家庭这个最小的封闭单元里。很多家长把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归结为疫情,认为只要疫情结束,亲子冲突就可以自行消失,需要指出的是,亲子之间关系不良、沟通不良,受疫情影响不是很大。亲子关系的好坏,其实是延续已经存在或者还可能继续存在的状况,这是需要双方做出努力,尤其是家长要做出努力,才能得到缓解。

一是要换位思考。亲子矛盾的产生很多时候源于家长对孩子的控制欲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的情绪管理和情绪控制能力的缺陷。为此,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尊重孩子身心规律及特点,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找到教育要求和孩子的心理需求的结合点进行引导。

二是亲子关系要亲疏有度。不管在疫情期间,还是平时的生活中,家长和孩子之间要有亲有疏。既要有亲子活动,也要给孩子足够的独立和自主的空间和时间,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放松,才可以有比较高的效率,不容易焦虑。

三是家长要做孩子成长的支持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找准自己的角色站位——孩子成长的支持者、陪伴者,家长要学会寻找教育中的积极意义,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做到理解与支持,并能在出现问题时提出合理、适切的建议,减轻孩子的压力。

四是家长要客观看待孩子的学业成绩。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给孩子一个客观的定位,和孩子一起确立一个可望且可及的、孩子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引导孩子关注学习过程,客观分析学习中的问题与不足,协助孩子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及时调整学习行为,保护孩子的学习信心,更好地应对可能面临的阶段性学习压力。

五是学校应加强对父母的指导,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胜任力。学校要加强对家长家庭教育知识的通识培训,帮助家长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表现、成长特点,帮助家长读懂孩子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共同监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任务,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目前,初、高中及小学中高年级已经复课,学校要做好开学复课衔接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对于入学后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学校要提前预判,在教学安排上预留调整适应期。在上好“复学第一课”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疫情防控、生命安全、卫生健康等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分享、总结居家学习生活期间学习体会和成长感悟[3]

继续线上学习的同学,更应合理规划,科学分配线上线下和各学科的学习时间。调查发现,存在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自制能力差等问题,为此,一是要减少无关外部刺激,创设有利学习环境,以保证专注度,提高学习效率。二是要善于使用各类学习工具,进行自我学习管理,或参与同伴的互助互学。在线学习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枯燥,且由于师生的空间分离,学习者容易产生孤独无助感,学习动力可能较面授学习要低。学生可以建立线上学习共同体来获得学习人际支持,同伴间相互督促,相互监督,相互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可以实现更好的效应。三是设立目标,提升学习动机。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部学习动机是网络学习得以发生和维持的决定性因素,而制订合理、明确的、既符合学习要求又可以满足自己内部兴趣的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引领

在疫情期间表现出的各项积极品质,各年级有所不同,如疫情让自己“觉得自己是社会一员” 和“以祖国为荣、更热爱祖国”两方面,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小学、初中、高中。我们尤其要加强对高年级学生的价值引领,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好“新冠肺炎”这本教材,从生命安全、责任担当等方面,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担当起教育应有的责任。

目前的疫情是中小学生正在面对、必须面对的人生必修课。每个教师都应该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疫情中的教育因子,为学生奉献上一堂必需的疫情教育必修课,引导学生增强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因此,疫情期间学校的教育行为不仅仅是提供在线学习课程,组织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精神层面获得真正的成长。可以围绕疫情,引导启发学生置身现实,深刻领会“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思想,全面落实“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重要原则,自觉增强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

作为学校,在疫情期间,可以利用学校公众号、班级群、在线教育平台等媒介,以及正式开学后的适当时机,面向学生开设“疫情教育必修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还可以在学生中开展讲述英雄人物事迹、向抗疫英雄学习的活动,让学生知道祖国进步、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要把当前的抗疫工作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将抗击疫情行动转化为德育课堂,用好疫情防控活教材,培养学生爱国情操,提升学生品格。尤其在复课之际,学校要提前预判,在教学安排上预留调整适应期,上好“复学第一课”:一是要上好德育思想政治大课,把全国抗击疫情的精神传递给学生,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学、学什么、向谁学、怎么学等问题,思考在新时代立什么志向、担什么责任、落实什么行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感、使命感;二是要上好生命教育课程,把防疫的知识以及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身体防护系统地教给学生,把尊重生命的意识和观念传递给学生;三是要上好自我管理课。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人人都是战斗的主角。我们要引导每一个孩子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行为、管理自己的事务,科学甄别各类信息,在纷繁的信息中为自己的判断找准依据[5],学会负责,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与社会相处、与世界相处,科学自觉管理自己的生活,学会对自己的行动负责,就是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

在这场面对瘟疫的战斗中,生命、生活和生态如此紧密地相互印证。从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生活、生态的内在联系,还要引导他们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与社会相处、与世界相处,这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课题。此外,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业、成长、就业、创业与立志结合起来,把国家的目标、社会的价值和个人的追求统一起来,既有现实担当又有远大理想,真正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的调查由北京心智计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罗屿.面对风暴,不要让自己患上“情绪瘟疫”[EB/OL].https://news.qq.com/a/20200130/009103.htm.

[2]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Z].2020-03-18.

[3]欧媚.应及时摸底师生身心健康状况.中国教育报,2020-4-25(01).

[4]孙婷婷.南京市在线启动中小学生“疫情教育必修课” [EB/OL].http://nj.wenming.cn/wcnr/202002/t20200214_6289070.shtml.

[5]夏风.告诉孩子,眼前发生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教科书[J].中国教育报,2020-02-09.

(责任编辑:朱倩倩)

(作者简介:裴秀芳,女,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学;山西  太原  邮编030009;王爱芬,女,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山西太原 邮编030009;郝晓玲,女,太原市知达常青藤中学校心理老师 研究方向:学校教育心理学;山西 太原 邮编0300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