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寻书法结构美的规律

 md7005的图书馆 2020-07-17

作者:肖文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学术部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书法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

正文:

结构主要是一个观念问题,从你师法的角度上去看,你理解了以后,马上就可以用。每一个字确实都是有生命、有情感、有它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我们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把它的状态表现出来。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我所理解的关于结构和造型的七个方面:

一、结字的简洁与繁复

字内空间分割太多,会在视觉上给人零碎的感觉,如果都是这样的结构,通篇将显得花哨凌乱,容易分散注意力,造成视觉疲劳。相反,如果字内空间分割成一个大的主空间附带两三个小的副空间,这样的结构简洁大方,醒透提神,解读起来非常轻松。

字内空间分割得最好的大家是黄庭坚和八大。我们以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璧”字为例,“璧”字通篇有二十几个,通过分析发现,其实是有套路的,它的内部空间都在做减法,非常简洁,其穿插点的位置也很奇特,一般不居中,这样就将原先的7、8个空间分割成了3、4个空间。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璧”字

同学们在写草书的时候很喜欢用牵丝,其实我们可以用并连的方式减少它的内部空间,把繁复、均匀的分割变简洁,在造型上就更显大气、开张。

二、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

一些比较静态的书体呈现的是静态的平衡,强调绝对的均匀对称,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审美习惯,是书法众多审美中的一种,但书法中更多的是在动态中寻求平衡,这样的造型生动活泼,有生命感。我们以《峄山碑》和《袁安碑》里“皇”字为例:

左:《袁安碑》 右:《峄山碑》

《峄山碑》强调绝对的匀称、严谨,《袁安碑》则会在对称中寻求一些变化,所以更生动、更有人情味。我们还可以举个欧阳询的例子,他的很多字在最后一笔之前多会有明显的斜势,为了达到一种均衡,最后一笔“捺”往往很长很舒展,这样就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既显出动态,也达到了平衡。

三、“拙”与“秀”的结构特征

“拙”与“秀”是书法风格的两大主要类型,两者在结字上的主要差别表现在:“拙”的风格重心偏下,下部尽量收束;“秀”的风格重心偏上,下部尽量舒展。

左:《散氏盘》 右:《中山王》

左:《张迁碑》 右:《曹全碑》

左:《爨宝子》 右:《倪宽赞》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会把字写平,因为我们对汉字太熟悉了,形成了惯性思维,审美都停留在美术字的印象上,写的时候又会把字帖的特点弱化了,而井上有一写颜真卿写得好,是因为他把颜真卿的特点强化了,所以在临帖时,我们一定要强化原有字帖的结构特点,如果你想表现“拙”,就尽量将重心下移;如果你想表现“秀”,就尽量将重心上移。

四、松紧疏密的辩证关系

书法当中,松紧疏密等其他各组对立的关系是一种辩证关系,是在相互印证比对中呈现出自己的价值意义:即有疏,密才有价值,全是密,这样的密是没有价值的;有松,紧才有价值,全是紧,这样的紧也是没有价值的,反之亦然。

不同“之”字的松紧对比

《韭花帖》“实”字的上松下紧

五、顺逆对字结构的影响

“顺”和“逆”是书法中的两种用笔方式,顺笔是篆书的传统,逆笔是隶书的传统。我们大致界定:笔锋方向改变的幅度比较小,顺的趋势大于逆的趋势;笔锋方向改变的幅度比较大,逆的趋势大于顺的趋势。“顺”对应着圆、松,易见通畅大气,但通篇是顺笔的话,字也容易显得松垮。“逆”对应着方、紧,易见紧致精神,但通篇都是逆笔的话,字也容易显得局促。所以在行草书中,顺逆笔交叉使用,才能做到收放、疏密自如。

左:《中秋帖》 右:《伯远帖》

《中秋帖》顺笔比较多,外轮廓比较圆,《伯远帖》逆笔比较多,折多转少,外轮廓比较方。

六、字内空间的打开

一般来说,字内空间如果呈三角的楔形,在风格上会显得小气拘束;而字内空间接近圆形,则会显得开阔大气。我们以《西狭颂》、《开通褒斜道》、《泰山金刚经》为例:

《西狭颂》的“古”字

《开通褒斜道》

《金刚经》

以上例字都把内部空间撑得很大,把上下左右外部的空间都挤满,这样会显得磅礴大气。我们再比较一下赵孟頫的“菩萨”和《泰山金刚经》的“菩萨”两字:

左:赵孟頫的“菩萨” 右:《泰山金刚经》的“菩萨”

这两个“菩萨”哪个更像菩萨,大家一看就明白了吧。

七、高古之意:从“九宫格”与“米字格”谈起

“九宫格”和“米字格”虽是简单的两种习字格式,却对应着书法中两种非常重要的结字方式。“九宫格”均匀分布,没有中心收拢,对应着平画宽结,更接近唐以前的结构,承接着隶书的传统,宽博有古意,体现的是一种“古质”。

颜真卿的字继承了汉隶的结构传统,趋于平宽,取方整之势,而且重心下坠,偏拙,所以与九宫格非常匹配。

米字格出现斜线,有明显的中心聚拢点,对应着斜画紧结,开启的是唐以后的书法结构,体现的是一种“今妍”。

欧阳询的字斜画紧结,取狭长之势,而且重心上移,偏秀,与米字格再合适不过。

从隶书过渡到楷书,经历了“平画宽结”、“平画紧结”、“斜画宽结”、“斜画紧结”的不同阶段,演变并非直线,中间也有反复交错。在结构上总体经历了从平到斜、从宽到紧、从横到纵的变化,而字的重心也开始由低到高,完成了从“古”到“今”、从“拙”到“秀”的转换。

综上所述,“平、宽、横、斜、紧、纵”六字道尽了中国书法结构的奥秘!我们临帖时,要抓准大关系,不管是碑也好帖也好,都要遵循其规律性,通过对个案的研究,找出书法的共性,最终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书写方式呈现出来,这就是自己的风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