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曹魏的军事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思明居士 2020-07-17

西汉帝国建立之初,历史进程才刚刚进入封建时代,刘邦深知自身从政经验不足,故而选择承继秦朝旧制。在随后的时日里,历代汉帝都在不断改革军事制度,使其能够更加贴近当下时代的需求。东汉末年,东汉帝国支离破碎,各地群雄称霸于野,割据一方,都有着称霸天下的庞大野心。

为什么说曹魏的军事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攻伐不断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下大势逐渐转化成曹孙刘三足鼎立之势。曹孙刘三方中以曹魏势力最强,疆域也更加辽阔。此时东汉时期的旧军制已经不能满足曹魏当下的需求,于是曹操着手对曹魏的军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许多改革措施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什么说曹魏的军事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魏蜀吴三国势力分布图


确立募兵制为兵员来源

西汉及东汉两朝起初实行的是征兵制,但征兵制渐渐不能符合当下的社会需要,故而汉廷逐渐更改了兵役政策,采取募兵制与征兵制并行的军事制度。至东汉末年,募兵制已经成为主流,只有少数地区还在实行征兵制。至曹魏时期,曹操彻底废除征兵制,确立了募兵制的地位。《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中曾有相关记载:

"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也。容貌短小,以胆烈从太祖,为帐下吏。遣还本郡募兵,得千余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

为什么说曹魏的军事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曾经承担募兵重任的曹魏属将乐进

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曹操起兵之初就是以募兵制为兵员的来源。此后,曹操一直采取募兵制,并未以征兵制的方式获取兵员。

征兵制是将兵役强行施加到百姓身上,成为汉帝国子民必须承担的义务之一。征兵制的优点在于,可以不必将民户与军户相分离。百姓平时为民,在土地上辛勤耕种,战事则应征入伍,被划入汉军作战序列之中。如此,汉廷就不必花费巨额财政来维持庞大的军队规模。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征兵制的优点,也就是最大化劳动力,以此快速发展经济。

征兵制的缺点也十分明显,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士兵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不仅没有掌握常规作战技能,而且大多数应征入伍的士兵可能是第一次走上战场,毫无战场经验,严重削弱了汉军的战斗力。

为什么说曹魏的军事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汉朝军队

而曹魏则彻底废除了征兵制,以募兵制为唯一征兵制度。募兵制的确立使军户和民户之间的界限变得分明了起来,被划入军户的百姓不可以再回到土地上耕作,而是生生世世都要从军征战,这便是曹魏募兵制发展下出现的世兵制。曹魏因此也组建起了国家常备军,培养出许多支战斗力极强的作战部队。

但募兵制也有很大的缺点,比如中央需要耗费巨额财政预算来赡养全国的常备军。在东汉末年至三国鼎立的这段时间里,中原大地因常年处于战乱状态,人口数量已经大幅减少,随之而来的便是生产效率的下降。在这种并不乐观的社会背景下,曹魏将军户从民户中剥离出来,无疑对国家财政和经济发展都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为什么说曹魏的军事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魏武帝曹操

不仅如此,由于募兵制和世兵制在曹魏中后期的普遍实行,军队内部的关系网络也发生了变化。兵与将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私兵的现象也愈来愈普遍,为后来的府兵制出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不过,由于曹魏在实行募兵制的同时还在实行着军屯制,各路军队在执行驻守任务的同时也要在驻地开展屯田活动,以此就能够达到以兵养兵的目的,大大减少了中央的财政负担。如此,募兵制的弊端就被军屯制所抵消了,这也是曹操之所以选择废弃征兵制,只实行募兵制的原因。

为什么说曹魏的军事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募兵制下强大的曹魏军团

地方采取州郡领兵制

曹操崛起后,虽然军事实力远远凌驾于其他群雄诸侯之上,并且建立起了相对成熟稳定了各项制度,但却很难驾驭领地内的诸多地方武装。这些地方武装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就逐渐出现在汉帝国的各个角落,主要是由当地的地主豪强或世家大族所招募而来的。虽然战斗力不能够与曹操手中的正规军相提并论,但人数之多仍然不可小觑。《曹魏兵制的变化与州郡领兵制》中曾经提到:

"豪强武装的成分或是'宾客',或是'宗族',还有'招募'而来的,实际上是被威胁而来的破产流亡农民。这些豪强摇身一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军阀,而他们的宗族,佃客和破产农民则沦为隶属他们私人的家兵、部曲。二者的关系既是豪强地主和依附民的关系,又是军事首领和家兵的关系,依附性很强。"

为什么说曹魏的军事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黄巾之乱发展局势图

曹操为了避免自身的部队在与这些地方割据武装交锋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进而影响自己统一天下的大业,所以选择与这些地主豪强和世家大族缔结军事条约,允许他们继续保留统兵权,但要听从曹操的号令及调遣。这原本是曹操对于时势的妥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现状逐渐转化成了州郡领兵制,并作为曹魏的一项军事制度而固定了下来。

曹操之所以选择对这些地方割据武装妥协,在笔者看来绝不仅仅是因为不想因内斗而消耗自身掌控的武装力量那么简单。

为什么说曹魏的军事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影视剧中的曹操形象

前文已经提到,这些武装力量大多都是地主豪强和世家大族以私人财产招募而来的。自汉代以来,这两股势力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大幅提升,成为各路诸侯都不得不重视且忌惮的重要集团。能够得到这两大势力集团的支持,也就能够使自己的统治更加稳定。

曹操所控制的北方士族林立,他必须更加重视并保护士族集团的地位,如此才能够专心对孙刘两家作战,进而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割据江东一带的孙氏家族正是因为一直没有处理好和当地世家大族的关系,故而才一直没有称帝的条件。在曹操、刘备都相继称帝的情况下,孙权苦苦经营多年才终于获得了江东一带的士族支持,从而艰难登上了皇帝位。

为什么说曹魏的军事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三国时代最晚称帝的孙权

重要战略地带采取都督制

曹魏时期实行的都督制其实也是从州郡领兵制发展而来的。在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方,魏廷常常派遣都督前往镇守,执掌地方军事大权。需要指出的是,曹魏时期的都督仅有军事领域的指挥权,而不能干涉地方民政。

这些所谓的重要地带,主要是与孙刘两家和边境游牧民族的交界处。如雍凉、荆州、淮南等地。这些城池和关隘为战争多发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双方你来我往,互相争夺这些军事要塞的控制权。通常这些地点都扼守进入曹魏属地的重要通道,魏廷自然也会对这些地区格外重视。每当大规模战争爆发之时,魏廷则会更加重视这些地区,派遣朝中最具能力之人前往镇守,并担任都督一职。

为什么说曹魏的军事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司马懿曾官拜大都督

至曹魏中后期,魏国境内仍然存在着世家大族或地主豪强统领私人武装的现象。魏廷担心这些私人武装会有通敌的嫌疑,故而才从中央派遣能臣前往这些军事重地,在指挥曹(魏)军作战的同时,加强对地方私人武装的监视和控制能力。

不仅如此,魏廷在对都督一职的人员选拔上也可谓是煞费苦心,《资治通鉴·魏纪》中曾有相关记载:

"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夏侯玄,大将军爽之姑子也。""以钟繇为太傅、曹休为大司马,都督扬州如故。"

为什么说曹魏的军事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担任魏国雍凉都督的宗室成员夏侯玄影视剧照

从上述史料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魏廷在安排都督一职时,通常都会选择宗室成员担任,如此可见魏廷对这些军事重地的重视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魏廷也面临着人才凋零的情况。此时魏廷再不以宗室成员为都督人选的唯一标准,但也要指派朝中最具威望的大臣前往赴任。比如司马懿、邓艾等人, 他们都曾经担任过这些军事重地的都督一职。

在笔者看来,曹魏前中期,因君权相对集中,所以魏廷对于各地都督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强。而且这些都督多位宗室成员,魏廷也不担心会有反叛中央的风险存在。但至曹魏中后期,宗室成员中有能力者的数量已经远远不及先前,所以许多军事重地已经不由宗室成员所控制。

为什么说曹魏的军事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影视剧中的邓艾形象

这一时期,朝中权臣开始触及都督一职,如把持魏国朝政的司马氏,其家族成员就曾经多次出任魏国边关都督一职。司马氏的心腹邓艾曾经出任镇西将军,都督陇右一带的诸军事。司马昭也曾出任过魏国大都督,总揽魏国所有的军事事务。也正是从此时开始,都督的地位开始向上提升,最终也拥有了掌管民政的权力,成为真正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都督制本为曹魏加强军事重地控制能力的一种手段,但却因君权的下降导致对都督的控制能力减弱。权力逐渐从高处流向低处,使都督的权力日益扩大。再加上魏廷对于都督的选拔失控,导致掌控地方大权的都督成为威胁魏廷统治的重大隐患。

为什么说曹魏的军事制度是一把双刃剑?

魏国大都督司马昭影视剧照


结语

曹魏所实行的诸项军事制度是具有开创性的,同时这些军事制度所背负的时代烙印也非常明显。我们可以看出,曹魏实行的多项军事制度大多数都是受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影响,比如确立州郡领兵制就是曹操向地方豪强和世家大族的一种妥协行为。

不难想象,曹操自然会对这种制度十分反感,但却又无可奈何。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导致曹魏军事实力下降,曹操只能选择与地方私人武装达成军事契约,但这样做又不能够保证兵权的集中。虽然该制度确实保证了曹魏前期内部的稳定,但却直接导致曹魏中后期魏廷对于地方的失控。

魏廷对地方失控的另一主要原因就是君权的下降,导致都督的势力快速膨胀。非宗室都督在前往地方后,常常使地方驻军成为自身的私兵。即便魏廷将其调离,也不能破坏这种关系。再加上世兵制的存在,国家之兵很快就转变成为都督之兵、将军之兵,对魏廷的中央集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或许曹操自己也没有想到,曾经促进曹魏内部稳定,促进对外扩张规模的诸项军事制度,未来会成为颠覆曹魏统治的最大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