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种胆道系统疾病影像诊断

 板桥胡同37号 2020-07-17

胆道正常CT表现

  • 胆囊:位置、大小和外形变异很大;胆囊窝内;胆汁密度近于水,壁薄均匀、厚约1-2mm,境界清楚。

  • 肝总管与胆总管:肝总管于肝门处,门脉主干前外侧,直径约3-5mm。胆总管下段于胰头内及十二指肠降部内侧,直径约3-6mm。

胆道正常MRI表现

  • 胆管、胆囊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 浓缩胆汁T1值缩短, T1WI、T2WI均为高信号

  • MRCP(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胆道异常CT表现

  • 梗阻性黄疸(胆道梗阻)定位;

  • 胆道梗阻的定性:结石、肿瘤、炎症、先天异常等。

  • 胆道扩张:肝总管》5mm,胆总管》8mm。

  • 胆道结石

  • 胆道炎症、积气

胆囊结石、壁厚

胆道积气、扩张

胆道异常MRI表现

  • 胆汁T2WI高信号(同水);

  • 胆结石无信号;

  • 胆管癌—胆管局限性狭窄。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

分类:

1)肝外胆管囊状扩张:胆总管囊肿,胆总管憩室,壁内段胆总管囊状膨出 

2)肝内胆管囊状扩张 

3)肝内外囊状扩张 

病因:

1)发育异常 

2)胰液反流 

3)结石、胆汁淤积、肝脓肿 

临床表现:

  • 本病少见 

  • 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男女之比为1:3~4 

  • 临床上表现为腹痛、黄疸和腹部包块。婴儿的主要症状是黄疸、无胆汁大便和肝肿大等梗阻性黄疸症状。成年患者从幼儿开始常有间歇性发热、黄疸或腹痛的病史。 

  • 病理:肝内或/和肝外胆管分节状囊状扩张,可合并结石及胆管炎,还可并发肾(海绵肾)及胰腺囊型变。

Ⅰ、囊样扩张,90%

Ⅱ、憩室样扩张

Ⅲ、开口部囊样脱垂

Ⅳ、肝内外胆管扩张

Ⅴ、肝内胆管扩张(caroli病)

(一)肝外胆管囊状扩张 

【影像学表现】 

CT 

  • 肝门区肝外胆管扩张呈水样密度囊性肿块 

  • 2cm~16cm,壁薄均匀 

  • 肝内胆管轻度扩张或正常 

  • 胆囊造影CT,对比剂进入肿物,胆囊正常 

MRI 

局部扩张的肝外胆管呈类圆形或梭形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Ic)。女性,17岁。肝门区巨大囊性病变,呈规则圆形,边界清楚,胆囊、胆总管及囊肿内呈高密度为ERCP术后,胆道系统内有造影剂滞留 

先天性胆总管扩张(图)

(二)肝内胆管囊状扩张 

【影像学表现】 

CT 

肝内多发、大小不等囊肿。囊之间有小胆管相连 

CT增强:强化的囊内小圆点,为囊肿包绕邻近门静脉小分支,有人称之为“中心点”征 

胆道造影CT检查可见囊肿与胆管同时显影

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图)

先天性胆管囊肿( IVA) 

肝门部胆总管区有一巨大囊性病变,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其内呈均匀水样密度,肝内胆管呈囊性扩张 


先天性胆管囊肿(Ⅳ型)。 

肝门区胆管及胆总管扩张,远端胆管无扩张; 

冠状面示胆管扩张更明显,呈珠状改变; 

 MRCP示胆道系统扩张,呈囊状及串珠状,主要集中在胆总管及肝门区胆管 

先天性胆管囊肿(Ⅰc型) 

MRI示肝门部胆总管呈囊状扩张,呈明亮高信号,T1WI(C、D)呈均匀低信号,边缘光滑,肝内胆管无明显扩张; 

冠状位T2WI(E、F)及MRCP(G、H)显示胆总管呈梭形扩张 

先天性胆管囊肿(V)。 

肝内远端许多结节状及条索状异常信号影。 

MRCP胆囊扩大,肝门区有一圆形囊状病灶,肝内胆管远端可见许多小圆形囊状病灶,呈“葡萄状”


MRI:T1WI和T2WI均呈低或无信号


肝门区胆管癌
手术后病理结果为胆总管下段腺癌
胆总管炎性狭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