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大家 | 孟子及其教育思想

 杞乡青年 2020-07-17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教育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中,尊师重教是优良传统,早在《国语》中就有“天地君亲师”的记载,“师”成为儒家祭祀的对象,儒家学派都倡导教育的作用,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荀子“学不可以已”,都表达了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亚圣的孟子,他有怎样的教育思想呢?



孟子其人

孟子其人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教育思想

1

“性善论”—教育理论的基础

孟轲以为,仁义礼智这些人的“良知”、“良能”,是人所固有的。孟轲的“性善论”揭示了一些重要的伦理问题,成为其教育思想的基础。

(1)其一,“性善论”说明了人性是人类所独有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学习的可能,不在于其他,而首先在于人之为人。基于此,孟轲肯定人性本善,肯定“人皆可以为尧舜”,并以之贯彻于教育和政治实践。

(2)其次,“性善论”还包括一个人类种系发展的前提所在,“我固有之”的仁义理智归根结底也是人类学习的结果。人性的善是人类学习的结果,是人类缓慢进化的结果。“人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3)“性善论”不仅揭示了人之“类”,而且还揭示了人之“故”。孟轲说过,探讨人性不过是在探讨人的所以然,而探讨人的所以然又是为了“顺性”而因势利导。

所以,孟轲的“性善论”指出了:教育与学习是人的必须,也是人的可能;教育与学习必须遵循人的内在依据,发扬人的自觉。

论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

2

孟轲的“性善论”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表现了先验主义,另一方面表现了对人本质的深刻认识。正是在对人本质的深刻认识基础上,孟轲阐述了对教育作用与目的的看法。

(1)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

孟轲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引导人保存、找回和扩充其固有的善端。孟轲所说的“善端”只是人的某种可能性,将可能变成现实,要靠教育、物质生活条件、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以促进人所固有的“善端”成长起来。教育的全部作用在于经过扩充人固有的善,进而达到国家的治理。

(2)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人伦”就是“人道”。在孟轲看来,“人伦”是人类的本质表现,也表现了人类生活的特点。具体来说,“人伦”就是五对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自孟轲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后,就明确了此后两千年中国古代教育的性质,即宗法的社会—伦理的教育。

论理想人格

3

孟轲提出“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孟轲对他所追求的“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做了描绘:“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实现这一理想人格,孟柯认为主要靠人的内心修养,大致有以下几条:

①持志养气

志,即人的志向,或信念与追求;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一个人有了志向与追求,他就会有相应的“气”——精神状态。所以孟柯要求士人必须”尚志”。志与气又是密切相联、互为因果的:“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

②动心忍性

动心忍性即意志锻炼,尤其是要在逆境中得到磨砺。孟柯认为,人的聪明才智得之于艰苦的磨炼,环境越是恶劣,对人的造就就可能越大。

③存心养性

虽然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的善端,但善端要形成实在的善性善行要靠存养和扩充。孟柯认为,存养的障碍来自千人的耳目之欲。所以孟柯主张寡欲。一个人欲望很少,那善性虽有所丧失,但也很少;反之,如果一个人欲望很多,那善性虽有保存,但也很少。要真正做到寡欲,就必须发挥人的“大体”——理性思维的作用。

④反求诸已

反求诸己即“厚于责己”。孟柯认为凡事须严于律己,时时反思。

4

论教学

孟柯的扩充人所固有善性的思想,蕴含着他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即教学活动要体现理性特点,要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其教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① '深造自得”

孟柯指出,深入的学习和钻研,必须要有自己的收获和见解,如此,才能形成稳固而深刻的智慧,遇事则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他要求读书不拘泥于文字和词句,而应通过思考去体会深层意蕴。所以,学习中特别重要的是由感性学习到理性思维的转化。

② '盈科而进”

“盈科而后进”指出了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孟柯以为“其进锐者其退速”,进程的过于迅疾,势必影响实际效果,致使退步也快。正确的进程应当像源源不断的流水那样,注满一个洼坎之后再注下一个洼坎,未注满时决不下流,由此渐次流入大海。

③ '教亦多术”

孟柯很强调对不同情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法。他提出“教亦多术矣”,一切因人而异。

④ '专心致志”

孟柯以为,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孟柯认为,人们学习上的差异取决于其在学习过程中专心致志与否,而不是其天资的高低。

处在战国中期严酷的兼并战争时代的孟柯,其思想表现出对人的问题的注重和对人的价值的肯定。他的“性善论”,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强调个体理性自觉的“内发说”。他对教育作用的阐发,对“大丈夫”人格理想的议论,对教学过程的表述,无不体现了对人的主观作用的提倡。孟柯思想对后世中华民族气节、民主精神的激发、崇高精神境界的形成,有极重要的启蒙作用。

来源 | 本文据如下文献整理所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