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荀子》卷18正论篇诗解3圣人三至天下自归

 琴诗书画情 2020-07-17



《荀子》卷18正论篇诗解3圣人三至天下

题文诗:
汤武也者,非取天下,修道行义,兴天下利,

除天下害,天下归之.桀纣也者,非去天下,

反禹汤德,乱礼义分,禽兽之行,积凶全恶,

天下去之.天下归之,之谓,去之谓亡.

故桀纣者,其无天下,汤武篡,由此效之.

汤武,民之父母;桀纣,民之怨贼.

世俗为说,桀纣为君,汤武为弒,然则,

诛民父母,师民怨贼,不祥莫大.以天下归,

之合为君,天下未尝,合于桀纣.如是然以,

汤武为弒,则天下也,未尝有说,直隳毁谤.

故天子者,唯其人正.天下至重,至强,

莫之能任;天下至大,至辨,莫之能分;

天下至众,至明,莫之能和.三至,

圣人,莫之能尽.故非圣人,莫之能王.

圣人备道,全美者也,天下,之权称也.

  【原文】
  汤、武非取天下也,修其道,行其义,兴天下之同利,除天下之同害,而天下归之也。桀、纣非去天下也,反禹、汤之德,乱礼义之分,禽兽之行,积其凶,全其恶,而天下去之也。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故桀、纣无天下,汤、武不弒君,由此效之也。汤武者,民之父母也;桀、纣者,民之怨贼也。今世俗之为说者,以桀、纣为君,而以汤、武为弒,然则是诛民之父母而师民之怨贼也,不祥莫大焉。以天下之合为君,则天下未尝合于桀、纣也。然则以汤、武为弒,则天下未尝有说也,直隳(堕)之耳<8>。

  故天子唯其人<9>。天下者,至重也,非至强莫之能任;至大也,非至辨莫之能分;至众也,非至明莫之能和。此三至者,非圣人莫之能尽。故非圣人莫之能王。圣人备道全美者也,是县天下之权称也<10>。
   〔注释〕

<8>直:只。 隳:《集解》作“堕”,古字通,今据世德堂本改。 之:指代“汤、武”。 <9>其人:指理想的人选。 <10>权称:秤,参见第六篇注。此用来喻指圣人能辨明轻重,平衡天下。 

〔译文〕

商汤、周武王并不是夺取天下,而是遵行那正确的政治原则,奉行那合宜的道义,兴办天下人的共同福利,除去天下人的共同祸害,因而天下人归顺他们。夏桀、商纣并不是丢了天下,而是违背了夏禹、商汤的德行,扰乱了礼义的名分,干出了禽兽般的行为,不断行凶,无恶不作,因而天下人抛弃了他们。天下人归顺他就叫做称王,天下人抛弃他就叫做灭亡。所以夏桀、商纣王并没有拥有天下,而商汤、周武王并没有杀掉君主,从这个角度就能证明它。商汤、周武王,是人民的父母;夏桀、商纣王,是人民的仇敌。现在社会上那些庸俗的创立学说的人,把夏桀、商纣王当作君主,而认为商汤、周武王是杀君,这样的话,那就是在谴责人民的父母,而把人民的仇敌当作君长,不吉利的事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如果认为天下归附的人才是君主,那么天下人从来没有归附过夏桀、商纣王,这样的话,那么认为商汤、周武王是杀君,就是天下人从来没有过的说法了,这只不过是在毁谤他们罢了!
 所以天子一定要有理想的人选来担任。治理天下,那任务是极其繁重的,不是最强劲有力的人是不能够担负它的;那范围是极其广大的,不是最明辨的人是不能够分辨它的;那人民是极其众多的,不是最英明的人是不能够协调他们的。这三个最,不是圣人没有谁能具备,所以不是圣人就没有谁能称王天下。圣人,是道德完备、十全十美的人,他就像挂在天下的一杆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