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新编中老年人自身要学点心理学知识(3一8一23)安慰剂效应

 赵站长的博客 2020-07-17

针对一些主观症状,安慰剂的疗效似乎更佳,如疼痛、精神痛苦、沮丧等,安慰剂在精神科尤其有效:对于某些焦虑抑郁障碍而言,精神痛苦就是疾病本身,安慰剂对此疗效确切。惊恐障碍、轻中度抑郁及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从安慰剂中获得的症状缓解与常规治疗手段相当。然而,强迫症患者对安慰剂治疗的应答率低于20%,精神分裂症及痴呆患者同样难以从安慰剂中获益。躁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严重抑郁对安慰剂的应答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认识安慰剂效应,正确地应用这个效应,可以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疗,例如癔症、强迫症、恐怖症、焦虑证、疑病证等心理、精神疾病,利用心理咨询、催眠等暗示效应,在治疗中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精神科临床工作中,有时需要使用真正意义上的安慰剂,若能将某些治疗元素所产生的安慰剂效应与常规治疗相结合,则可为患者带来最大程度的获益。针对安慰剂效应的研究明确显示,患者对疾病好转的期待对治疗转归具有重大的影响。研究表明,医生告诉一组罹患轻症的患者,他们会很快好转;同时告诉另一组症状相同的患者,他不知道怎么治。2周后,第一组中有64%的患者病情显著改善,而第二组仅为39%。有时,这种期待对临床转归的影响甚至超过药物活性。精神科医生若想调动各种治疗工具为自己服务,就必须关注患者的期望值。取其精华。安慰剂效应对药物临床实验是一种干扰和麻烦,但也给治疗某些疾病带来一种自然疗法,因为安慰剂效应本身是通过患者自身内在的抗病机制产生效应。从科学角度,我们似乎应该将这种现象告诉给患者,但是具体到现实,我觉得宁可充分发挥这种安慰剂效应,让患者不使用任何药物获得治疗疾病的目的,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使用安慰剂时容易出现相应的心理和生理效应的人,被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这种人的人格特点是:好与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好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和不适感、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

我们应当记住,在病人中安慰剂效应是较易出现的,大约有35%的躯体疾病病人和40%的精神病病人都会出现此种效应。也正由于病人有此心理特点,才使江湖医生和巫医术士得以有活动市场,施展其术。

我是一位70岁以上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学习体验与分享(其中会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话并结合我的一生体会与经验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谢!如有不妥之处敬请与我联系,会妥善处理,谢谢!)我写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应注意的事儿!退休后我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广交朋友,互助交流,共筑美好生活!!!!!! 更多文章请参看赵站长的博客。期待大家的光临与指教哦^0^!欢迎大家转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