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隧道边,危石下,一间蓝白相间的板房隐藏在漫山青翠之中。百米之外,便是素有“桥隧博物馆”之称的宜万铁路。 每隔一个星期,刘可和程毅明便要从家庭所在地的城市来到这荒野里,替换下已值班一周的胡金钢和唐良清,继续守候着宜万铁路安全。 他们都是宜昌综合维修段恩施桥隧车间巴东巡山工区的职工,今年3月30日入汛以来,盯控危石、确保安全成为他们唯一且重要的任务。 宜万铁路位于喀斯特地貌山区,山高壁陡,河谷深切,桥梁、隧道占总长的74%,地质条件复杂,雨季降雨量大,一旦发生危石掉落,便会危及行车安全。 “我们面前的山是青林头山,两山间便是宜万线榔坪段上下行铁路,2019年汛前排查时,发现榔坪2号隧道出口正上方有一块体积较大的危石,构成安全隐患。”7月15日9时20分,久雨后,太阳难得露脸,刘可走在巡查小路上,不一会儿便汗流浃背。 这块处于宜万铁路k1206+226处的危石经武汉局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实地勘查后,评定为一级防洪点,也是武汉局管内唯一的一处一级防洪重点地段,派人24小时值守。 “我和程毅明每天中午12点换班,9时、16时,值守人员必须上山巡查”,刘可说道。看守房一侧的山体有3个观测点,对面有2个观测点,在每一个观测点,刘可拿着望远镜观察对面山体危石情况。“如果发现有石块掉落到铁路上,或发生山体滑坡,我们就要立即按下短路闸刀,信号显示红灯,列车便会停在危险区域之外。”刘可一脸严肃。 沿着曲折、陡峭的台阶,刘可向上攀爬着,不时驻足,用望远镜认真仔细观察,半个多小时后,原路返回到看守棚。 看守棚里的墙面上,4块电脑显示屏上,安设在危石旁的监控仪器把危石状况显示出来,危石一动不动,只有微风吹拂的树叶在轻轻摇曳。 “K1206看守点,G316次列车接近。”10时11分,桌子上的对讲机传来列车司机的联控电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