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贤荐能​

 杨关桥 2020-07-17

伊川县融媒体中心●伊川新闻●

【历史文化名人范仲淹之四】
育贤荐能
岳令团
范仲淹一生最看重教育,所到之处几乎都有他亲手创办和热心支持的学校。
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刚刚步入仕途,就在广德办起了学校,使该地文运大振。明道二年(1033),范仲淹被罢官贬到睦州,到任不久便在那里办起了龙山书院。知饶州时,迁建了郡学。知润州后,又把时兴时废的州学予以扩建。知越州时,在卧龙山下创办了稽山书院,并聘请声望很高的学者李觏前往讲学。出征西夏时,所任过职的延州、耀州、庆州、邠州等地,都有他创办和扶持的学校。任参知政事时,曾三番五次地向仁宗皇帝建议创办学校,终于打动了仁宗。庆历四年(1044)春,朝廷采纳了范仲淹郡县办学的建议,向全国颁布兴学诏书。全国各地办学热潮高涨,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景祐元年(1O34)六月,范仲淹从睦州来到故乡苏州任知州,买了一处朋友介绍的旧王故宅以作安身之所。风水先生告诉范仲淹这块地是风水宝地,将来子子孙孙定会科甲不断,荣华连绵。范仲淹听后感慨地说:“我一家出贵人,还不如让天下之士都来这里接受教育,源源不断地产生治国之才”。于是他捐出这块宝地,并主持建了一所规模很大的苏州郡学,又请来了享有盛誉的学者胡瑷前来任教。四方学子纷纷来苏州郡学就读,范仲淹也经常到学府视察并亲自给学子讲课。南园府学自范仲淹后,规模之盛,甲于江南。近千年来,书香不断,人才辈出。仅宋代50余年间登科者就超过百人,明清两代苏州出的状元、进士居全国之首!
 范仲淹一生在从政、守边的实践活动中,处处以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言传身教,垂范后生,不断地发现人才、举荐人才和重用人才,表现出可贵的伯乐精神。他一生举荐的人才不计其数,因而当时在朝中曾汇集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各类人才。如思想家教育家李觏、张载、胡瑗、孙复、石介;政治家富弼、叶清臣、欧阳修、王安石;政治家兼军事家韩琦、庞籍、文彦博;著名军事将领狄青、种世衡、张亢;诗人兼诗文改革家尹洙、石延年、梅尧臣、苏舜钦;还有一批正直进步的高级官员滕宗谅、王质、田况、孙甫等等,这一大批人都为当时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伊 川 新 闻

伊川县广播电视台 伊川县融媒体中心

新闻发布官方平台


总监制 郭明杰 监 制 赵艳红

编 审 谢 琨 周中强 制 作 闫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