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郊的一生到底有多寒

 政博 2020-07-18

作者:寒江钥   来源:古诗词文苑(songciba)

1、溧水,缓缓唱着母爱之歌

贞元十七年(801年)的某一天,溧阳县境内的溧水像往常一样泛着许多船只,有往来的官船,伴着敲锣打鼓声划动的船桨;有从船窗飘出吴侬软语唱曲的画舫;有唱着号子站在船上打拉网渔夫;也有撑着杆靠渡人谋生的船夫。

有一条不起眼的小船缓缓地向岸边划去,船上站着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满脸褶皱的她笑着看向岸边,笑得褶皱更加明显;身体羸弱的她依着杖,似乎微风一吹就能把她吹到。

岸边立着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望眼欲穿地看着这只小船(唐代平均寿命50-55岁,称老人并不夸张),他使劲地向船上那位古稀之年的老人挥手。

他六年前考中进士,前不久来到溧阳县任县尉一职,工作稳妥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年迈的母亲接过来住,好侍奉母亲的晚年。

母子团聚,本该是一件高兴事。当船越划越近,母亲弯腰驼背、瘦骨嶙峋的身子看的更清晰。母亲老了,他的心突然一阵感伤。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的艰辛岁月,瞬间涌上心头。

在母亲还没上岸前,他即兴写下一首诗。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他就是唐代诗囚孟郊,被歌颂的这位伟大母亲是裴氏。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由于诗中“临行密密缝”深刻的描述,所以很多人以为这是一首离别诗,而恰恰相反,他诞生于母子重逢的场景。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然而,1200多年过去了,这首歌颂母亲的诗可谓是诗歌史上永垂不朽的前浪。

无论是元末王冕《墨萱图》“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还是清代黄景仁《别老母》“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都没有把孟郊《游子吟》这首歌颂母亲的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这首《游子吟》不仅是歌颂母亲的千古绝唱,在星空璀璨的唐诗中,它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93年,香港评选最受欢迎的十首唐诗,排在首位的就是《游子吟》。

2、寒门学子苦读书

孟郊,湖州人,出生于天宝十年(751年),四年后,改变唐代命运的安史之乱爆发,他的童年生活在动荡的社会,亲身经历兵荒马乱、狼烟四起的战乱。

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他又经历了人生三大不幸之一:早年丧父。

父亲孟庭玢生前任昆山县尉,一家人靠着父亲的俸禄度日,虽不是钟鸣鼎食之家,但温饱问题还是可以解决。

自从父亲去世后,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度日艰难。

这就是孟郊的悲惨的童年,由于特殊的经历,让小小的孟郊心里埋下精忠报国和慈乌反哺的种子。这颗种子在时光的沉淀中生根发芽,并顽强生长。

虽然考取进士之路屡试屡败,但他越挫越勇,终于在贞元十二年,四十六岁的考生孟郊考中进士。

欣喜若狂的他骑着宝马潇洒地奔驰在长安的大街上,豪横地写下《登科后》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的考试流传着一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孟郊虽然没有白乐天顺风顺水的人生,白乐天二十七岁高中进士,在慈恩塔留下“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志得意满的诗句,但相比那些头发花白的老进士,他还称得上“小鲜肉”一枚。

孟郊的科举之路可谓是“不放弃、死磕到底”的励志片。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认命的孟郊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愿望,他脚踏实地、认真勤奋。

但命运一次又一次抓弄着这个满腔抱负的人。

仅仅是考中家乡湖州的乡贡进士,就耗尽了他人生一大半时光。

贞元七年(791年),四十一岁的孟郊终于考中乡贡进士,有了进京考试的资格。

第二年,四十二岁的孟郊在京城长安考试落榜。

落第

孟郊

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

谁言春物荣,独见叶上霜。

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

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

他不向命运低头,重振旗鼓,奋发努力,越挫越勇。结果还是落榜。

再下第

孟郊

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好在上帝给他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给他开了一扇窗。

孟郊的科举之路虽然异常艰难,但他交到了可遇不可求的知己。

相比南宋辛弃疾感伤知己难得的“知我者,二三子”,孟郊在这方面终于被老天眷顾了一次。

孟郊来京城长安应试期间结识了李观、韩愈、张籍、郑余庆、贾岛。

孟郊绝对是“唐朝版”稳稳的粉丝收割机。

吃瓜群众肯定要问:一介布衣孟郊凭的啥本事?

那孟郊肯定傲娇地说:“美特斯孟郊,不走寻常路”。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因此也出现百家争鸣的多流派现象。流派之多,足以华山论剑。

孟郊好古文,他的诗风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当时文坛盟主韩愈一见为忘形交。

醉留东野

韩愈

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

吾愿身为云,东野变为龙。

韩愈凭借自己的名人效应成功把孟郊推送到各大版面头条,孟郊因此名声大振,圈了众多粉丝。

潜力股孟郊没有让他的知己们失望,苦心人,天不负,他终于考中进士。

博览群书、满腹经纶的孟郊终于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但是唐朝科举及第后,并不是立刻安排工作。

孟郊一日看尽长安花后,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候。

左三年,右三年,等的他肝肠寸断,等的他沸腾的热血都凉凉了。

满腔治国抱负的孟郊几年后等到的只是个溧阳县尉。

七品县官?

确切的说,县尉是负责一县的治安和抓捕盗贼的工作,级别在县令、县长(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之下。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局长。

韩愈《送孟东野序》说:“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

溧阳县远离政治中心都城长安,而且凭孟郊的才华任县尉一职,真是大材小用。

这和他的愿望相差太远。心理产生的落差难免会以某种方式发泄一下。他也时而徘徊在投金濑等地赋诗,排遣心中郁结。

尽管孟郊任职后开始领国家俸禄,但贫穷像个甩不掉的尾巴一直紧跟其后。

借车

孟郊

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借者莫弹指,贫穷何足嗟。

百年徒役走,万事尽随花。

即使生活给了你一地鸡毛,你也要把他扎成漂亮的鸡毛掸子。

这是一句很励志的话,用在孟郊身上再合适不过。

他还想着埋在心中的那颗精忠报国的种子,他想让它长出参天大树,供人乘凉,烧柴….

在溧阳仅仅呆了四年的孟郊辞掉了县尉的工作,为了“治国梦”,他又奔赴洛阳,投靠好友郑余庆。

时任河南尹的郑余庆给孟郊安排了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等官职。

虽然这些官职并不高,但只要努力,一步一步往上爬,人生目标也会越来越近。

东都洛阳在当时仅次于都城长安,孟郊本想着施展抱负的机会来了。可是悲催的事猝不及防地发生了——晚年丧子。

悼幼子

孟郊

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

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

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

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

元和九年(814年)八月,六十四岁的孟郊与妻子旅走到阌乡(今河南省宝灵)时,孟郊突然患急病暴卒。

穷困潦倒的孟郊并没有什么遗产,他的后事还是韩愈、张籍、郑余庆等好友出资操办的。

韩愈亲自为孟郊撰写墓志铭,郑余庆派人送300贯“为遗孀永久之赖”,张籍私谥他为贞曜先生。

命运坎坷的孟郊在跌跌撞撞中走完了他的一生,贫穷的他甚至没有给遗孀留下半文钱,但他却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那就是他写下的437篇诗文。

纵观孟郊的一生,北宋大文豪苏轼仅仅用了一个字评价:寒。

寒,诠释了孟郊寒门生活的艰辛,也诠释了他怀才不遇的悲凉。

作者简介

寒江钥(本名杨卫杰),河北邯郸人,编剧、自由撰稿人;诗一样的女子,携一只笔尖自由行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