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川煎 〖组成〗 当归(9~15克)、牛膝(6克)、肉苁蓉(酒洗去咸)(6~9克)、泽泻(4.5克)、升麻(1.5~3克)、枳壳(3克)。 〖用法〗 水一盅半,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原文 1、《重订通俗伤寒论》:“夫济川煎,注重肝肾,以肾主二便,故君以苁蓉、牛膝滋肾阴以通便也。肝主疏泄,故臣以当归、枳壳,一则辛润肝阴,一则苦泄肝气。妙在升麻升清气以输脾,泽泻降浊气以输膀胱,佐蓉、膝以成润利之功。” 2、《景岳全书》卷51:“便秘有不得不通者,凡伤寒杂证等病,但属阳明实热可攻之类,皆宜以热结治法通而去之,若察其元气已虚,既不可泻而下焦胀闭,又通不宜缓者,但用济川煎主之,则无有不达。” 五运六气解 《景岳全书·秘结》:“秘结证,凡属老人、虚人、阴脏人及产后、病后、多汗后,或小水过多,或亡血失血大吐大下之后,多有病为燥结者,盖此非气血之亏,即津液之耗。凡此之类,皆须详察虚实,不可轻用芒硝、大黄、巴豆、牵牛、芫花、大戟等药,及承气、神芎等剂。虽今日暂得痛快,而重虚其虚,以致根本日竭,则明日之结,必将更甚,愈无可用之药矣。” 《万病回春·大便闭》:“身热烦渴,大便不通者,是热闭也;久病人虚,大便不通者,是虚闭也;因汗出多大便不通者,精液枯竭而闭也;风证大便不通者,是风闭也;老人大便不通者,是血气枯燥而闭也;虚弱并产妇及失血、大便不通者,血虚而闭也;多食辛热之物,大便不通者,实热也。” 补中有泻,降中有升,具有“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 肾主五液,司开合。肾阳不足,气化无力,津液不布,故小便清长;肠失濡润,传导不利,故大便不通;肾虚精亏,故腰膝酸软;清窍失养,则头目眩晕;肾阳亏损,故舌淡苔白、脉象沉迟。方中肉苁蓉味甘咸性温,功能温肾益精,暖腰润肠,为君药。当归补血润燥,润肠通便;牛膝补益肝肾,壮腰膝,性善下行,共为臣药。枳壳下气宽肠而助通便;泽泻渗利小便而泄肾浊;妙用升麻以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相反相成,以助通便之效,以上共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温肾益精治其本,又能润肠通便以治标。 病案 革命前辈徐大姐,于古稀高龄苦便秘不通。初服通便药片,尚可勉强通下,久则失灵。余曾为之诊治一、二次,用益气通便之方,略有小效。彼则急于求成,访求专家名医,经友人介绍请一名医诊治,诊后持处方向余咨询,余见方大骇,全方药有十余味,均是养血滋阴之品,如生熟地、天麦冬、川石斛、玉竹、沙参、柏子仁、火麻仁、全瓜蒌等,药之用量每在15~20g之间。虽有甘草、茯苓之类。岂敌大队滋腻之害。余劝勿服,终不听之。服四十剂,复邀余诊。 余见其瘫坐椅上,面色黄白相杂,全无血气。语声低微勉强,似难接续。自诉极度倦怠,气短欲喘。大便艰涩,腹笥胀满,五、六日方得便解一次。胃纳甚差,每天仅食一小碗。切其脉大而涩滞不扬,按之软而无力。舌质阔厚而歪向左侧,舌色淡白,苔则白干厚腻。据此脉症,显是阴药过度不仅使中气受戕,脾失健运,痰浊阻滞致上下气机不畅,而且阻遏下焦阳气,阴寒凝滞,遂致地道不通。 【按】治法当健脾化痰,温阳通便。投以香砂六君子汤合景岳济川煎,服后仅大便略有好转,胃纳稍开外,并无他效,且觉口中干燥。但白厚腻苔渐变薄白微腻,可以测知痰浊渐化,中焦气机复苏。但疲乏无力不见改善,虑其高年气衰,必有清气虚陷之机。改拟补中益气汤合济川煎,自觉服后极为舒适,大便二、三日一行,量多质软,体力渐复,胃纳亦开。两月后,生活学习,走亲访友均已恢复常态。前方服及一年,大便又渐干结,再合魏龙骧先生之白术通便方,竞得幽通气道,大便一、二日即行一次,自然而舒适。 来源:《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