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库老故事】菩提树避风台的传说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0-07-18


编辑制作:康平法库微同城

(微信:daqian200012)


传说一:

    相传,在辽圣宗时,朝阳山下住着一位孤独的老婆婆,她在原籍本在南方,是圣宗南下时被掳来,并圈居于此地。时光荏苒,老婆婆在这里已经居住了一年的时间。某日,她恍惚之间感觉自己睡着了。睡梦中竟然梦见自己奇异的怀了胎儿。地神还告诉她,她怀了两个男孩。其中一个是神仙下凡,将来会成为得道高僧;而另一个会在他的兄弟成为得到高僧时死去。除非她能将南方的菩提树种满朝阳山,两个儿子才能都活命。地神还会留下一盒菩提籽,如果一个儿子把此菩提籽种在朝阳山上,另一个儿子就可获救,但种树的儿子必然死去。老婆婆醒来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金光闪闪的绿色盒子,里面装满了菩提籽。不就老婆婆果真怀孕了,并且顺利生下两个可爱的双胞胎男婴。她给两个儿子取了名字,大儿子叫金喜武。二儿子叫金喜文。孩子们长得异乎寻常得快,一天能长到别人家孩子一个月大,转眼到了十几岁的模样。大儿子喜武虎背熊腰,整天骑射狩猎,力大无比,但心胸狭隘。小儿子喜文,温和善良,勤于读书。他常用书里学到的知识给朝阳山附近百姓治病,足迹踏遍了整个五龙山。

    这天,老婆婆独自在家,又拿出她珍藏多年的绿色宝盒。这时大儿子从外边练箭回来,偷偷的看到老妇人正拿着宝盒发呆,心中猜测:绿盒子一定是值钱的宝贝。为了防止母亲去世后把宝物都给小儿子,他并没向母亲问清原委,只是偷偷留意此物。老婆婆渐渐地苍老了,但她心中烦恼都没有减轻,也没有对儿子们提起,只是常常独自发愁。一天,老婆婆望着朝阳山出神,又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她不想让任何一个儿子没命。可是她每年千辛万苦栽植的菩提树,却没有一棵成活。老婆婆想到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心中很是焦急。喜文看到母亲总是忧心忡忡,就与母亲促膝长谈,老婆婆也终于把事情的原尾和盘托出。喜文毫不犹豫的告诉母亲,自己愿意在朝阳山上种下菩提籽,救哥哥一命。喜文拿着母亲的绿盒子,一步一磕头的朝着朝阳山方向拜去。当他拜到长虫洞时,看到了一条受伤的白蛇,蜷缩在洞口。喜文拿出随身携带的创伤药,给它敷上,包好,再放进洞中,继续磕头前行。前行不久,又看见一个砍柴的老人,身上背着一捆很重的柴草,走路踉踉跄跄的,他连忙接过柴草背在自己肩上,帮着老汉送到家中,老汉连声道谢。喜文辞别老汉后,带着装满菩提籽的绿盒子终于拜到朝阳山上,准备把它种在那里。他竭力挖着一个个树坑,手都磨出了血泡,汗水也湿透了衣衫。就在他打开盒子准备取出菩提籽时,不知道从哪吹来一阵狂风,卷翻了盒子,把菩提籽也吹散了。老二心中一急,只感到天旋地转,晕倒在地,昏睡过去。

一晃三天过去了,大儿子发现宝盒子不见了,心中暗自猜测老太太偏心,把宝物偷偷的给了喜文。当地有几个恶棍,也听说老妇人有个宝盒,早就起了歹心,只是苦于一直没有机会。在老大的内应下,杀死了老婆婆,妄图掠走宝盒。

法库五龙山

    杀死老婆婆后,却怎么也找不到宝盒,于是心有不甘。老大说,老太太活着的时候常去朝阳山,恐怕老二也去了朝阳山。他们就心急火燎地往朝阳山而去。他们一群人很快就到了长虫洞,杂乱的脚步声惊动了那条白蛇。那白蛇是修炼五百年的蛇仙,有着神奇的功力。。白蛇偷偷尾随他们也往朝阳山顶而去。到了那,他们发现了宝盒和躺在地上的喜文。恶人头目抢先拾起宝盒,抱在自己怀里,老大准备上前抢夺,被恶人残忍杀死。老二厮杀声唤醒,起身与恶人奋力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被恶人团团围住,没有了后退的余地。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白蛇使出法力,天上瞬间阴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四五个恶人站立不住,被吹得滚落山下,原来散落到地上的菩提籽也都被吹落到南山坡上。奇怪的是,老二喜文站立的地方却静静的,没有一点风丝。不一会儿,一场大雨倾盆而下,观音也现身了,她拿出一个三层神布抛向山顶,霎间化成了一座坐南朝北的寺庙,给喜文遮住了大雨。后人就把这座寺庙叫做倒座观音庙。原来,那砍柴老汉就是观音变化的。

    从此喜文就居住在观音庙里,成了得道高僧。过了些时日,朝阳山南坡上渐渐地长出了小叶菩提树。有人说是因为种子在宝盒里搁得太久了,也有人说是北方的水土与南方不同,才长了小叶菩提树。“菩提”是“智慧”,“觉悟”的意思,倍受佛教崇敬。无论什么原因,菩提树能在北方五龙山繁茂生长,已经是罕有之事,凭借着避风台的神奇,法库县朝阳山早已是游人朝圣的菩提圣境。

(高冬梅收集整理)


法库五龙山

传说二:

避风台的传说

    在辽代,当时的法库丁家房镇乌龙山原属渤海国,渤海国覆灭后归于辽东京辽阳府沈州即今天沈阳。

   1055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即位,他喜好游猎,而不谙政事,重用佞臣耶律乙辛。耶律乙辛为防止太子登基对自己不利,故陷害太子耶律睿,并将其杀害。同时道宗轻信耶律乙辛谗言,认为与伶官赵惟一有染,将皇后萧观音赐死。萧观音死前对道宗说:君让妾死,妾不得不死,但我不能自断默认绯事,我只请求皇帝看在我们夫妻的情份上,善待我们的儿女。

于是,皇后萧观音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面对先皇辽兴宗遗像默默跪拜,而不肯进食。道宗派太监来传圣旨,萧观音始终也不肯转过身来。十余天后,萧观音因绝食而死。

    辽道宗喜好游猎,听大臣说沈州的五龙山林木密集,百兽众多,骑射好地,决定前往,并留皇孙耶律延禧镇守上京。佞臣耶律乙辛准备利用道宗耶律乙辛出行机会,谋害耶律延禧,并伺机夺取皇位。就在道宗游猎出发前一日,梦见一酷似萧观音的观音菩萨对他耳语曰:带上皇孙耶律延禧一同前往,否则江山无以为继。

    辽道宗尊崇佛教,信奉了观音菩萨的托梦,派大将耶律大石秘密监视耶律乙辛,并带皇孙耶律延禧一同前往叶茂台、五龙山等地游猎,化解了耶律延禧被迫害的危机。不久,佞臣耶律乙辛谋反罪行败露,私藏武器到北宋避难,事败被诛。

    此后,辽道宗逐渐认识到萧观音皇后对自己一直忠贞不二,非常后悔,导致经常精神恍惚。一日,梦见一李姓女子对他说:你忘了当初你对我的承诺了吗,还不接回二女儿孙吗?

    辽道宗醒后非常自责,遂把当年听信耶律乙辛谗言逐出宫的萧观音的亲生子女子孙接进皇宫,并传位皇孙耶律延禧,即天祚帝。

    耶律延禧于1101年继位后,非常感念祖母萧观音的恩情,并感念五龙山的狩猎之旅挽救了他的生命,使他避免了一场政治风波的浩劫。于是在1102年,派能工巧匠在五龙山主峰修建了倒座观音庙,并命太子中允道士冯若谷做法七七四十九天,感动了天宫风婆婆,使主峰之风尽向他处,免得祖母萧观音再受丝毫风波,以此彰显祖母萧观音为表清白倒座不肯进食的名节。

    从此以后,五龙山成为东北道教、佛教名山。五龙山主峰之巅风丝不起,老百姓形象的称他为“避风台”。据说人们要是有了灾祸,只要虔诚的拜一拜倒座观音庙,就会化险为夷,风平浪静,因为倒座观音就是萧观音的化身,而她千百年来一直在呵护着辽河两岸的儿女。如今,那些辽代沟纹砖一直在哀诉着这段凄婉动人的历史。

    这就是倒座观音和避风台的来历。

(刘长江收集整理)

神奇的菩提树 神奇的避风台
来源:辽沈晚报(作者张松)


   贵客来法库,必看菩提树;贵客法库来,必登避风台。在沈阳以北70公里左右的地方,是下辽河平原与辽北丘陵的分界线,分界线上高耸着一脉群山,那山,就是神奇秀美的五龙山!

  五龙山所处的法库丁家房镇,清朝时名为 “固山额真堡”。 “固山额真堡”是满语,“固山”即满清八旗的“旗”,相当于天的“军区”;“额真”是“首领”、“主”的意思,“固山额真堡”是“旗主居住过的地方”。 132平方公里的丁家房,自有人类活动记载以来的每一个朝代几乎都留下了活动遗迹,一个关东小镇,竟然拥有6处县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尤其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菩提树和避风台,更为古老的丁家房镇罩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菩提树现身缘于一次事故

  2006年6月,在法库丁家房五龙山风景区,沈阳故宫古建筑工程队于五龙山主峰之巅——避风台上恢复修建辽代千年倒座观音庙。

  6月5日,向山上运料的缆车钢丝绳突然崩断,缆车在倾角50°的陡坡上向下翻滚。山下就是堆放建筑材料的料场,正在工作的几个施工人员被呼啸而下的缆车吓呆了。眼看缆车就要冲到坡底冲进人群当中,一场安全事故即将发生……在这惊魂一刻,奇迹出现了!那翻滚而下的缆车“砰”的一声被生长在山坡尽头的一棵大树挡住,车未毁、人未伤,而那棵阻挡飞车、免却灾祸的大树却被擦掉了一大块树皮。

  事后,该工程队的总工程师於永俊先生惊奇地发现,挡住缆车的那棵大树与葫芦岛市菊花岛大龙宫寺八角井旁的菩提树一模一样,正是北方地区极其珍稀的菩提树小叶朴!

  於永俊在五龙山发现的菩提树为小叶菩提树,学名小叶朴,在五龙山落地生根的时间应与辽代建筑倒坐观音庙同一时代。

  菩提树与佛教有天生渊源

  “有佛寺的地方未必有菩提树,但有菩提树的地方必定有佛寺。 ”丁家房镇党委书记方占祥这样对记者说。

  菩提树与佛教有天生渊源。“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唐代高僧神秀有一首诗讲到菩提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意思是说,众生的身体,就像是一棵客观存在的菩提树,众生的心灵,就像是一座明亮的妆镜台,要时时不断地擦拭它,不让它落上尘埃。可见菩提树在僧人心目中的至上地位。

  菩提树不仅出身高贵,且具有广泛的实际用途。菩提树为桑科榕属植物,树干粗壮雄伟,树冠亭亭如盖。此树叶片呈心形,前端细长似尾,在植物学上被称作“滴水叶尖”,非常漂亮。如将其长期浸于寒泉,洗去叶肉,则可得到清晰透明、薄如轻纱的网状叶脉,名曰“菩提纱”,制成书签,可防虫蛀。菩提树枝干富含白色乳汁,取出后可制硬性树胶,用树皮汁液漱口可治牙痛,花入药有发汗解热、镇痛之效。

  菩提树的枝干上会长出“气生根”,形成“独树成林”景观。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的某些地方,人们将其“气生根”砍下来,作为大象的饲料。菩提树的根、叶均可入药,夏秋采集晒干,或随用随采。

  菩提树在北方极为稀少

  据史籍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僧人智药三藏大师从西竺国(印度)带回菩提树,并亲手种植于广州王园寺(后来该寺改名为光孝寺)。从那以后,我国才开始有了菩提树,在南方各省区寺庙中广为传播,广州海幛寺至今仍栽有3株300多年树龄的古菩提树。

  菩提树在国外主要分布于印度、日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多属栽培,只在喜马拉雅山区有野生的菩提树。

  菩提树与我国四川盆地的黄桷树属于同一树种,在佛教里,黄桷树也被称为菩提树,这种热带树种在我国北方极为少见。

  一个名叫释本性的高僧说:“佛门中,菩提树是圣树。因为,佛祖是在菩提树下成道的,见菩提树如见佛。因此,礼拜菩提树蔚然成风,流传至今。 ”

  据说佛祖当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树经受了无数风风雨雨,有着神话般的经历。我国浙江普陀山文物展览馆内至今陈列着四片菩提树叶,据说就是从这棵树上采摘下来的,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倍加珍惜。

  1954年,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来华访问,带来一株从这棵菩提树上取下的枝条培育成的小树苗,赠送给我国领导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以示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周总理将这棵代表友谊的菩提树苗转交给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植物园的领导和职工都十分重视,精心养护,使之生长茁壮,枝叶茂盛。凡有国内外高僧前来,必到这棵菩提树旁参观膜拜。

  西双版纳傣族对菩提树十分敬重,几乎每个村寨和寺庙的附近都栽种了许多菩提树。如果谁家人丁不旺,猪瘟鸡死,五谷歉收,就要在村寨和寺庙附近栽种一些菩提树,乞求平安。每到佛教节日,善男信女们就在大菩提树干上拴线,献贡品,顶礼膜拜。傣家人什么树都可以砍伐,但菩提树却是千万不能砍伐的,即使是菩提树的枯枝落叶也不能当柴烧,砍伐菩提树被认为是罪过。

  当年,傣族封建领主制定的法律里就有这么一条:“砍伐菩提树,子女罚作寺奴”。在傣家人的文学艺术里,菩提树则是神圣、吉祥和高尚的象征。在情歌里,少女们则会对心爱的男友唱道:“你是高大的菩提树”或“你像枝叶繁茂的菩提树”等。此外,在傣家人的谚语里,还有“不要抛弃父母,不要砍菩提树”这样的词句。

  菩提树在辽宁地区是难得一见的。据记者调查,位于辽南的瓦房店市许屯镇还有几株菩提树,被当地人视若珍宝。葫芦岛市菊花岛(现改为觉华岛)也有少量菩提树,可见菩提树这种热带树种在辽宁地区繁殖之难。而在纬度偏高、距许屯镇有数百公里的辽北法库丁家房镇五龙山,居然生长着500株珍稀的菩提树,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五龙山的菩提树来源之谜

  近日,丁家房镇武装部长何贵军带记者登上海拔仅280多米的五龙山。一路上,所有的菩提树都被贴上编号。山脚下迎宾的一棵菩提树高十几米,枝繁叶茂。还有的菩提树盘根错节,一条树根分出若干枝杈,与刺槐、桑树、榆树混生在一起,构成五龙山的一片葱茏绿色。“菩提树在五龙山向阳的南坡最多,在五龙山峰顶旁的山坡上,有几十棵高大的菩提树,但山坡上荆棘很多,如果不做充分准备,钻进草丛中寻找菩提树会被划伤的。 ”何贵军说。

  珍稀的菩提树居然在辽北的五龙山生长得如此繁茂,当年是谁种下的菩提树?当地的气候、水土又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呢?

  沿布满菩提树的山坡往上走,是五龙山主峰菩提山之巅,即中华地理奇观——避风台。五龙山西南方向,一马平川,直抵渤海。当西南季风劲吹之时,风力极大,而在方圆5米的避风台上,却只能听到风声而感受不到风吹,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记者曾在去年夏季登上避风台,当时五龙山一带的风力达三四级。峰顶树木的枝叶随风飘摆,但在避风台的方寸之地,却草木不动,几乎静态,与周围摇动的花草树木形成令人震惊、动静结合的地理奇观。

  放眼丁家房镇五龙山一带,佛道儒三大派在此均存有建筑遗迹。这里有始建于辽金时代的辽北佛教圣地七塔林;这里有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广慧寺;始建于元朝末年的道教古刹——碧云宫也坐落于五龙山。

  碧云宫山门对联前三字为叠字组成,字形富有创意,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铁岭人高鹗来此进香时所撰。康熙皇帝赐给帮牛堡村富察尼满家族四代的功德碑也在五龙山。尼满在康熙年间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是负责对国家高官监督监察,审理过鳌拜案件。距五龙山不远的著名东胡都城弯柳街,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上限起于殷商,下限到辽代,时间长达2500年左右。

  五龙山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菩提树落户五龙山,当地人猜测极有可能是当年在此修行的高僧栽种的。而菩提树最为集中的五龙山避风台又是一处至今仍难以说清的神奇之地。五龙山究竟还有多少令人神往的待解之谜?不免使人浮想联翩。

  

欢迎您在文章下方留言!讲述您的感受或者您知道的历史资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