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平老故事】康平县胜利村遗址及其附近的遗物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0-07-18

编辑制作:康平法库微同城

胜利村位于康平县城东隅。遗址在胜利村二、四居民组住宅区。遗址原是耕地,由于1981年以来居民陆续建房而遭到破坏。现将胜利村二、四居民组及胜利中学、冷库、图书馆、县委、防疫站、计划生育办、县医院八处地点出土器物综合一起介绍。

遗物出土范围(图一),从县城北食品公司冷库到南部县医院,约2公里,从南北大街东侧至胜利中学,约1公里。这2平方公里左右的狭长地带是黄土岗地,多有古代遗物出土。通过观察,被破坏的遗址文化层约在0.6~1.7米。遗址西距西泡子0.5至1.5公里,西距顺山屯遗址约3公里,出土陶、石器,草泥烧土、人骨等遗物。

现将出土遗物分述如下。

一、胜利村出土遗物

陶壶 1件,夹砂羼少许云母红陶,圆唇直领,溜肩圆腹,平底。在腹部饰四个相对桥状竖假耳,颈上施一戳印圆坑。

通高10.8厘米,口径4.2厘米,腹径11.4厘米,底径6.5厘米(图二:1)。

陶钵 1件,夹砂羼云母红褐陶,微敛口,壁稍内斜,腹下圆收,平底,腹施三个桥状假耳。高8.6厘米,口径10.3厘米,腹径12.8厘米,底径7.5厘米(图二:2)。

钵形罐 2件,其一为夹砂羼云母红褐陶,圆唇微外侈,敛口,圆腹,平底,器型不甚周正。高9.4厘米,口径7.8厘米,腹径12.5厘米,底径6.3厘米(图二:5)。

其二亦为夹砂羼云母红褐陶,圆唇,鼓腹,平底,唇下腹上施单桥状竖耳,相对饰桥状假横耳。高11.8厘米,口径7.6厘米,腹径13厘米,底径7.5厘米(图二:3)。

碗 2件,残缺复原,均夹粗砂羼云母红陶,内外抹光,器型不甚周正。一是圆唇,弧壁,平底。一是假圈足不太明显,平底,腹上饰三个乳钉。高8.2厘米,7.8厘米,口径16、16.8厘米,底径7、8.3厘米(图二:6、4)。

碟 1件,夹粗砂红褐陶,圆唇,斜壁,平底。高4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6.5厘米(图二:7)。

采集陶片中,多夹砂羼云母红陶,有圆锥状实心鬲足、碗、钵、罐等器残片。其中有少量夹砂羼云母灰黑陶,陶器口沿分尖唇与圆唇,有的腹身饰乳钉(图二:8)。

石斧 3件,一残缺,均青灰色砾砂岩石质,先琢后磨,呈板状,刃微弧或稍斜。长9.8、13.6、10(残)厘米,宽6.3、7.3、7.8厘米,厚1.5、1.7、2厘米(图二:9、10、12)。

石锛 1件,青灰色砾砂岩,先琢后磨,断面呈扁环形。长8.2厘米,宽3.8厘米,厚1.9厘米(图二:11)

二、胜利中学出土陶器

1985年6月,胜利中学修建厕所发现陶器,扈松林同志将出土遗物送交文管所。据调查,遗物在1.5米左右土层中出土。

双耳罐 2件,一残复原,夹砂羼少许云母红陶及红褐陶。一是圆唇束颈,圆腹,圆棱明显,假圈足平底。唇下与肩上施相对桥状双耳,耳上饰刺点纹。高14厘米,口径8.5厘米,腹径15.5厘米,底径7厘米。一是圆唇直领,鼓腹,平底,颈上饰相对桥状假横耳,唇下腹上施相对桥状竖耳。口径5.5厘米,高9.9厘米,腹径10.6厘米,底径6.7厘米(图二:17、13)。

碗 1件,残缺复原,夹砂羼云母红陶,内外抹光,制作较粗糙,圆唇,弧壁,假圈足平底。高6.8厘米,口径13.3厘米,底径6.7厘米(图二:15)。

钵形罐 2件,其一为夹砂羼云母红褐陶,器表磨光,圆唇微外侈,敛口,圆腹,平底,腹部施对称桥状耳。高12厘米,口径9.4厘米,腹径15.1厘米,底径6.7厘米(图二:14)。

其二为夹粗砂羼云母红陶,内外抹光。圆唇敛口,鼓腹,平底,器形不周正。高10厘米,口径7.2厘米,腹径10.4厘米,底径5.5厘米(图二:16)。

三、防疫站、图书馆、计划生育办出土器物

双耳罐 2件,夹砂羼云母红褐陶与红陶。器表抹光。圆唇束颈,斜壁圆折腹,假圈足平底。颈肩处施相对桥状竖耳,在竖耳下腹部旁侧饰相对小扳耳,防疫站公路沟出土。高10厘米,口径7.2厘米,腹径11厘米,底径5.8厘米(图二:1)。另一件,圆唇直领,鼓腹,平底,颈肩处施相对桥状竖耳,腹下饰相对桥状假横耳。防疫站院内出土。高7.1厘米,口径3.8厘米,腹径6.3厘米,底径4.5厘米(图三:3)。

钵形罐 2件,一为夹粗砂羼云母褐陶,火度低,陶质松散,圆唇敛口,壁外弧,平底,在颈下底上部施桥状竖耳,口沿下施相对乳钉,防疫站院内出土。高6.2厘米,口径6.7厘米,腹径7.5厘米,底径4.8厘米(图三:2)。另一件为夹砂羼云母红陶,器表抹光。圆唇微侈,圆腹,平底,腹部贴饰三个小竖耳,计划生育办出土。高5.5厘米,口径5.5厘米,腹径8厘米,底径3厘米(图三:4)。

钵 1件,夹砂羼云母红陶,圆唇,口微敛,斜壁,腹微圆折,平底,图书馆出土。高7厘米,口径8.7厘米,腹径10.5厘米,底径4.3厘米(图三:5)。

四、县委出土遗物

1986年,县委改厕所,出土文物,对现场调查时,拣拾一些标本。1987年9月,挖暖气管道,在厕所偏西南约15米处,发现一座墓葬,被掘毁,采集标本如下:

石斧 1件,青灰色板岩,磨制板状。长10厘米,宽8厘米,厚1.8厘米(图三:14)

采集陶片中有圆锥状平底实心鬲足,足缘外凸,还有乳头状鬲足及桥状耳,陶片与草泥烧土。

调查得知,墓葬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距地表约1.5米,发现人头骨与四肢骨,单人葬,头北脚南,随葬品7件,双耳小陶罐(图三:8)放置头上部,其余器物均拣出,位置不清。

双耳罐 2件,均夹砂羼云母红陶,器表抹光,圆唇直领,溜肩,圆腹平底,颈肩处施相对桥状竖耳,大者圆腹,棱明显。口径4.8、3.9厘米,高11.9、9.2厘米,腹径10/69厘米,底径5、4.6厘米(图三6、7)。

碗 3件,均残缺,可复原,夹砂羼云母红陶,内外抹光,圆唇微外侈,敞口弧壁,平底,有的口沿下贴饰圆饼。高4.5、5.8、5.3厘米,口径16.8/11、11.6、4.3、3.8厘米(图三:10、9.8)。

钵形罐 1件,残缺,可复原,圆唇敛口,鼓腹,平底,腹部贴饰相对假横耳。高10.6厘米,口径6.3厘米,底径7厘米(图三:11)。

石斧 1件,青灰色含砾砂岩,磨制,长条形板状,刃微弧。长14.5厘米,宽4.8厘米,厚1.4厘米(图三:12)。

五、县医院出土遗物

1986年7月,县医院修建临街大楼,挖地基发现石斧。接到报告后前往调查,在现场还有陶器碎片,人下颌骨等,据此疑是墓葬。征集拣拾标本,有圆锥状实心鬲足、陶钵残片、陶碗口沿、桥状耳、陶器底,还有陶片,下颌骨。除上述标本外,还有:

铜环 1件,残断,扁铜条制作。弯曲呈圆,锈蚀严重。径约5.8厘米,厚0.2厘米(图三:16)。

石斧 3件,均青灰色含砾砂岩,先琢后磨,呈板状,刃弧状。长16.9、17.3、12.7厘米,宽8、6.2、6.1厘米,厚2.1/2.9、1.7厘米(图三:15、18、17)。

六、冷库出土陶器

1983年至1984年间,食品公司修建冷库,先后出土一些陶器,征集贮藏。通过调查,见文化层深0.6~1.5米。征集文物如下:

双耳罐 2件,一件残缺复原,均夹砂羼云母红陶,器表抹光,圆唇束颈,溜肩圆腹,平底,颈肩处施相对桥状竖耳,大者圆腹凸棱明显,腹下贴施圆饼。高11.2、10.2厘米,口径6.5、5.2厘米,腹径12.4、9厘米,底径6.5、4厘米(图四:1/4)。

钵形罐 可分为三式。

Ⅰ式1件,残缺复原。夹砂羼云母红陶,器表抹光,圆唇鼓腹,平底,唇下底上部施相对桥状竖耳。高8.7厘米,口径7.8厘米,腹径10.6厘米,底径6.7厘米(图三:12)

Ⅱ式1件,夹砂羼云母红陶,器型不周正,圆唇敛口,平底,整体呈扁圆形,高6.4厘米,口径4.1厘米,腹径11厘米,底径4.2厘米(图四:7)。

Ⅲ式3件,夹砂羼云母红陶或红褐陶,器表抹光,圆唇敛口,鼓腹平底,有的腹部贴饰三个假横耳。高9.2、9.4、8.9厘米,口径5.2、5.3约7.2厘米,腹径9.5、、10.2、0.4厘米,底径5、6、7厘米(图四:8、9、10)。

钵 1件,残缺修复,夹砂羼云母红陶,器表抹光,圆唇,壁外弧,敞口,平底。高7.1厘米,口径9.2厘米,腹径11.5厘米,底径7厘米(图四:3)。

碗 1件,残碎修复,夹砂羼云母红陶,内外抹光,圆唇敞口,斜直壁,平底,腹部贴饰三个假横耳。高6.4厘米,口径14.2厘米,底径6厘米(图四:6)

双耳方底罐 1件。夹砂羼云母红褐陶,器表抹光,制作精细,圆唇,敛口呈椭圆形,圆腹圆收,方平底,正面腹部贴饰相对桥状假横耳,侧面施相对桥状竖耳。高7.1厘米,口径6~7.5厘米,腹径8.2~8.9厘米,底径6~8.1厘米(图四:5)。

胜利村遗址出土陶器,是八个地点的遗物,均是征集、采集标本。有的是墓葬随葬品,或在遗址中掘出的器物。所发现的遗址、墓葬,都遭到破坏,文化层状况、所暴露遗迹、墓葬的形制都不十分清楚。这样,对遗址概貌、文化内涵与性质的认识,难免很大的局限性。

胜利村遗址出土的陶器有:双耳罐、钵形罐、双耳方底罐、碗、钵、鬲、碟、罐等器型,从陶质、器型看,属相同时代的文化遗存,以双耳罐、钵形罐为多,且具典型,是康平同时代遗址中少见的一种器型,是该遗址的典型器物,尤以双耳方底罐为特殊的器型。县医院地点出土铜环,为康平地方初见的青铜器物,因此,这些器物特点表明,胜利村应是一处青铜时代遗址。

从遗址出土的陶器看,长身圆腹罐与顺山屯遗址出土的双耳罐相似,钵形罐在顺山屯遗址中所未见。该遗址出土多是呈板状石斧与顺山屯类型共性少,区别大,同在一个地区处于同时代的遗址,并且相距不甚太远,因此,这两种文化遗存的明显区别,说明了不属同类型文化。而共性的存在,表明这两种文化遗存,可能有继承关系,这是需要今后深入工作发现证实的问题。

胜利村出土的双耳陶罐,与沈阳地区老虎冲类型基本相近,但陶质不同;陶壶、钵圈足、乳头状鬲足与高台山类型近似;与沈阳地区同时代文化类型比较,区别亦很大,胜利村遗址出土的双耳罐形制,在铁岭新台子遗址、法库县湾柳街遗址亦有所见。县委地点的墓葬随葬品有双耳罐2件、碗3件、Ⅲ式钵形罐1件,大体可认为是这个时期墓葬中随葬品的组合陶器,是辽北地区新的发现。综上所述,该遗址文化遗存与顺山屯类型类型、沈阳地区同时代文化类型相比,有共同因素,但区别也很大,这可能是处于相同的历史时期,但由于地域或其他诸方面因素的区别而造成的不同现象,尤以该遗址出土的钵形罐、双耳方底罐表现出独有的特点,而区别于顺山屯类型和沈阳地区同时代文化类型。

高台山文化的绝对年代估计距今3000~4000年;老虎冲类型估计绝对年代为3500年。顺山屯类型经碳14测定距今3300±90年。据此推论:胜利村遗址所处的历史年代,要早于顺山屯遗址。

该遗址出土的文化遗存,丰富了康平境内所发现的青铜时代文化内容,表明康平地方处于青铜时代的历史时期,不仅有顺山屯类型,还有与之不同文化遗存的存在,证明了所处历史年代的不同,加深提高了对辽北地区所显露的青铜时代文化性质的认识。这为辽北地区地区青铜时代考古提供了新的线索与实物资料。

原载《辽海文物学刊》1990年第1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