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17日),“南通发布”正式官宣,南通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1)原崇川区、港闸区合并,成立新的崇川区,区政府驻地仍在崇川区。 (2)原南通市代管的县级海门市撤市建区,成立南通市海门区。 本次南通行政区划调整,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深意: 挑战苏州地位,南通的野心是 “江苏版宁波”,要做苏省“双子星”城市 南通,步苏州之后尘,终于不满足于城(崇川、港闸)、郊(通州)设区,也开始并吞周边强市了。 当年苏州吃吴江,做大太湖新城,如今,吴江早早接入了苏州轨交4号线,去年还入围了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示范区,还将沪苏湖高铁与通苏嘉甬高铁的换乘点汾湖站命名为苏州南站; 南通吃海门,旨在做大做强江苏省最大的海空枢纽,“江苏版临港新片区”通州湾港区(涉及通州、海门部分区域)、“上海第三国际机场”南通新机场,都让海门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南通城扩的野心,绝不仅仅是冲万亿GDP俱乐部(2019年南通全市GDP9383亿元,全国排名第20名,今年冲万亿有希望)这么简单,而是要与苏州全面较劲,做江苏省的“双子星”城市。 别看苏州目前近2万亿GDP的经济总量,甩开杭州、南京近1/3个身段,稳稳的华东GDP第二城,但是20年前,苏州还只是苏E,当时苏省经济最强的是苏B“小上海”无锡,苏州的崛起得益于背靠上海,中新苏州园区和5个县域经济强市(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太仓)的驱动,但是,苏州没有出海口(太仓港是长江内河港),没有机场,因此,苏州的受限,也在于离上海太近,离上司(南京)太远! 纵观苏省,唯一有实力与苏州较劲“双子星”城市的,无疑是南通! 苏州的优势,三点:背靠上海,经济“特区”、县域经济强市,南通都有: (1)背靠上海:南通是上海大都市圈中唯一的长江北岸城市。如今,沪苏通铁路已经开通,北沿江高铁即将上马,南通向南的通道被彻底打开!上海第三国际机场之所以钦定南通海门(海门与上海接壤,是上海北拓发展的桥头堡),上海看中的正是南通土地空间潜力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可实现上海大都市圈的跨江发展,联动苏北、苏东的广阔腹地,顺便带动上海崇明岛的发展;南通则能更好地在机场、高铁、城轨、临港产业、合作园区等方面与上海协同规划发展,加快全方位对接上海,加快建设上海大都市圈沪苏通核心三角支点城市。 ↑“十四五”期间,南通将在现有苏通、崇启、沪通3条过江通道基础上,再建张皋、苏通二通道、海太、崇海、通沪5条过江通道,形成“8龙过江”的局面。 (2)经济“特”区:江苏新一轮经济“特区”通州湾新区(有一说是正在申报国家级江海新区),将打破江苏沿海腹地没有深水良港的局面(连云港离江苏核心区太过遥远,是服务淮海中原地区的港城),形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北枢纽,如果说苏州工业园区,是江苏版“浦东新区”的话,那么通州湾新区,毫无疑问就是江苏版的“临港新片区”! (3)县域经济强市:苏州有6县市: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已设区)、太仓+历史上的吴县市(拆分成了吴中、相城2区),南通同样有6县市,其中“南三县”通州区(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2名)、海门市(中国百强县市第20名)、启东市(中国百强县市第31名)实力是领跑苏中的!“北三县”海安市(中国百强县市第28名)、如皋市(中国百强县市第24名)、如东县(中国百强县市第44名)也全都在全国县市TOP50以内! ↑在“魔都”大上海买房最多的非沪籍人士,是南通人,其次才是温州人! 显然,与苏省头部经济强市苏州相比,南通的发展空间更大,后劲更足,凭借当地“藏富于民”,有着“小温州”之称的民间经济实力,南通未来的增速,领跑全省,是显而易见的! 提升南通主城区首位度 2019年,南通各区县市GDP排行,作为南通郊区的通州区1385亿元排第1;海门市1352亿元,排第2;而作为主城区的崇川区948亿元,港闸区447亿元,排名最末。崇川与港闸这2个主城区合并后,GDP总值1395亿元,一下子跃居到全市第1,首位度一下子就凸显出来了! 事实上,在江苏省内,苏州、无锡早于南通,实现了主城核心区的整合。 2012年,苏州主城核心,平江、沧浪、金阊3区合并,成立姑苏区; 2015年,无锡主城核心,崇安、南长、北塘3区合并,成立梁溪区, 皆出自提升主城核心区首位度的考虑。 目标I类大城市,打造上海大都市圈沪苏通核心三角支点城市 南通要建设“北上海”,成为上海大都市圈沪苏通核心三角支点城市。怎么建设?首先是要建成“I型大城市”。 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南通市辖区面积达到2460平方公里,一举超越无锡市辖5区1659平方公里,苏州市辖6区1650平方公里面积,在省内仅次于省会南京,排名第2。 南通将以国际一流水平规划建设“江苏省新的出海口”通州湾海港,把通州湾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将通州湾打造成长江经济带面向太平洋的开放新门户、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协调发展的样板区。区划调整后,南通可以“一主(崇川主城区)、三副(海门、通州、通州湾)”大空间布局,实施各种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 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南通市辖区常住人口327.53万人,也越过了“I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口的标准线,这意味着南通市辖各区可以更科学地定位功能,更有效统筹各种生产要素,更好引导培育适合各区发展的地标性产业,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可统筹规划建设,重要公共资源可在市区范围内统筹布局,南通市区的经济密度、人口密度、载体密度会大大增强,中心城市首位度将得到历史性提升,将有资格批建更多轨道交通线路,中心城市发展会加快进入快车道,推动南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大大加快南通建设苏省“双子星”和上海大都市圈“三核心”城市步伐。 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南通市辖区(海门区海永镇)还与上海市辖区(崇明区东平镇)直接在陆上接壤,从此以后,通、沪两地市辖区不再隔江对望,而是陆上接壤!(此前,直接与上海市辖区接壤的只有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与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1例)。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今日之南通,得到了省城南京和长三角龙头直辖市上海的“双重授意”! 南京,更喜欢实力不如自己,但拥有“苏省海空新枢纽”的南通,希望和南通配对成“杭甬”模式的“双子星”城市! 上海,要做大自己全球航运中心的地位,也更喜欢通江达海,腹地广阔,可实现自己跨江发展战略的“北上海”南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