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平老故事】邱含光烈士传略 作者/张春福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0-07-18

邱含光烈士传略

邱含光烈士,中国共产党党员,1914年出生于河北省泊头市(原交河县)西辛店乡马村,原名魏双弼、霜避,字尚志。1942年参加革命,先后任河北省献(献县)交(交河县)联合县区委宣传委员、区委书记、县武委会主任、县委宣传部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奉命赴东北接收日伪政权,于1945年11月下旬任康平县第一届民主政府县长,同年12月13日在改编伪公安队时,不幸被敌人谋杀,牺牲时年仅31岁。

(一)

河北省交河县位于京广、京沪两大铁路之间,临沧州、接河间、靠京津、连献县,处于冀中平原腹地。大运河贯穿全境,悠悠南去,两岸肥田土沃,人烟稠密。1914年农历七月初七,邱含光就出生在这个县西辛店乡的马村。邱含光本姓魏,乳名双琪,兄妹五人,他是长子。父亲魏春堂淳朴勤劳,是本村出了名的庄稼把式。全家七口人以农为业度日虽艰辛,尚能自给自足。1924年春,双琪10岁时入村间私塾读书,取名魏双弼。双弼自初小至国民优级,学业一直优于他人,深为父母师长所钟爱。1931年春,刚满17岁的魏双弼高小毕业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南庄学校(初级中学),成为全村小有名气的“秀才”。双弼读中学时,正值“九▪一八”事变发生,学校里师生思想活跃,抗日救亡成为中心话题。社会大变革猛击着魏双弼的心,从此他留心国事,关心政治,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为了寻求真理,学校图书室成了他神往之所,各种政治书刊成为他必读之物。他如饥似渴地读书,也常常掩卷伏案深思,于对比中分析国共两党政治主张的谬误与正确;从理论上探索中国的前途与命运。此间,他不但读了大量的国内进步书刊,而且也接触到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读书使他的性格变得更加深沉,而眼界却不断的开阔。他曾对同学说:“日本帝国主义无论怎样凶残,终如霜雪一般,太阳一照就要融化。寒霜避开之日,就是我们抗战胜利之时。”为此,他毅然把自己的名字双弼改为“霜避”二字,以示抗日到底之决心。随着年龄与知识的增长,他日趋成熟起来,到初中三年级时,他已能够用阶级分析的观点认识人生,认识世界,革命思想开始萌生。这一年假期回乡,他对亲朋好友介绍了苏联十月革命的经过,讲述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张;还深入浅出地宣传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道理。很多人都说,双弼没有白念书,话说的句句有理,学问深着哩!也有人背地里猜测说,春堂家的老大,八成就是共产党。其实,当时的邱含光并不是中共党员,而是一名思想上进,刚刚确立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进步青年。1933年底,邱含光初中毕业。因父亲生病,家境急剧变坏,他不得不放弃继续求学之念而回乡务农。从1934年春到1936年秋,他连续做了两年多农活。此间,繁重的体力劳动,沉重的家庭负担,各种租税的催逼,使他深深地体会到人民大众的疾苦。同时,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更加领悟到阶级与阶级斗争学说的真谛。1937年邱含光的家乡马村创办小学校,他受聘任教,开始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教育生涯。邱含光当小学教员时,正是“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向河北进犯之际,日伪政权的强权政治与血腥屠杀,激起了邱含光的强烈爱国之情,他以教学为掩护,奔走于师友之间民众之中,大声疾呼“驱除倭寇、还我山河!”反复宣传全民抗战,共同对敌。并联络一批热血青年(包括其同族兄弟)专门与日伪汉奸作对,乡亲们都夸他有胆量有骨气。1940年秋,我八路军一ニ〇师亚六团出保定、河间,开辟献(献县)、交(交河县)、武(武邑)抗日根据地。邱含光的家乡第一次来了共产党的队伍,他的抗日决心更大,热情更高。在火热的斗争中,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他于1941年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交河县早期党员之一,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二)

1942年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烽火燃遍冀中平原。刚刚开辟的献交武抗日根据地,成立了献交联合县委,邱含光被任命为该县五区区委宣传委员。于是,他告别了马村小学,偕新婚爱人焦玉敏一起到区委报到。当时,县委机关都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基本是天天打游击,夜夜串村户,通信联系全靠交通员,条件十分艰苦。邱含光到区委后,为了工作需要,经组织同意,改用邱含光这个名字,同志之间称“老邱”。妻子焦子玉做妇救工作,他则只身下到各村,组织群众减租减息,联络开明士绅组建“两面政权”;秘密建立我民主政权“堡全户”。这些工作虽然艰巨危险,但是,由于他胆大心细,工作能力强,始终没出纰漏,成绩斐然。

邱含光画像

1942年夏,献交联合县进入抗战最困难时期,日寇增兵华北,开始了残酷的“五一”大扫荡。“三光政策”“强化治安”使各地民主政权惨遭破坏,县区级干部损失较大。这时,五区区委书记牺牲,邱含光受命于危难之际,担起区委书记兼区小队指导员重担。强敌面前、他组织区委全体同志认真总结对敌斗争的经验与教训,结合平原作战的特点,带领群众开展地道战,把全区地道挖得户户相通,村村相连,利用地道保护群众打击敌人,很快粉碎了敌人扫荡清乡的阴谋。同时,他还和区小队长黄利荣一起,带领区小队不失时机地主动出击,捣毁鬼子炮楼,打伪军的伏击,神出鬼没连战连捷。一时间,五区局面大改,邱含光、黄利荣的名声大震。当时伪军中流传一句口头禅:“谁要居心不良,出门碰上老黄(指区队长黄利荣)。”一次,驻五区西辛店的伪军要与孟庄伪军换防。区委得到“地工”情报后,立即决定黄利荣带区小队埋伏在南老坟松树地,伏击敌人,讨还血债。敌人出发前,伪军队长训话说:“弟兄们,我们今天换防,路上可要小心,别让黄利荣打了咱们的伏击!”土兵一听这话,个个吓得心惊肉跳,恨不得一步跨出五区地面。可是,最后还是走进了区小队的包围圈,老黄一声令下,全区队枪炮齐鸣,这股吓破胆的伪军全部被吃掉。

1942年秋,邱含光,黄利荣还巧妙地拔掉一个蔽军据点。通过侦察,区小队发现这个据点的敌人,天天早晨出操跑步。于是,头一天晚上・邱含光、黄利棠就派区队战士悄悄潜进村子里。第二天清早,伪军们出操去了,而枪支都放在岗楼里。区小队趁机摸进去,占领岗楼,夺下全部枪支。那边敌人还在跑步,这边区小队开了火,结果敌人束手被歼,据点被拔掉。当年献交联合县交通总站站长郭志强说:“老邱任区书时,五区和鬼子打仗最多,大都打的是胜仗,打出名了。

交河县冯庄乡位于县城最西部,是当年献交联合县的九区。当时日本鬼子在这个区的富庄驿修个大炮楼,以此为据点,经常下到各村扫荡,捕杀党员干部,抢劫百姓财物,全区抗战工作极其被动。1943年冬,县委调邱含光到九区任区委书记,要求尽快打开局面,掀起抗战高潮。邱含光到九区后,发动群众建立联防组织;整顿区小队提高战斗力,派出地工人员打入敌人内部;抓住战机消灭小股“清乡”的敌人。仅三个月时间,区委凭着群众的支持,准确的情报,灵活的游击战术,把敌人打得躲在据点里不敢出来,全区除富庄驿外都很快恢复了民主政权。

1944年春,邱含光从九区调到县里,任献交联合县武委会主任。同年7月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主持工作。1945年春任宣传部长、县委委员。当时,年已31岁的邱含光与爱人焦玉敏,虽然同在县委工作,但紧张的战斗生活,使得两人很少见面,结婚五年尚无子女,在父母的催逼下,他们收养个女儿,寄养在亲属家。1945年7月,献交县抗日地方武装围攻交河县城,邱含光参加指挥了这场战斗,并取得了空前战果,赢得了交河抗战的最后胜利。然而邱含光没来得及分享胜利后的喜悦,又告别了硝烟未尽的家乡,奔赴东北,投入了新的战斗。

(三)

1945年7月,邱含光夫妇离开交河县,与赴东北干部队的同志一起到了冀东,参加晋察冀军区组织的赴东北干部训练班。学习两个月后,于同年10月出山海关到辽宁省工委报到,被组织派到康平县接收日伪政权,任康平县第一届民主政府县长。当时,康平的日伪政权早已垮台,国民党县党部挂牌成立没几天即被我军赶跑,潜入地下。县政权落入地方实力派“维持会”的手中。“维持会”的头面人物大都是伪官吏和汉奸恶霸,他们打着维持社会治安的旗号,网罗一批伪警察、地痞流氓、土匪组成公安队,专门与民众的复仇斗争相对抗,极力庇护伪官吏大地主的利益,搅得康平一片混乱。1945年11月下旬,邱含光到康平县后,针对康平时局,立即宣布民主政府成立,并以关内来的干部为主体,组建起康平县公安局,接管“维持会”的权力,停止公安队活动,从而稳定了全县局势。为了加强民主政治,邱含光还经常走访农工商学各界,联络各方代表,拟成立康平县参议会,协助监督政府工作,使新生的民主政权扎根于群众之中。不久,县委成立,邱含光与县委一起筹建县辖八个区政府,以完善县区两级政权。

为了扩大我党地方武装,1945年12月初,康平保安团成立,并决定立即收缴武器、改编伪公安队。这时,大权旁落的维持会、公安队的头头们早已成为国民党地下先遣军骨干分子,他们表面上同意接受改编,而暗地里正策划着反革命暴乱,妄图推翻我民主政权。1945年12月13日,改编公安队的会议在康平县“万字会”大院内举行。沈阳工人纵队担任警戒,公安队员席地坐于院中。会议室内,我方代表县长邱含光、保安团参谋长石敬远等人按时到会,而公安队只去了3名中队长。大队长刘叙五等人迟迟不到场,致使会议不能如期开始。这时,公安队小队长岳振东以马弁身份混进会议室,开枪杀害了邱含光等与会人员。之后,凶手携枪逃跑,被我警戒人员击毙。院内待改编的公安队员闻枪声企图反抗,被工人纵队当场毙伤30多人。此次被称之为“康平万字会事件”,事件发生后,东北局立即派公安干部王初同志(女)到康平审理此案,逮捕并处决了首恶分子维持会会长郑欣,公安队队长刘叙五等6人。

邱含光等烈士慘遭杀害的消息传出后,全县人民万分悲痛。县委县政府及各界人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选用最好的棺木收殓烈士遗体,一千多人的送葬队护送烈士灵柩落葬。很多领导同志题词敬挽,纷纷表示“诸君去矣,吾辈常随”。

邱含光同志一生追求进步,坚信马列主义。为民族解放大业,出生入死,为创建民主政权,转战千里;任康平县长,时不盈月,政绩赫赫。正值大展雄オ之际,不幸遇害身亡,血洒康平大地。全县人民为永远纪念烈士,建国后,将康平城内一条街命名为“含光街”,将一所小学定名为“含光小学”。‍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