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宝 ‖ 薪尽火传永不灭 正气浩然天地间 ——6日、7日读两则故事随想

 商氏资讯 2020-07-18

薪尽火传永不灭  正气浩然天地间

——6日、7日读两则故事随想

文/商宝

两千多年前,孟子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千年之后,在元大都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的激情壮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这两天读到高树勋将军活埋石友三的故事,又感受到这种浩然正气。高树勋将军出身行伍,因作战勇敢累升至师长。抗战胜利后任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新八军军长,一九四五年十月率部在邯郸前线起义。

一九四〇年四月,石友三因制造摩擦,遭到八路军沉重打击,准备再次投靠日本人。——石友三被称作“倒戈将军”:投冯反冯,投阎反阎,投蒋反蒋,投奉反奉,联共反共,抗日投日。十二月一日,石友三的老部下、结拜兄弟高树勋将军以老长官孙良诚的名义,邀请石友三到河南濮阳柳下屯高部防地一聚。结果石友三一来就被绑了起来,当晚被活埋在黄河岸边。据说石友三临死前大骂高树勋将军反目无情,高树勋将军对他说:“不是我杀,是天杀!你有今天,罪有应得。”(材料来自网络,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查阅)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有人会说,和平年代哪里还会有这样的人物?哪里还会发生这样的故事?

对此,我还真不敢苟同!


七日晚读到一则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生的故事。著名作家、翻译家贾植芳先生日记载:“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原文为阿拉伯数字,月份为笔者补充),我到北京参加第四次作代会时,住京西宾馆。在会议期间,某一天上午,我听到叩门声,开门后,原来是舒芜来访。我以对陌生人的冷淡态度问他:‘你找谁?’他则是满面笑容地像熟人的表情对我说:‘就找你。’我听后以不屑一顾的冷淡态度回答说:‘我并不认识你。’后即随手重重地把门关闭。”(文字包括句式、标点全部引自网络,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查阅)

所记之事似乎非常琐碎,叙事语气也非常平淡,我却从中分明感受到一位古稀老人的铮铮铁骨、充沛字里行间的浩然正气。

“从鲁迅到胡风,冷眉横世热肠扶颠,聚悲智良心傲骨侠胆为一腔正气;由社会到书斋,大写做人中道敷文,融创作翻译学术育人开八面来风。”我想,贾植芳先生追悼会上的这幅挽联正适合作为上面日记的点题之句。

在查阅有关贾植芳先生资料时,还看到一篇回忆贾植芳先生的文章,我记下了其中的点睛之笔:“坐在贾老身边,望着他瘦小的身子,一个念头忽然浮现在脑际:这八九十斤的身躯里,一半是热血,一半便是铮铮铁骨了,他多么像沙漠中的胡杨,他永远也不会倒下。”——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四日,这株“沙漠中的胡杨”倒下了!

贾植芳先生魂归道山十二年之后,二〇二〇年一月,湖北武汉一位年过花甲的作家方方女士成为网红。(可能以前就很红,只是如今影响更大)

从元月二十五日起,方方女士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武汉封城之下的城市面貌和人物故事,迄今已发四十余篇。这些日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不过,方方女士收获的不全是追捧,还有指责,甚至辱骂。但是,这一切并不能阻止方方女士毅然前行的脚步!

因为,方方女士已经见惯不惊了,她曾经几度成为舆论的焦点——因为替遭遇不公的作家仗义执言,揭露职称晋升中的违规操作,因为质疑“跑奖者”被起诉到法院。方方女士通过个人社交媒体表态:“我虽然人老了,但我批评的气力从来不老。”

看到方方女士掷地有声的话语,我的耳畔蓦然回响起鲁迅先生的庄严论断:“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从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到七百多年前的文忠烈公,再到七十多年前的高树勋将军,再到三十多年前的贾植芳先生,再到如今的方方女士,我的脑海浮现出流传甚广的关于胡杨的三个“千年”的句子: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腐。

想到这里,斗室之外,虽然乌云密布,阴雨绵绵,斗室之内,我已经感到浑身暖意。

八日午后草于旬月不下楼

九日夜晚改于旬月不下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