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史学家的追求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0-07-18

一位史学家的追求

□倪美生

曹汉奇(1907年——1986年),又名京实,昌图县此路树人。是著名作家、红学家端木蕻良的胞兄、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曹汉奇

1921——1931年,曹汉奇在天津南开大学求学。在校时他是一个活跃分子,爱好体育运动,又擅长讲演,曾任大学学生会主席,同时又是南开大学篮球队队长。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岑的得意弟子。大学毕业后由于他学习成绩优秀被南开大学留校任教,教世界史,担任训育主任。当时正是日寇侵略我东北,全国掀起抗日高潮之际,曹汉奇对家乡的沦陷和国民党不抵抗政策深表愤慨。为此,他在学生中积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支持学生爱国抗日活动。

1935年,他突患脊椎结核,经多方治疗并做了手术,不幸手术失败,卧床十年才愈。在患病期间,曹汉奇不畏病痛,仍孜孜不倦学习,继续阅读中外历史和文学书籍,有病期间写了很多论文在《中德学志》上发表过:《政治人格为教育目的》、《老年哥德的思想》、《汤若望与中国天历》、《哲学大王菲德烈》、《德国莎士比亚学会书评及介绍》、《莎士比亚戏剧表现的国家》,《德国小说之艺术》,还用英文发表了《中国古代的爱情》等文章,并翻译了《俾斯麦》、《石太因》两书。

抗战胜利他病体康复后,经人介绍,1945年冬到浙江吴兴县报馆任副总编辑兼副馆长,写了十多篇社论。如:《论战犯冈村宁茨》、《垃扱一定要扫除》、《论混水摸鱼》等文章抨击时弊。因与馆长兼总编辑思想不合,随辞职出走。于1946年2月到上海,经老师蒋延黻文章(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介绍到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工作。同时在冯友兰先生主编的《哲学评论》上发表了《新理学》文章。后与阎宝航结识,参加阎领导的“东北政治建设协会”,又以“东北同乡会”常务理事的名义与地下党积极配合,为团结上海广大民主人士,宣传党的统一战线而工作。他利用在善后救济总署的身份,掩护过我党地下党员,保管运往解放区的药品,以“东北同乡会”常务理事的身份,否决了东北人于斌、王德溥要在上海举行反苏、反共的示威游行。

1947年,曹汉奇任东北善后救济分署副署长,代理署长职务。他利用联合国章程“不分党派,不分宗教信仰……”以职务身份,对发往解放区的物资,一反前任的刁难,拖拉行为。并各方奔走,营救被沈阳国民党陈诚部队逮捕的进步人士袁东衣。

1948年,东北分署结束,曹汉奇回上海述职、救济总署署长霍宝树要他到美国去,他未同意。这时国民党行政院又委任他为“设计委员”。曹汉奇不愿为国民党政府效劳,他把聘书退回给行政院,继续与中共地下党合作为统一战线而工作。1948年8月曹汉奇胞弟端木蕻良到上海与杜国庠取得联系,按杜老指示筹办《求是》杂志,因资金困难端木蕻良找其兄曹汉奇帮助。他立即答应出资协助。同时他又与张慕平、沈子复办《银色批判》。此刊物也完全由曹汉奇出资。是年秋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取得伟大胜利,国民党政府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做垂死挣扎,国民党上海反动当局实行白色恐怖,对进步力量实行严厉镇压。进步作家纷纷离沪去香港,端木蕻良也离上海。在端木走后,曹汉奇接过《求是》杂志继续出刊,并给《求是》加了一个题头:“革新”号。在封面写下了如下的话:“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我们的灾难深重极了,唯有科学的态度与客观的实践能够引导我们走到真正民主自由之路。”

(右一)端木蕻良

1949年2月,石冲同志交给他《和平解放北平的约法八章》一文。曹汉奇不顾个人安危,把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以“北平通讯”形式将原文刊载在《求是》杂志上发表。这是上海第一份登出解放军进北平的消息。此消息一出,上海人民奔走相告,群情振奋。但国民党反动派极为恐慌,特务们惊慌失措,到处搜查《求是》杂志,因此《求是》被追停。五月,上海解放。

1950年,应大同大学聘请,曹汉奇去该校任政治课教授,同时担任政治学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他讲的《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深受学生欢迎。

后期,上海各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大同大学撤销,曹汉奇学习结束后,被组织分配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中国史教授,后兼文物资料室主任。在教学过程中,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中国古代及中世纪史》,《先秦史》,为其他系编《中国通史》;完成了专著《郑成功》、《明清史》。并给研究生班做专题报告。

1955年,参加华北召开的“全国大专院校中国通史教学大纲讨论会”,他受大会委托,编纂大专院校共同课的《中国古代中世纪史教学大纲》。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曹汉奇的“右派”问题得到改正,恢复了原职原薪,但这时他的身体状况不佳,再不能挥毫著书了。1986年10月4日我国史学界名师,带着遗憾告别了人世。

作者系曹汉奇妻子

你若喜欢,请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