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瞿氏与铁琴铜剑楼

 智能人做超人 2020-07-19


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是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亦是惟一楼与书保存至建国后的藏书楼。近代私家藏书史上有所谓“南瞿北杨”两大家之说。“北杨”指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南瞿”即指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铁琴铜剑楼位于常熟县城宾汤门外十里的罟里(亦作菰里)村。

铁琴铜剑楼初名恬裕斋,由瞿绍基(1772—1836)创建。瞿绍基,字培厚,号荫棠,世居常熟罟里。曾任阳湖县学训导,不久即归隐。黄廷鉴《恬裕斋藏书记》:“故学博荫棠先生……读书乐道,广购四部,旁搜金石,历十年,积书十万馀卷。昕夕穷览,尝绘《检书图》以寓志。时城中稽瑞、爱日两家竞事储藏,称鼎峙。未几,两家先后废散,君复遴其宋元善本为世珍者,拔十之五,增置插架。由是恬裕藏书,遂甲吴中。”(《第六弦溪文钞》卷二)张星鉴《怀旧记》:“季明经锡畴,……晚年馆虞山瞿氏,馆中多善本书,得于黄氏士礼居者为多。”


绍基子瞿镛(1794—1875),字子雍,曾任宝山县学训导,承其父业,益肆搜罗。镛特爱金石文字,在兼收古器中,得铁琴、铜剑各一,因更名藏书处为铁琴铜剑楼。瞿氏藏书目录《恬裕斋藏书目录》即创修于瞿镛。瞿镛曾孙瞿凤起先生尝言,咸丰中,刊“曾祖子雍先生所著《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二十四卷”,“已成经部七卷,旋被毁”于战乱。


镛子秉渊(字敬之,一作镜之)、秉清(字性之,又字浚之)承其世业。咸丰中,太平天国事起,秉渊、秉清载书避难,屡经播迁。事平返里,虽不无损失,而精华俱在,乃绘《虹月归来图》以志幸。翁同龢《题虹月归来图》云:“瞿氏三世聚书,所收必宋元旧椠,其精者尤在经部,乾嘉以来通人学士多未得见。龢尝戏谓镜之昆弟,假我二十年日力,当老于君家书库中矣。”(叶昌炽《藏书纪事诗》(附补正)卷六)秉渊、秉清又请太仓季锡畴、常熟王振声、苏州管礼耕、王颂蔚、叶昌炽等帮助增补《铁琴铜剑楼书目》。铁琴铜剑楼藏书,除兼收了张氏爱日精庐、陈氏稽瑞楼之大部分善本外,还有许多收自汪士钟艺芸书舍、黄丕烈百宋一廛、周锡瓒水月亭、袁又恺五研楼及顾抱冲小读书堆。


秉清子瞿启甲(1873—1940),字良士,为铁琴铜剑楼第四代主人。启甲谨守世藏秘籍,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刊成《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二十四卷,共收录善本秘籍1242种,其中宋版书161种,金版3种,元版105种,未收录普通图书,是一部善本书专目;辑印《铁琴铜剑楼宋金元本书影》;又辑《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收录铁琴铜剑楼藏书中历代名人题跋380馀种,未及刊行,后经哲嗣凤起整理,198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行世。民国间商务印书馆张元济辑印《四部丛刊》初、二、三编,共468种,其中81种底本出瞿氏铁琴铜剑楼。瞿启甲临终遗言:“书勿散,不能守则归之公。”(瞿凤起《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跋》)


启甲子济苍、旭初、凤起承其家藏,为第五代主人。抗战中,瞿氏居上海,处境艰难,尝以少量善本出让,中央图书馆及沈仲涛研易楼均有所得(参《郑振铎先生书札》、《沈氏研易楼善本图录》)。不过大部图书保存无恙。建国后,三兄弟尊承父志,将大部分精品化私为公(部分捐献,部分出让),现藏北京图书馆。另有常熟地方文献多种(内多抄校本),“文革”中被抄没,存于上海图书馆,“文革”后发还,凤起先生悉数捐给常熟图书馆。



瞿氏藏书钤“虞山瞿绍基藏书之印”、“铁琴铜剑楼”、“菰里瞿镛”、“瞿秉渊印”、“恬裕斋镜之氏珍藏”、“瞿秉清印”、“瞿启甲”、“良士眼福”等印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