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四个行当中,唯独丑角的表演是很灵活的,相对于其他三个行当来说没有太多程式限制,丑角虽然排列最后,但在京剧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需要演员博才多能,懂得各行的表演,要善于模仿各行的行动并加以夸张,使其具有幽默感。 丑行扮演的角色不都是坏人,只是在人物的脸上涂上豆腐块,以增加喜剧色彩,并不一定表现人物的形貌丑陋,用滑稽的外部特征,表现人物的高尚品德,是中国戏曲独树一帜的表现手段,这个角色幽默风趣,很好地增加和调节了戏曲中的喜剧气氛,一些悲情戏,有丑角的表演,也冲淡了一些悲剧色彩。 艾世菊 ●【审头刺汤】 以上这段唱是丑角中的一段名唱,这段唱腔极具跳跃性,很好地表现了汤勤的得意忘形的情态。一般来说丑角都是以念白为主,唱却很少,而这出戏前面是大段的念白,也是非常见功夫的,最后的这段唱可谓是画龙点睛,同时也丰富了丑角的唱。 丑角一般是在鼻梁眼窝间用白粉勾画脸谱,但没有花脸那么复杂,花脸一般习惯称为大花脸,丑则相对大花脸来说,被称为小花脸,又可延续大花脸、二花脸的排列而被称为三花脸。 丑角不重唱工,主要是以念的清楚,口齿伶俐为主,多用散白,表现上层人物时用韵白,丑的表演程式不像其他行当那么严谨,但也有自己风格和规范,比如,屈膝,蹲裆,耸肩等都是丑角的基本动作,结合人物特征,可以表现幽默正直的人物形象,也可以表现丑陋的反面人物形象。 丑角按照人物的特点,可以分为文丑、武丑两大类。 文丑表现的都是带有喜剧色彩的,且不舞刀弄枪的文人墨客和普通的劳动人民,根据人物身份不同,又分为袍带丑、方巾丑、苏丑、茶衣丑、老丑、丑婆几类。(图为萧长华在《群英会》中饰演蒋干) 袍带丑 袍带丑的角色一般都是身穿官服,头戴官帽的官场人物,也有扎靠但不没有武打场面的武将,念白以京白为主,也有念韵白的。如《失印救火》的金祥瑞、(图:赵春亮饰金祥瑞),《选元戎》的程咬金、《龙凤呈祥》的贾化等 方巾丑 方巾丑的角色一般是各阶层的文人墨客或纨绔子弟,因头戴方巾而得名,念白以韵白为主,也有念苏白的,如《群英会》的蒋干,《乌龙院》的张文远、《铁弓缘》的石伦、《诗文会》的牛斯文(图:钮荣亮饰牛斯文)等 苏丑 苏丑与方巾丑的差别是,苏丑不仅是文人墨客,还有各行业的人物,因念白以苏州方言为主而得名,舞蹈身段也比方巾丑更多,比、如《打面缸》里的王书吏(图:李少广饰王书吏),《醉打山门》的卖酒人、《甘露寺》的乔福等 茶衣丑 茶衣丑所扮演的角色都是底层劳动人民,以酒保为主,还包括艄翁,渔翁,樵夫、农夫、仆人等,念京白,如《秋江》里的艄翁、《伍子胥》里的渔翁、《问樵闹府》里的樵夫、《打酒馆》的酒保(图:赵春亮饰酒保)、《打樱桃》的秋水等 老丑 老丑扮演的都是上年纪且幽默风趣的老人,都是正面人物,念白以京白为主,也有念地方方言的,如《女起解》的崇公道(图:郭元祥饰崇公道)、《奇冤报》的张别古,《空城计》的老军等 丑婆 丑婆子也叫彩旦,扮演的角色都是各阶层的幽默风趣的妇女,正反面人物都有, 念白以京白为主,比如《拾玉镯》的刘媒婆(图:李庆春饰刘媒婆)、《铁弓缘》中的陈母、《六月雪》的禁婆等 李庆春是一位全面的演员,他文丑武丑皆能演,花脸戏也相当好,尤其演的婆子是非常出色,他能从细节处入手去刻画人物,这段与西门庆的对白,很自然,很生活化,把王婆的贪婪,狡诈和坏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可以说把王婆演活了。 武丑 武丑是京剧中带有喜剧色彩的武将,念白有京白、方言白等多种,要求口齿伶俐清脆。这个行当要能打善翻,所以也叫“开口跳”,如《三岔口》的刘利华(图:张春华饰刘利华)、《藏珍楼》的徐良、《连环套》的朱光祖、《三盗九龙杯》的杨香武等。 这段录像是1986年天津举办老艺术家提携青年演员合作演出时录像,张春华与在该戏中饰演部分场次的杨香武,一招一式真是干净利落。 结束语 用了四期近一个月的时间,分别介绍了生旦净丑的行当归属。当初有这个想法时,觉得很简单,但写起来觉得很难。因为行当本身划分就不严谨,有些是模棱两可,但作为知识性介绍,要尽量严谨一点,所以查资料,看纪录片,与诸朋友探讨,算是大致整理了梗概,其实也未必都正确,就算个提纲吧,大致知道有这么多行当归属就可以了,别太较真了就行。 在编辑过程中,参考了潘侠风主编的《京剧知识问答》、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京剧彩色系列纪录片》《戏剧电影报》等资料,以及得到诸多朋友的协助,在此一并感谢。 行当介绍完了,话说京剧并没有结束,还将查阅资料,请教一些师友,陆续介绍一些戏曲的基本知识,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