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京都文艺》作者:李文华《母亲 老了》总440期①2020年156期①

 新京都文艺 2020-07-19

‍‍

母亲 老了 

作者:李文华

娘86岁了,挺拔的身躯已佝偻,1.67米的身高变成1.57米,皱纹爬满了端庄秀丽的脸庞,曾经丰腴的双手青筋突出,患老年白内障的双眼看什么都隔着一层雾。思维变得迟钝,记忆明显减退,可怕的是她没有了饥饿感。早饭后如果不及时收拾饭桌,午饭做好她也不吃,指着桌上的碗筷说:“刚吃完饭,又吃饭,不饿。”这样到天黑她也说不饿刚吃过。尽管这样她心里仍装着我们姐弟四个,不见谁问谁,一天不知问多少次。

娘因头晕住进医院,各项检查后医生说:“脑部毛细血管堵塞,老年人常见病,治疗也不会有明显好转。主要是颈椎增生压迫了主血管引起供血不足。八十多的高龄老人,身体已经不错了,也就输几天液保养保养。”我心里明白,娘老了。

晚饭后,娘心情不错,主动提出去沂河公园看看,透透风。于是,我提着马扎,娘扶着栏杆下三层楼去公园。走十级台阶(半层楼梯)歇一会,边走边数数。路上娘紧紧抓着我的胳膊,走十几步歇一歇。娘很听话,我不断介绍风景,娘不断点头说好。遇见认识她的人一阵寒暄后,转头问我:“他是谁?你认识?”我苦笑着:“他是你的同事,你不是让我叫叔叔吗?”娘点点头,眼里满是疑惑。我心里酸酸的,这还是我那强势的娘吗?------

娘年轻时美丽善良,聪明能干而又任性好胜,做营业员时的“一口账”让人口服心服,同时接待三位顾客,结账付款不用算盘。

娘勤俭持家,精打细算而又慷慨大方,日常生活穷在家富在外。在我家生活特别困难时,哪怕一年不吃肉,一月不吃青菜,我们姐弟四季衣服依然光鲜。

娘心灵手巧,会裁剪缝纫,织毛线做布鞋。娘是个闲不住的人,退休后无论冬夏每天早5点左右起床,洒扫庭除后再出门锻炼。一日三餐换着花样为上学的孙辈们做饭,邻居戏称:“三姑家是孩子们的饭店。”

我小时候几乎见不到娘,早晨醒来娘上班去了,晚上该睡觉了娘还没回家。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的秋天,中午放学回到家,意外地看到了娘坐在堂屋门口纳鞋底,我惊喜地叫声娘,高高兴兴吃饭去了。只听见姥娘打发人请这个叫那个,来家里串门的也比平时多,关切地同娘说话。晚上一觉醒来,见油灯还亮着,姥娘刚进屋。见我醒了说:“你又添了个妹妹,你田姥娘抱来的。”

第二天,没等人喊就早早醒了,起床后直奔娘住的南屋。娘的床头一只没了盖子的红木箱子里,小花被子盖着个娃娃,黑黑的头发粉红的脸,眼睛闭着双手握着拳头,投降样举在头的两边。几天后父亲回家让我喊妹妹“小芳”,对总是躺着的娃娃我不感兴趣,高兴的是能天天看到娘了。

娘酷爱戏曲,只要有空就去看戏。听姥娘说,我很小时娘便背着我去看戏,也就惯成了我跟脚看戏的毛病。不管是谁,只要说带我去看戏立马就走。以致有次电影院放映戏曲电影《柳毅传书》,票很难买。我那时长高了,没票不让进。不管娘怎样哄,我还是偷偷跟去了。到了电影院门口娘不知我跟在后面检票进去了,我被挡在了门外,委屈的放声大哭,边哭边喊娘,检票的人没办法只好让我进去了。电影已经放映,眼睛一时没适应里面的黑暗,不知娘在哪里?于是又哭了起来,招得满院的人都埋怨我,有人喊 :“谁家的孩子,快把她拉出去。”管理人员连拉带拖将我带出去,直到我发泄完了,问清娘的名字才将我送回娘的身边。回家后姥娘责怪娘:“她那么大的哭声你没听见?”

冬夜的一个晚上,迷迷糊糊我听到唱戏声,一个机灵坐起来,看到堂屋灯亮着,还有小姨的说笑声。我匆忙穿上衣服来到堂屋,只见不光小姨在,大姨、三姥娘,邻居家的舅舅也在。大家一起盯着桌上长方形的绿盒子,只见盒子里有个黑色的圆盘在旋转,银色的像小孩胳膊样的东西在圆盘上起伏,声音就来自这个盒子。我几步奔过去,娘伸手拉住我:“不能动只能看,远远听着。”我害怕了,娘还是第一次这么严厉地对我说话。小姨将我揽在怀里:“别说话,好好听。”

我知道了这叫留声机,黑色的圆盘叫唱盘。从此我不跟着娘去戏院了,但只要做完作业,见娘又在家,便缠着娘听戏。小小的我知道了常香玉的《花木兰》,崔兰田的《三上轿》、桑振君的《白莲花》、马金凤的《对花枪》。也许长大后喜欢写诗填词得益于戏曲的启蒙。

记忆中娘带我散步只有一次。一个夏日的黄昏,晚饭后娘说今天不开会,带你去南门外玩。我家刚搬到城东北角不到一年,城南部阙里街是我童年的乐园,我的小学同学大部分住在那里。当时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赶紧回屋换上裙子蹦跳着出了门。娘一把拉住我:“慢点跑,当心摔着。”娘当我还小呢,紧紧拉着我这个已经十三岁仅比她矮半头的初中二年级学生的手,路上还给我买了只冰棍。那晚的月亮好圆好亮,那晚的幸福温暖了我整整半个世纪。

娘很忙,白天上班晚上开会。回到家双手不离针线,那盏让我们眼馋的明亮的罩子灯是娘房内的宝贝。多少个深夜我们梦中醒来,娘还在纳鞋底、缝鞋帮。家中买了缝纫机后,娘休息的日子便是踏缝纫机的日子,我们身上的衣服,花样换的更勤了。

孩子永远是娘的宝贝娘的心爱,而我们并不理解娘的心思。在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时代,校园里一片绿军装,只有我穿着红艳的花衣服,邻居家的嫂子笑着说:“你娘是怕在学校不好找你吧,穿这么鲜亮。”

回到家我将花衣服脱下扔在娘的身边:“我不穿了,人家都笑话我。”

娘一愣,很快反应过来:“不穿拉倒。他们想穿得有啊。不知好歹。”

第三天早晨醒来,我的枕边放着一套绿军装。姥娘说:“试试看合适不,你娘连夜给你做的。”我一跃而起,穿上正合身。高兴的饭也不吃了,背上书包,拿张煎饼,一路小跑去学校炫耀。

初中三年级时我个子抽条似长,春天的新衣穿着还嫌大,过个夏天到秋天就小了,恍然明白了“捉襟见肘”是说衣服小啊。娘拿出箱底的衣服给我,裤子是天蓝色的布满不规则的白点,上衣的木槿花素雅别致,外祖母看着我:“这是你娘刚参加工作时的衣服,褂子是泡泡纱的,裤子是雪花呢的,好看。”可到学校里同学笑话我:“你还穿这么鲜艳。看这裤子全校就你一个。”回到家向姥娘哭诉,她老人家支个招:“这裤子是好料,现在买不到。你买包染料把裤子染染不就行了。”两天后天蓝色的裤子成了藏蓝色,晚饭时娘看了我两眼什么也没说。为人母后我才渐渐明白,娘在我身上找到了自己逝去的青春,而我辜负了娘。

娘生在曲阜钟楼街富裕的刘家,与孔府南北向对。娘的小名叫琴,工作后改名刘祥梅。童年是在父母的溺爱下度过的,可娘无忧无虑的童年结束得过早。因为打官司(没人告诉我们啥原因)刘家卖了好多土地,很快败落了。让姥娘自豪的有很多房子及院落的宅子也卖了,搬到了柴禾院及下人住的院子里。七兄弟分了家,姥爷拾阄分到一所独立的院落,却因此少分到三亩地。姥爷本是教私塾的先生,自此安贫乐业授徒养家。因没有男孩,大姥爷家的二舅过继过来。这个二舅聪明好学,就是有点聪明过头,世上百事都想尝试同时也沾染了不良习气,为这个舅舅姥爷没少生气。多次劝阻下舅舅决心学好,便跟人去上海做生意。谁知在上海经不住诱惑又下了赌场,这次祸可闯大了,让人关了起来,捎信来要大笔赎金。无奈,姥爷卖掉自己名下的土地,亲自带钱去上海赎回了舅舅。回家后姥爷气病了,不久撒手西去,留下我大字不识的姥娘与未成年的二姨和娘。

那是1943年,大姨已经出嫁,二姨十二岁,最小的娘只有九岁。刚强的姥娘当着众人撕毁了过继单,发誓既然命里没儿子也不要过继儿子,将舅舅赶出家门。姥爷的去世唤醒了舅舅内心的良善,他自感羞愧,姥爷丧事过后,舅舅带着舅妈及四岁的表哥离开曲阜落户到泗水。后来改邪归正的舅舅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当地有名的中医,大度的姥娘重新接纳了这个侄子。晚年的舅舅连续多届被选为县政协委员,正应了那句“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俗语。

姥娘强压悲痛,带着二姨与娘靠纺线过日子,被宠着长大的娘在纺车前坐不住,便承担了赶集上店的活。姥娘与二姨将棉花纺成线,娘拿着去集市卖掉,再买了棉花与粮米回家,童年就这样离开了娘,虽然九岁的娘还带着稚气,可心智成熟了。贫穷使娘变得刚强、干练,不惹事也不怕事,遇见有人被欺负还爱打抱不平。

娘十八岁经人介绍与父亲结婚,父亲是个工作狂,每月发了工资留下自己的生活费,其余全部交给娘,人却常年在基层难得回家。父亲祖籍泗水,爷爷奶奶早逝,既然在曲阜工作就在岳母家安家,成了不是入赘也是入赘的人,这也许是父亲不爱主动管家的原因之一。家中所有事情都是娘做主,随着我们姐弟的长大,夫妻之间难免有摩擦,父亲的办法就是冷回避,住在单位不回家。娘在气头上直接把我和弟弟送到父亲单位,我和弟弟高兴了,不仅跟着父亲吃食堂比在家饭菜好,而且父亲的通信员像个大哥哥,对我们关爱有加。可父亲三天两头下基层,两个小孩住父亲的宿舍也不是办法。最多两天,父亲还是将我们送回家交给姥娘,连娘的面也不见又走了。

娘不是大户千金也算是小家碧玉,从小跟着姥爷识字,应该比革命者的父亲文化程度高。娘也许对自己的婚姻有过美好的憧憬,我猜想现实中的婚姻不是娘想要的。娘有我们三个女儿,娘将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娘在心里为我们设想了美好的未来。我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时,娘想让我远嫁离开曲阜,她便也跟我去看看外地的天空。从小听话的我这次不听话了,硬是违背母愿选择了自己所爱,娘气的当时便把我赶出家门。有我这个当大姐的开头,二妹、小妹的婚姻也是自我选择违了母愿。我现在能体会我们结婚之时娘的心是多麽绝望,偏偏是三个心爱的女儿深深伤害了娘一生要强的心。女儿毕竟是娘的心头肉,我们三个小家庭的生活稍有不顺,还是娘为我们疗疾抚伤,娘永远是我们依靠的肩膀。

娘说话的“颠三倒四”很像童稚的小孩,娘真的“返老还童”了。扶着步履蹒跚的娘,凝视娘无神的双眼,我的心不由拧紧了,娘的现在必将成为我的将来。尽孝在当下,且莫留遗憾。

2020.05.30

作者简介

李文华,女,笔名晓桦,汉族,1954年4月生于山东曲阜。中专学历,1970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2009年4月退休。退休前系国家企业干部。业余爱好诗词、散文写作。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济宁诗联学会会员,曲阜作家协会理事,曲阜诗社理事,曲阜散曲研究会秘书长、曲阜诗词学会副会长。著有诗词散文集《沂河春思》、《清音集》、《晓桦诗词选》。

(图文供稿:李文华

人生最大的乐趣莫过于找到了共同爱好者而相得益彰!待如今,有风景则相携而赏,有心意则相印而通!高山流水遇知音,趣味相投,雅俗共赏,有文朋诗友一齐在《新京都文艺》欢聚,不亦悦乎?临沧海则思其深,看高山则望其远,立大地则叹其广,秀林于森,润田于心,悠然于心境,收获之快乐!花儿在阳光下绽放,鸟儿在蓝天上飞翔,文学爱好者在这儿展示才华!每一天的清风丽日 ,每一天的欢歌笑语,每一天的吟诗赏文,日子就是这般充实着的。从此,有您有我有大家在这儿赏心悦目,皆因之文艺欣赏与交流:风雅荟萃,博采众长!才情涌好诗,才华写美文,远与近宜相邻,古与今本贯通,而新时代则出新佳作!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新京都文艺》与文艺爱好者相约在每一天携手前行!

《新京都文艺》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来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