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中的原宪

 明新老李 2020-07-19
《论语》中的原宪

司马迁说:“原宪,字子思。”《论语》有《宪问》一篇,有人认为是原宪的手笔,因为《论语》中提到孔门弟子时,一般称字,孔子称其弟子或弟子自称才称名,“宪问”是叙述语,称以名,显系自称。

《论语》有关原宪的记录只有如下两章: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所不知也。”(《宪问》)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雍也》)

从这仅有的信息看,原宪为人廉洁,与冉求、子张之流大异其趣,大概属于士之“狷”者。“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

他向孔子请教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食取俸禄,政治腐败也食取俸禄,就是一种耻辱。言外之意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卫灵公》)

孔子此言,可能对他影响比较大。孔子做鲁国大司寇时,以他为宰,他曾就职。盖以为孔子仕鲁,将以有为。后来孔子去鲁,他可能也就辞归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卒,原宪遂亡在草泽中。”

原宪对孔子“仁”的学说,可能不像颜渊、冉雍那样感兴趣。他曾问孔子,一个人能够做到不好胜,不自夸,不怨恨,不贪婪,是否可以算作“仁”了?孔子回答说:做到这样,可以说是难能了,但是否算仁,我不知道。

从他提出的问题来看,他关心的是内心修养,“仁”是惠及他人的事情,他的距离可能比较远。他为宰之时,孔子“与之粟九百”,他嫌多。《论语》的编撰者把这件事与“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一事编在一起,大概意在突出原宪不贪婪的品格。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贡相卫,而结驷连骑,排藜藿入穷阎,过谢原宪。宪摄弊衣冠见子贡。子贡耻之,曰:‘夫子岂病乎?’原宪曰:‘吾闻之,无财者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子贡惭,不怿而去,终身耻其言之过也。”

《庄子·让王》记曰:”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縰履,杖黎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舆马之饰, 宪不忍为也。’'

《论语》中的原宪

原宪居鲁

刘向《新序·节士》也曾记载这段故事。由此观之,原宪盖安贫自乐、愤世嫉俗的狷介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