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君慧:从魏碑中汲取营养——小议激活唐楷之三

 朝歌淇水悠悠 2020-07-19

本文继续以“用笔千古不易”作为逻辑起点,来思考寻找当代人“激活唐楷”的思路。
既然用笔千古不易,那么可变的就只能是字形。字形变化可以从俗体的精致化方向入手,也可以对经典唐楷的肥瘦作反方向的增减。这样的思路,好处是方便、容易成功,不足之处则是容易千人一面、写到俗不可医。
因此,我们还可以从魏碑中汲取营养。
碑帖结合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远不是小文所能阐发的。本文仅仅以用笔不变为前提,来探索汲取魏碑字形元素的思路。
唐楷用笔,斜切笔起手,欲横先竖、欲竖先横,平铺,万毫齐力,而后顿笔提、按、回锋。用这种基本笔法为基点写魏碑,魏碑中一些苍茫、荒率的意象比较难以体现出来,对原帖字形大小也要作些微调整,否则便不是楷书的味道。从临帖技术的角度看,这其实就是所谓的“意临”了。董其昌一辈子的临帖都是意临,王铎对《阁帖》的探索性临摹更是意临的代表。
启功先生说“透过刀锋看笔锋”。如何才能看到笔锋?可以想见,各人所见必然不尽相同。这里只是以楷书笔意看刀锋,用楷书笔法去模拟魏碑,并始终坚持这一点,不被原帖的意趣所俘虏,大致的意趣如附图(附图为笔者以楷书笔法来书写魏碑)
此时,你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临得不像原帖了,我有错吗?
我认为没错,这就是书法本来应该有的样子。临帖,能够写得很像原帖,并不是学习书法的最终目标,而且,临得像,也从来都不是书法的必要条件。
临帖,是要获得一种能够自由书写的能力,就像是渡人过河的船。《金刚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临得像,要旨是能在原帖中学到古人的用笔精华,而绝非顶着古人的衣冠,做“某某第二”。古代贤哲,产生于特定时空文化背景下,不可复制,即使能够学得很像,且已能以某位古人面目自由书写了,从艺术的高度、深度乃至广度来说,都是不足的。因为,艺术必须要有创造精神,这是艺术的根本属性。如果书法是艺术,就必须要有创造精神,否则便不是艺术。当然,这只不过是基于艺术本质的一个非常普通的判断,姑且称之为“常识”吧。
初涉书法,临帖务求逼似。成年人学书法,往往不能深入,大都是因为“我执”太深而不自知,所以不容易入门,于是绝大部分人都半途而废了。
好不容易有小部分坚持下来,等学到一年半载,临帖又易多疑。当代信息泛滥,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经典法帖多,一些人学书往往不能深信一帖、一法,而是辗转求证,只想找到简便快捷入会得奖的“至简大道”。他们艳羡江湖间流传的只学三年便得入全国展者,沮丧于偏偏总不是自己,就如同总看到领亿元彩票巨奖的蒙面人照片报道,但自己去买,却往往连五元小奖都不易得。
若能在初学阶段去除“我执”,坚持一段时间后又能坚信不疑,狠下功夫,则入门可期。入门之后,便要求“我之所在”。
临帖就是为了能创作,创作必须求“我”。本文所讲以楷书笔法写魏碑字形,便是求“我”的方法之一。所谓激活唐楷,表面上是寻找唐楷变革的思路,实质上是书家创造精神的解放。书法,作为艺术,不太可能只是写手好字而已,还要求索“我之所在”,也就是创造精神,此即“激活唐楷”的意义所在。

北海王国太妃高为亡孙保造像记

牛橛造像记

北海王元详造像记

爨龙颜碑

张猛龙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