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大曲“老酒”老味道

 傻傻gumi 2020-07-19

贵州独有的生态气候资源,孕育了以茅台为中心的名酒群。贵州大曲,作为茅台酒厂上世纪六七年代除了茅台酒之外生产的唯一产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1963年地方国营茅台酒厂生产第一瓶红粮窖酒之后,到1984年至1999年期间出现产销两旺的势头,随后暂停而淡出人们视野。直至今年6月9日贵州大曲上市发布会暨贵阳品鉴会在贵阳市正式召开,久别重逢的贵州大曲再次回到市民餐桌,勾起市民对老品牌的回忆及业界对白酒产业发展的深思。

由职工内供到百姓餐桌的变迁

相关资料显示,贵州大曲最早源自茅台酒厂1963年生产的职工内供红粮窖酒,因物美价廉而备受茅台酒厂员工的欢迎。

后来产品流传到市场,很快受到消费者的争相追捧。“那个时候,红粮窖酒是不对外卖的,只是作为内部员工福利发放的产品,消费大众想喝到并非易事!”年过七旬的市民王先生说,那个时候自己有幸喝到在茅台酒厂上班的朋友送了两瓶,自己觉得是一份极为荣耀的事情。王先生说,在当时的计划体制下,不少国企产品都是计划供给的,茅台酒也不例外。

1976年,红粮窖酒更名为贵州大曲,并正式面向市场进行销售。虽然名称更改,但消费者通过口碑传播,对贵州大曲的消费热情却日渐高涨,以至于1980年代持续出现产销两旺的局面,成为贵州百姓餐桌上的必备酒。

“贵州大曲是上世纪六七年代茅台酒厂除了茅台酒之外生产的唯一产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谈起贵州大曲,贵州名酒收藏博览馆馆长肖强说,作为一款广受欢迎的酱香白酒,贵州大曲重新上市正逢其时。作为资深白酒藏家,肖强收藏老酒时对其历史格外注意,稍有模糊的,总会向厂家打听。肖强称,那个时候的贵州大曲,市场价只要1元多点,实惠的价格喝到高品质的酱香酒,促使市民消费热情高涨,贵州大曲也走进千家万户,踏上百姓餐桌。

忍痛割爱暂停生产

然而,市场的发展,就需要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发展需求。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端白酒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企业不得不调整战略,积极发展高端酒。基于这些因素,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茅台酒厂为了优先保证飞天茅台、五星茅台的生产,出于市场需求和企业战略的调整,1999年茅台酒厂不得不忍痛割爱,暂停生产贵州大曲。“这一说法是对的,我的藏酒中,确实只有七八十年代,而没有九十年代的。”这一说法得到了肖强的印证。

随着贵州大曲的停产,市面销售的贵州大曲逐渐被消化掉,源自茅台的这款大众化好酒,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尽管如此,不少消费者还是希望这些有名的大众化产品,能够持续供给市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接下来这么多年时间,在市场上找不到贵州大曲了,的确是一种遗憾!”同样对老名酒情有独钟的市民刘强说,一些老名酒逐渐淡出市场之后,身边的不少白酒爱好者都会对其心存眷念,期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出来。

贵州大曲重装上市

对于对贵州老名酒情有独钟的市民来说,大多明了贵州大曲的发展历程:1963年地方国营茅台酒厂生产出第一瓶红粮窖酒,1976年红粮窖酒改名为贵州大曲,1984年贵州大曲产销两旺,1999年为了配合茅台酒产能调整而暂停……时隔十多年后,今年,贵州大曲又重装上阵,让消费者重温那久违的味道。

贵州大曲“老酒”老味道

在今年的春交会期间,贵州茅台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未来的茅台酱香系列酒将是一个以贵州牌为统领,以“一曲三茅四酱”为构架,围绕高端茅台酒,形成一个跨越中端、中高端的完整产品体系。这种新的产品战略设计,让酱香酒全面覆盖了高、中、低各价位带,特别是贵州大曲的换装上市,对推动酱酒的大众化消费有积极的作用。

今年6月9日,贵州大曲酒上市发布会暨贵阳品鉴会在贵阳召开。表明贵州大曲经过两个月的市场招商和渠道建设,宣告贵州大曲正式上市。发布会“酒别重逢,贵州归来”的主题,展现了贵州大曲的历史,重温记忆里的味道。

“这么多年了,还是记忆里的味道!”如今,行走在我省各高速路、城乡人流量大的地方,都会有“酿酒大师”、“酒业泰斗”、“白酒活化石”等尊称的季克良代言广告牌,这些都向消费大众宣告:贵州大曲正在走向百姓餐桌。

2015-11-09 03:22:20 来源: 金黔在线-贵州商报(贵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