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应该怎样“启发”?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1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采用一些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各种学习心理因素处于积极参与状态,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启发式教学并无一定的程式,教学中常用的讲解、谈话、演示和练习等方法,如能富有启发性,都可以使之成为启发式教学。

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有以下几种启发形式:

一、直观启发

直观启发就是针对小学生抽象思维薄弱的特点,充分运用形象广阔地,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复杂关系。如异分母分数加法,开始可以用图形(图略),并要求学生在最后的圆上应用的阴影部分,然后再讨论计算法则:谁能根据图解的步骤写出计算过程?从图上可以看出,异分母分数应怎样相加?异分母分数为什么在通分后才能相加?

当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后,还可以要求他们根据算式

二、操作启发

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既能启发学生掌握某些数学,又培养了操作能力。比如,学生初步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面积单位,教师让学生剪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在地上划出1平方米,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该怎样剪、划成什么形状?边长多长?大约有多大?这样,三个面积单位的空间意义就被演示在剪与划的动作里,概念也能深扎学生脑里。

三、归纳启发

归纳法是一种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小学数学课本一般都以归纳法来阐述概念、法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善于按归纳的方法来讲解、讨论新的课题,常常能使学生顺利的展开思维活动,从而使教学具有一定启发。例如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可先让学生口答:

0.004米=(   )毫米  ②0.04米=(  )毫米

0.4米=(  )毫米    ④4米=(  )毫米

然后要求观察上述各式,把②、③、④与①顺次比较,并思考问题:等式左边各数的小数点是怎样变化的?等式右边的值是怎样变化的?最后通过归纳,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值扩大10倍;向右移动两位,扩大100倍;……”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④式向上看,通过启发使学生归纳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的小数值缩小的变化规律。

因此,应当使儿童的思维步步深入,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导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四、图示启发

运用图示法能把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形象地表示出来,使学生既容易理解,也容易记住。如把化成假分数,讲解时先把用图形表示出来(图略)。

然后,引导观察图形,启发思考:1里面有几个?2里面有几个?里面有几个?从而得出。这样,学生对带分数化作假分数的方法“用原来的分母做分母,用分母同整数相乘的积圆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就有了直观的理解,从而不需要死记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

五、对比启发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与思维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讲解、练习、谈话竺教学活动中恰当地运用对比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儿童对知识理解更准确、深化,而且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能力。

例如,小学数学第八册学习直线、射线与线段的概念时,可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结合示例列表比较,从而求同辨异,从而形成鲜明的感知:

六、类比启发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具有某些牲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牲上也可以相似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它不受知识广度和概括水平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启发儿童思考问题,教师在宫要经常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给儿童提供解决问题的,启发他们由已知推论未知。如儿童初学小数加减法,为了使儿童理解小数点对齐相加减的道理,可以从儿童熟悉的生活经验——十进自然数加减法的经验引入新课。例如4.36元+1.2元,先问:是几元几角几分加几元几角几分?第二个加数中的1元应该与第一个加数中的什么数相加?2角呢?如果用小数直接相加,算式怎么写?数位怎么对齐?(边讨论边板书):

   436分       6

  +12角    →  + 2

     ——————   ————————

      556分       6

这样,儿童通过自己观察和比较而获得的计算法则就比教师直接“灌输”要深刻得多,而且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