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放有度,学生进步会更大——“尝试反馈法”课改之巡课听课札记(四)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19

【题记】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蕙心写意,春华弦歌。

人生总是先相信,才看见;如果不相信,又怎么会看见呢?

丝路小学围绕“尝试反馈法”教学模式,全面展开课堂教学改革业已两年。下面继续就巡课、听课、评课、辩课中遇到的教改核心问题展开讨论,这些讨论可能不在一个逻辑层次上,但却是老师们在课堂中的重要困惑,亟待我们大家一起来破解。

本文是第四篇。

【第一篇的链接】相信孩子,大胆放手——推行“尝试反馈法”巡课听课反思札记(一)

【第二篇的链接】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尝试反馈法”课改之巡课听课札记(二)

【第三篇的链接】要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本质”——“尝试反馈法”课改之巡课听课札记(三)

【正文】

“尝试反馈法”使用过程中,我们老师第一个最难迈过的坎是“不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上课总是想一味地讲,霸占着课堂不放,对所学内容总是不放心让学生先学;即便让学生先学了,但是又要翻过来再讲一下,生怕学生搞不懂,学不会。通过一段时间的思维碰撞,老师们渐渐知道了“教”与“学”的关系,也能记住并践行以下的“尝试为先四句话”——

 

但是,教学改革的路总是曲曲折折的。现在的情形是,教改的“钟摆”又似乎摆向了“左”的一边,说得明白一点,就是“放得过头了”!“放得过头”的结果是,因为没有老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必要的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或自行独立学习,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有些茫然失措了,特别是一些青年老师在这方面的问题也更加严重些。

还是来举个课例说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回放】

《昆虫记》是一篇状物的课文。老师在教学前已经研究过教材,知道本单元及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是要学会运用表格或思维导图来帮助理解课文中昆虫的体态、种类及习性特点。教学中,老师匆匆对学生交待表格法与画图法的一些基本要求,就急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针对课本中的四种昆虫用老师推荐的方法进行分析、梳理与领会。但是,几分钟过去了,孩子们似乎有点茫然。我问了旁边的一个小组的孩子:你们四人小组,每个人做什么,你们清楚吗?老师布置了什么学习任务,你们想怎么做?那个组长支吾着,说不上,再问旁边的组员,也是一头雾水。

再后,开始交流反馈。孩子们交出的学习成果也是比较平平,没有特别之处,同时还有几个组也没通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时,下课的时间到了。

【点评】

很明显,这堂课的教学存在问题。原因主要有:一是为老师之前没有对学情有深刻的了解。学生对表格法、画图法是否使用过、使用熟练程度不甚了解;二是在课堂上,老师在指导学生使用表格法、画图法时,匆匆而过,学生并不知道怎样使用表格法与画图法;三是在小组合作时,老师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孩子们中间去观察发现孩子在学习存在的问题,使得课堂教学再一次失去一个“补救”的机会。

这堂课反映的问题,也是我们青年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对课堂的“扶”与“放”的尺度把握不准,不知什么时候扶、什么时候放,该扶多少、放多少,也是没有切身的体验,因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孩子以课堂中所得不多。

【教学建议】

“扶放有度”与“以学定教”两者应该说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操作策略,才能真正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让“教退”引导“学进”,又以“教少”引导“学多”。

“以学论教”出发,在时间支撑上做到“少学多教”,在顺序支撑上做到“先学后教”、“先教后学”或“教中有学”、“学中有教”,在策略支撑上做到“以学定教”,过程支撑上做么“顺学而教”。

教学改革中,我们许多老师的陈旧观念还是比较根深蒂固,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还要有一个过程,困惑有三:一是不少课堂仍然呈现“扶有余、放不足”或“也想放,不知收”等问题;二是在“扶放有度”的“度”的考量上,青年老师因为没有一个衡量标准,造成他们有时对这个“度”难以把握;三是如果与“先学后教”、“尝试教学”的理念进行很好的融合,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策略。

于是,我们必须把上面的“尝试反馈法”教学格言“四句话”反过来理解一下才对。那就是——

原来四句话

现在四句话

学会会做的,老师不做;

学会不会做的,老师要去做;

学会会学的,老师不教;

学会不会学的,老师要去教;

学生进一步,老师要退一步;

学生退一步,老师要进一步;

学生问你,你去问他(她)。

学生不会问,你要引导他(她)

技能是在个体身上固定下来的自动化的行动方式。

“扶放有度”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智慧技能。通俗一点讲,是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完成的动作,不管这个动作是在头脑中的思维操作(心智技能),还是外部的行为动作(操作技能)。这种教学智慧技能对一系列教学改革行动方式的概括,是一种已经达到自动化的、连贯的教学熟练行为。我们既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程序去进行训练,又要跳出模式。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扶放有度”,即“科学地扶、大胆地放”呢?

科学地“扶”,巧妙灵活,“扶”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扶”要有导向性,要扶得巧妙,要根据放的情况来扶,“扶”在学生的疑难处,“扶”有困难的学生。

大胆地“放”,放而不散。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扶放有度”要努力在下面三个维度去“做文章”:次序、方式、时机。

在次序上巧妙选择:先扶后放、先放后扶或扶中有放;

在方式上智慧确定:重放轻扶、少扶多放或多扶缓放;

在时机上灵活抉择:“扶”要扶在在难点处、愤悱处、后进处、总结处、初学处;“放”要放在再学时、探究时、交流时、互评时、应用时。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还要把“以学定教”推向“以问定学”,把“先学后教”推向“先问后学”,以“问题导学”为载体,才能更好地促进“扶放有度”课堂实践的深入。

教改中,我们要注重行动,勇于创新;创新中,我们要小心求证,大胆“出走 ”!我们需要从理念到行动的大胆“出走”——从熟悉的地方“出走”,从安逸稳定的地方“出走”,从没有挑战性的地方“出走”!

老师们,教育教学的幸福在哪里?那就是——

困境是古老的,但思考可以常新!

让每天的工作充满创造性!

让每天的教学充满挑战性!

这样,你一定收获不一样的教育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