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润泽”的课堂,应该能够容忍腼腆的“小邸”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19
【题记】

佐藤学先生给我们一个概念叫“被动的能动性”。就是说在一定的关系之中,能够时刻保持着一种“应对”的姿态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同样,能够时刻保持着一种“应对”的姿态且这种“应对”不是霸权的,不是生硬的,而是客观的、润泽的,这样的主导或许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导。

是的,好的学习主体应该时刻保持“应对”的姿态,好的教学主导应该时刻保持“润泽”的状态。

01】 不发言的小邸错了吗?

为了让学生开口说话,我几乎是软硬兼施、机关算尽。这学期的一天,我在走廊里碰到我班的一个“闷葫芦”小邸,我说:“×××已经开口讲话了,你有什么打算?”

“我……,我以后也要发言。”

瘦小的孩子瑟缩着,声音和身体似乎都在打颤。一瞬间,我发觉自己错了。

如此气势汹汹,如此咄咄逼人,也许可以让一个孩子开口,然而代价却可能是让孩子丧失了安住于教室。学本于倾听,于无声处悄悄滋长的安全感、幸福感,心安理得地坐在教室里,心安理得地聆听老师和同学说,想发言就发言,不想发言就不发言──这原本是孩子的权利,也是教育发生积极可靠的效果的前提啊。

小邸在课堂上从不举手,可是在作业中、在考试时,她漂亮的字体与优秀的成绩,我怎么能够突然如此健忘?对她的这些能力我怎么能视而不见?这些难道不是安住于教室,沉醉于倾听,于无声处悄悄滋长的安全感、幸福感吗?为什么一定让所有的孩子都发言呢?教师这样做,究竟是出于儿童的发展需要还是自己的心理需要──抑或其中存在对儿童学习需要的误判吗?(顺便介绍一个我给小邸写的另一篇文章《做个送成语的数学老师》,点击链接直接查看)

读着名家的著作,思索课堂中的小邸,似乎读懂了孩子,读懂了课堂……

此时,顿时有如释重负的感觉。从那以后,我再不威逼孩子发言。我很后怕,差一点儿我就把“润泽”的教室变成了干爆爆的令人提心吊胆的“刑讯室”。

当然,对于发言积极、精彩的孩子,我一如既往地赞扬和鼓励──一直,我不会放弃“诱使”每一个孩子上课大胆说话直至积极发言的努力。

02】 “润泽的教室”什么样?

首先,让我们先来读一首泰戈尔写的小诗《孩童之道》——

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他所以不离开我们,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爱把他的头倚在妈妈的胸间,他即使是一刻不见她,也是不行的。

孩子知道各种各样的聪明话,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他所以永不想说,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学习从妈妈的嘴唇里说出来的话。那就是他所以看来这样天真的缘故。

孩子有成堆的黄金与珠子,但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却像一个乞丐。

他所以这样假装了来,并不是没有缘故。

这个可爱的小小的裸着身体的乞丐,所以假装着完全无助的样子,便是想要祈求妈妈的爱的财富。

孩子在纤小的新月的世界里,是一切束缚都没有的。

他所以放弃了他的自由,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知道有无穷的快乐藏在妈妈的心的小小一隅里,被妈妈亲爱的手臂所拥抱,其甜美远胜过自由。

孩子永不知道如何哭泣。他所住的是完全的乐土。

他所以要流泪,并不是没有缘故。

虽然他用了可爱的脸儿上的微笑,引逗得他妈妈的热切的心向着他,然而他的因为细故而发的小小的哭声,却编成了怜与爱的双重约束的带子。

这就是孩子,这就是原汁原味的孩子!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的要求、责备或是激励又该如何输送给对方的心里呢?

于是,我想起润泽”这两个字,这两个字足够帮助我们让教育与受教育者同样获得满心欣喜,满心幸福,满心能量——这也是“始有大成”的开始。

左藤学先生在打破主体性神话后,提出了“润泽的教室”。他的理论对我们的课堂有着重要的启示。按照日本佐藤学的观点,我们所言的在尊重学生的“需要、愿望、态度”等上建立起来的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决定”、“自我实现”等,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主体,这是一种“主体性神话”,是一种“悬在半空的主体”,因为这一切只有在必须与教师的互动、在与教材、同学以及学习环境的关系中加以体认才有意义。他这样说——

“润泽的教室”是主体性神话的对立面。“主体性”是根植于去掉“被动性”的单方面的“能动性”。而与此相对的“润泽的教室”则是以“被动性”为基础的,在那种教室里的活动,是以可被称作“被动的能动性”的“对应”为基础而开展起来的。“主体地学习”这一口号之所以总带着一点遥不可及的缥缈感,是因为这一口号忘记了在人能动地活动的前提中,就有与人或物的“对应”这样的“被动性”。(《静悄悄的革命》P26)

确实是这样的:仅仅是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却对周围的人或环境状况缺乏应对能力的人,往往是显得滑稽可笑或者四处碰壁的。这就是有的人总是在与别人寒暄令对方听起来心情愉快,第一次与人打招呼时就博得好感,而有的人却是适得其反的原因。

交流是什么?“交流”并不是突然发出信息然后得到应答,而是在发出信息之前就准备好了与对方的“对应”。润泽的教室里,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你在听孩子们说话时有没有会心的点头或其他丰富的表情;同样,孩子们在听你讲话时,会不会看到他们那专注的表情、会意的点头?

——我经常跟孩子们说“炯炯有神”这个词,你们听讲专注不专注,是装不出来的,因为专心听课加之积极思考的人在听课时,他的眼睛里面是有光的,这才是“炯炯有神”的缘由。

——上课了,我问孩子们:“谁的目光炯炯有神?”孩子们微笑着会心地齐说:“我的目光炯炯有神!”……

我们的老师,只要有信心,有教育的信念,在润泽的教室”里,倾听的能力一定会被培养起来;之后,孩子们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厚实起来。

至此,心心相印的课堂”“相互倾听的课堂”的形成,才不是一句空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