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冕心语: 遇事多反省,他人少苛责。反省的原因,是在你原本的行为习惯上,由里到外地思考,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完善自我的人格,而不是以责怪他人而逃避自我的不足。 曾子曰:
反省是什么,是在你的内心深处,生发出一种改变不足,明辨行为好坏,进而更好地发展自我的心理。 相信我们都会有这样的行为,每一次遇到错事,第一时间想的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是把责任推卸给外部因素。
凡事不在自己身上找到原因,一昧责怪外部环境,那么你将会永远地逃避,不仅是外部世界,还有你自己,这是一种没有内心修养的行为。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自省才能完善。一个人只有躬身自省,才能不被蒙蔽,看到真实的世界,真实的自己。 真正有修养的人,从不会苛责他人。他们不怨天,不尤人,躬身自省,不断改正自己,才会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古人云:
没有自省的态度,即使明镜摆在面前,也是视而不见,即使历史教训再深刻,也是视若无睹,何谈正衣冠、知兴替、明得失呢? 自省才能自明。一个人只有自省,才能不被蒙蔽,透过事件看本质,透过现今看未来。自省让我们更加清晰认识自己,更准确的改正自己。 如果不懂自省,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更不能自救,只能一直沉沦,终至无可救药。自省才能不断进步。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自省,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追求,优秀的人会在自省中剔除自我的不足,提升自我的人格价值,臻至完美。 中国有句老话:
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常思己“过”,才会摈弃愤世嫉俗之心,抚平生命的浮躁,让心胸豁然开朗。 子贡和孔子曾有这么一番谈话:
每一个打碎花瓶的人,都把责任归咎于花瓶太滑;每一对吵架的友人,都把责任归咎于对方;每一群犯错的孩子,都把责任归于父母。 自省,不仅指你自己对自己思考,还是一种对自我责任的担当。我们面对不同的事情,推卸责任或者逃避,都是对自我责任的最大轻蔑。 一个人,只有懂得了常思己“过”,才会拥有宽广恢宏的气度,扬长避短,择善而行,以致于臻于完善。 一个人只有常思己“过”,才会更加明了人与人在交往之时,需要有一颗谦让体谅之心,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一个人只有懂得常思己“过”,才能在任何时候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沉着面对生活的一切。 薛宣曾说:“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常思己过,是对他人负责,更能重要是对自己负责,负责起你所要承担的一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