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玉川:槐阳风暴——柏乡历史上一次震惊全国的反贪斗争

 思明居士 2020-07-19

地处太行山下,午河北岸的柏乡县,一马平川,土地肥沃,历史上素有“槐阳福镇”的美誉,一百年前在这里曾爆发过一场群众斗争的风暴。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因柏乡知县李传棣挂牌增加田赋,引发了柏乡县历史上一次震惊全国的反贪官斗争。《柏乡县志》(中华民国二十一年本)载:“光绪十五年,柏乡县儒学员张太远等,因知县李传棣借修书院加田赋赴京叩閽。”指的就是这场斗争。

马玉川:槐阳风暴——柏乡历史上一次震惊全国的反贪斗争

抗捐摘牌 大闹县衙‍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连年不断,政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相互勾结,欺压百姓,横征暴敛,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光绪十三年(1887),湖北孝感人李传棣就任柏乡县知县,李为柏乡县历史上唯一的一个“白人”(无功名、不是科举出身)县令。李就任县令后,不事政务,专门动着脑筋搜刮民财,人送绰号“李扒皮”。

清光绪十五年(1889)农历二月初二,县衙又挂出牌来,征收这一年的钱粮。所谓挂牌,实际上就是县官把自行规定的白银折兑制钱(铜钱)的比价写在布告牌上挂出去。本来清朝政府向农民征收钱粮是按地亩计算并有一定比例的。并且一律以白银计值。而在当时食不饱腹,衣不蔽体的农民一般是没有白银的。所以都是以缴纳制钱(铜钱)折顶白银。当时按市场流通的白银与制钱的折兑比价,一般约八百钱顶一块银元(约七钱二分)。一两白银折九百钱(有时也上下浮动)。而县衙挂牌的比价却是一两白银需交一千五百个制钱。这与前几年相比,每亩多交十六个钱。这对于当时连年灾荒的农民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

当县衙的布告一挂出,人们舆论哗然,无比愤怒。知县李传棣这种变相搜刮民财的举动,激起了人们的强烈反抗。当时,富有正义感的读书人张太远、冯老逊、路丙礼等几位秀才,率众冲进县衙,与知县李传棣理论,为民请命,知县李传棣说:“收缴的制钱和碎白银要经‘炉房’炼制元宝,有较大的伤耗,炼制元宝还需一定的费用。再者县计划修槐阳书院,这是为人民办好事,人民就该多交钱。”等等。知县强词夺理,就是不欲改动,并威胁百姓说:“谁不按牌交钱,就治谁的罪,闹事者罪加一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知县蛮横无理的做法让人们震怒了,人们愈集愈多,在众人“砸了县衙的牌子!砸了县衙的牌子!”的怒喊声中,张家庄一卖豆腐的人当众摘下象征封建县衙权威的布告牌。知县李传棣与众师爷在愤怒的人海面前,龟缩在县衙,瑟瑟发抖,不敢出来。愤怒的人们在八里庄秀才张太远的带领下,带着布告牌率众直奔赵州告状。在黑暗的旧社会官官相护。他们远达60余里的奔波诉讼没有结果。盛怒之下的张太远等人又直奔保定直隶总督府告状,虽经多次交涉磨难,还是石沉大海,没有结果。

面对怨声载道的父老乡亲,张太远几次告状失败后,决心进京告御状。

马玉川:槐阳风暴——柏乡历史上一次震惊全国的反贪斗争

拦驾告状 死狱中‍

清朝末年,柏乡县内步村举人梁锟锋字镇乾,在北京拜同治乙丑翰林时任广东学政的江西人黄喣为师,并处馆其家,给黄翰林的两个孙子做老师。梁聪颖好学,知识渊博,教学有方,深受黄翰林器重。

一生好义勇为的秀才张太远,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带着全县几十名秀才的联名俱状,千里迢迢赶赴北京,几经辗转,找到黄翰林府急切求见柏乡举人梁锟锋。梁为张的学生。梁锟锋在学馆马上接见了自己尊敬的同乡老师。

张太远见到梁锟锋后,他向梁详细说明了柏乡县令李传棣几年来横征暴敛,搜刮民财的罪行。今年又挂牌加賦,坑害百姓。柏乡县儒生大闹县衙,向州告状无果。现在又联名俱状,委托我来京告御状。

梁锟锋对张太远老师为民请命的义举深表敬意与同情。同时,又深感此事关系重大。他一面把张太远安置在学馆居住,一面又向黄翰林禀报了柏乡儒生联名来京告御状的事宜。

黄翰林在朝为官多年,深知朝廷积弊,劝锟锋不要管这事。弄不好,一旦受牵连,不要说功名不保,恐怕连自己的身家性命也敢送掉。虽然黄翰林不支持他们告御状,但血气方刚的梁锟锋认为:既然老师乡亲有难找到北京,即使有危险,也绝不能袖手旁观。秉公好义的梁锟锋还是积极帮助张太远出谋划策告御状。

天无绝人之路,告御状的机会终于来了。在京城,当他们得知清明节那天,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要到易县梁格庄清西陵去谒陵祭祖的消息后,梁锟锋在柏乡儒生联名俱状的基础上,又连夜写出柏乡知县鱼肉百姓的冤枉大状。梁锟锋又悉心教张太远怎样在西陵道口,头顶冤状,口喊冤枉的告状方法。梁锟锋还给恩师张太远说:“我在朝廷还要上下打点,一定要告状成功,解救全县百姓于水火。

清光绪十六年(1890)清明节那天。当光绪皇帝和西太后的鸾驾浩浩荡荡向西陵进发时,事先早有准备的张太远突然推开众人,跪倒西陵道口,头顶冤状,冒死拦驾喊冤。阴险狠毒的西太后当众责问随从百官:“为何把小民逼到这种地步?”暗里却不问青红皂白,以冲撞皇上仪仗的罪名,让随从她一起谒陵的直隶总督李鸿章将张太远当场拿下,押解保定监狱。

张太远入狱后,直隶总督衙门马上通过加急公函把这一事件通知柏乡县衙。贪官知县李传棣早有准备。一面慌忙派人到省城各衙门上下打点,一面又俱状反诬张太远一伙秀才聚众滋事、挟持官府。下令把在家的一些秀才先革除功名,然后又派人四处追捕拿人。一时间,人心惶惶、鸡犬不宁,阴云顿时笼罩了槐阳大地。

正义的烈火是扑不灭的。在这种严酷的现实面前,人们还纷纷解囊捐资要赎回张太远。可恨的是有人将捐款贪污入私囊而使计划未能实现。可怜一身正气的义士张太远被人用布袋压身这种惨无人道的酷刑害死在保定狱中。张为皇帝钦犯罪名太大,因无人敢去领尸而暴尸狱中。

马玉川:槐阳风暴——柏乡历史上一次震惊全国的反贪斗争

保定哭师 震动朝野‍

消息传出,人们为之震惊。当时在北京翰林学馆的梁锟锋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辞别学馆,身披孝服,一路痛哭,直赴保定。梁锟锋到保定后,以师生的名义把张太远的尸体领出来,买棺敛葬张太远。

敛葬之时,梁锟锋披麻戴孝,一手拿着哭丧棒,一手拉着灵车,从保定监狱出发,痛哭于保定四通八达的大街上。一边哭,一边喊:“我的老师呀!我的老师呀!你死的太冤枉了呀!”哀痛的哭声使草木垂泪,屋瓦震动。举人老爷哭皇帝钦犯,一时间市民轰动,成千上万的围观者像墙壁一样堵满了保定的大街小巷。当时围观的人没有不发出赞叹的:“真是义士!真是义士!”保定哭师,影响之大,连大官僚听到之后也为之感动。

梁锟锋保定哭师,影响太大,很快被府台衙门软禁起来。梁锟锋在软禁期间又趁机向衙门上下述说柏乡贪官的罪行。事情一经传开,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这时,在京城的黄翰林也被弟子的义举所感动,马上托人给李鸿章建议说情。这才致使直隶总督李鸿章奏明太后和皇帝,下决心参劾李传棣,将贪官李传棣革职拿问,并下令赦免了柏乡全县儒生。但事后人们得知,其实狡猾的李鸿章让贪官李传棣易地做官去了。

马玉川:槐阳风暴——柏乡历史上一次震惊全国的反贪斗争

历史是不可逆转的,正义总归要战胜邪恶。县衙的牌子摘了,人民反贪官的斗争胜利了。当时就有文人把这一震惊全国的事件编成《告贪官柏乡摘牌记》的剧本在各地演出。

现在《摘牌记》虽已失传,但张太远为民请命,梁锟锋遵道敬师的精神,在这百年之后的今天还需追记一笔的。

( 本文原载2000年6月《牛城晚报》,收录《柏乡轶事》中)

作者简介:马玉川,1950年生,河北柏乡县南街人。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历任柏乡县城关学区教务主任、副校长;柏乡中学教务处主任、工会主席等。曾获“河北省优秀园丁”等称号。退休后受聘于邢台二中任教。作品有影集《高山大树德泽合昆》、《风雨征程六十年》;散文诗歌选集《大地清音》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