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灸第二节、汗蒸、拔罐与艾灸的区别,原来艾灸才能直接到达脏腑

 Cindyyeping 2020-07-19

而7月份也是即将开启三伏天的重要时间,而在养生行业里,七八月份也是属于艾灸月。


一、除湿排寒,艾灸正当时

包括祛湿寒的三种方式以及祛湿寒的五大穴位。

1.除湿排寒三种方式对比

 汗蒸 

汗蒸源于韩国,也属于热疗的一种,主要是借助高温原理让人体的毛孔打开,然后加速身体血液循环,最终起到排汗和排毒的效果。在最近几年,人们对汗蒸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


汗蒸的好处:

①加速身体的代谢,是身体的排毒能力增强

②美白肌肤,延缓皮肤衰老

③将全身毛孔较易打开,使身体排汗增多


汗蒸的不足:

①大病、刚生完孩子、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能做;

②排汗量较大,不能经常性做;

③汗蒸时间不宜过长。


 拔罐 

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淤血,从而达到通经活络、祛风散寒等功效,一般男士较多。火罐


拔罐的好处:

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



拔罐的不足:

①皮肤过敏、溃疡、水肿等不宜拔罐

②易烧伤皮肤


 艾灸 

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柱/艾条为主,刺激人体穴位,从而养脏腑,通经活络,最终达到治病保健的疗法。


三种方式的对比:

“血汗同源”,汗多伤元气,作用于皮表,即汗蒸多与体表排汗有关;而拔罐,泻表层的毒素和寒湿,未作用于脏腑。


艾灸是可以直接达到脏腑,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的。古医书《医学入门》语: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灸之。

2.祛湿寒的五大穴位 

 ①大椎穴 

位置:第7颈椎棘突下,低头,脖子最高点下凹陷处,阳经与督脉交汇处


作用:扶阳、泻热大穴,常用于感冒、咳嗽、肩背疼痛等。


 ②命门穴 

位置:第2腰椎棘突凹陷后正中线,取一线过肚脐中点,水平绕腰一周,该线与侯正中线交点处


作用:增强体力,恢复元气,可快速恢复虚弱体力,针对冬天怕冷,手脚冰凉。


 ③关元穴 

位置:前正中线,肚脐下3寸

作用:益气补阳,培元固本

功效:强身长寿穴;痛经;肾虚;治小肠病;促进血液循环


 ④丰隆穴 

位置: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

作用:健脾化痰,趋脂降压

功效:针对头痛头晕;胃胀、胃部不适;积食消脂;改善痰湿体质


 ⑤阴陵泉 

位置:腿内侧,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作用:健脾除湿,消除水肿

功效:改善手脚冰凉;腹胀以及食欲不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