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航《Carbon》:从MOF衍生出一种高效轻量化电磁波吸收材料!

 材料科学网 2020-07-19

电磁(EM)波已受到人们广泛重视,因为它们在各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国防科研,交通运输行业,以及日常生活。同时,电磁辐射也导致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例如电磁干扰,威胁到军事应用和人类健康。众所周知,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开发一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高性能电磁波吸收材料应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较宽的吸收带宽和重量轻等优点。但是,由于电磁波衰减能力有限,通过常规复合材料满足所有要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克服该缺点,由于不同组分之间的显著协同作用和良好的阻抗匹配,许多研究转向设计具有新颖结构的多组分材料。

电磁波吸收材料的吸收能力取决于其介电损耗、磁损耗和阻抗匹配,这可能受其结构和成分的影响。因此,必须进行合理的材料微结构构造以改善吸收性能并提高EM衰减能力。具有低密度和大表面积的独特结构可以大大增加极化中心,通过诱导表面极化和极化弛豫,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介电损耗能力。通过向材料中引入壳或孔,有效降低介电常数以增强阻抗匹配。除结构外,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复合材料也引起了关注。磁性金属材料由于在高频下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和高导磁率,因此可以广泛地用于制备较薄的吸波材料。然而,单一磁性组分材料仅具有单一磁损耗和高密度,这导致吸波性能较差。相反,碳基材料因其低密度,高介电损耗,和出色的化学稳定性而被广泛使用。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广胜教授课题组通过金属有机框架(MOFZIF-67的热分解,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轻型电磁波吸收材料,该材料具有空心结构和双金属成分的组合。研究发现,通过在多孔的Co/C复合材料中引入额外的金属镍,CoNi/C-800-PVDF纳米复合材料在13.68 GHz时可产生−61.02 dB的出色反射损耗,在较低填充量(10 wt%)时有效吸收带宽为5.2 GHz,对应的吸波材料厚度较小,为2 mm。这些结果表明,新型CoNi/C复合材料的双金属成分与中空结构之间的协同效应优化了阻抗匹配,从而大大提高了吸波性能!相关研究工作以“Hollow porousCoNi/C composite nanomaterials derived from MOFs for efficient and lightweight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er”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Carbon上。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article/pii/S0008622320305777

图1. (a)ZIF-67的SEM图、(b)TEM图和(c)XRD图,(d)ZIF-67@NiCo-LDHCSs的SEM和(e)TEM图像,(f)不同的温度下CoNi/C的XRD图像

图2. (1) CoNi/C-600,(2)CoNi/C-700,(3)CoNi/C-800和(4)CoNi/C-900的SEM(a)和TEM(b)图像

图3反射损耗图

4 电磁参数

5 aCoNi/C-600CoNi/C-700CoNi/C-800CoNi/C-900C0值,(b)阻抗匹配比较和(c)衰减常数

综上所述,作者通过MOFs衍生的核壳前驱体的热解成功合成出中空多孔CoNi/C纳米复合材料。由于CoNi合金与碳材料的结合,电导损耗和表面极化引起的强介电损耗,以及铁磁共振和涡流损耗引起的磁损耗,电磁波吸收性能得到了明显提高。通过控制烧结温度,可以调整电磁参数并优化阻抗匹配,以获得出色的EM波吸收材料。CoNi/C-800@PVDF复合材料显示出最佳性能,仅填充10 wt%的填料时,最低反射损耗为−61.02 dB,有效吸收带宽为5.2 GHz,对应样品厚度为2 mm。(文:嘉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