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朝青花的底足釉色与器身的釉色为何不一样?

 芝润斋 2020-07-19

康熙青花是清青花中较为特别的一类,首先它的艺术价值极高,毕竟背倚盛世,且有着较为高级的时代审美。同时,康熙时期青花瓷自身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无论是釉色与材质也好,还是纹饰与风格也好,都有典型的康熙朝特征。

比如很多人提到过的,康熙朝青花,底足釉色与器身的釉色是不一样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以此为标准能鉴别瓷器年代吗?

康熙朝青花的底足釉色与器身的釉色为何不一样?

首先,对康熙青花来说,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此时的瓷器烧造技术已经非常完善,并且有诸多创新,使得康熙青花的艺术水平基本高于平均线,自然出品也就更加精美。且这一时期的瓷器器身大都施亮青的釉,烧造出来的瓷器色泽鲜亮,雍容饱满,具有盛世风范,是康熙青花的一大特色。

但是这也造成了一个独特的现象,那就是器身的釉质虽然厚实匀净,与胎结合紧密,能呈现出鲜亮色泽,但由于青花瓷底施的是粉白釉,足底釉面常见缩釉现象,也就出现了器身与底足釉色不同的情况,足底釉相对于器身而言,鲜亮明艳之色减,而古朴温润之气浓,是为瓷器特色之一。

但是,并不能因此就说青花瓷的器身与底足的釉色不同就是康熙朝的独创,甚至把这一条标准当做鉴别瓷器年代的方法,这也是不够科学与全面的。

因为这种瓶身与底部釉色不同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康熙朝的青花瓷中,之后的乾隆青花瓷,同样有这样的例子出现,甚至也成为一时的特色与风气。其原因是很好理解的,毕竟瓷器烧造的风气虽然每朝每代不同,但相邻朝代之间,仍有互通之处,甚至有新朝特意仿旧朝的情况。

何况出现这样釉色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施釉的厚薄不同,缩釉容易发生,一旦缩釉,自然色泽改变。当然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因为瓷器所用的瓷胎原料与釉料都各有不同,也会造成这样的区别,在民窑瓷器中,表现得更为常见。

总的来说,康熙青花底足釉色和器身釉色不同,主要还是因为器身的釉质与胎结合紧密,而青花瓷底施的是粉白釉,缩釉现象容易出现,釉色自然不同。而有的不同则是由于瓷胎原料与釉料都各有不同而造成的,一般存在于官窑与民窑之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