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园词话》三十七则(上)

 杏坛归客 2020-07-20

词是什么?词,是古人创造的既能通天入地,又能探幽访秘的“神器”。词的神奇性在于,能以最精短的语言实现人性的深度表达,又能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人类遥远的精神故乡。那里有父亲的微笑,母亲的叮咛。

词是一个生命体。它能呈现给读者一种生命状态。

词在鱼背上雀毛边。当然,词人也会在人类生活和自然社会的骨头缝里找到词。

目光和思绪常常打量的地方,词意总是星星点点地亮着。

同样,词,还在词人心里养着。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者一件微不足道的事,触动了词人,词随心动,心与词飞,于是,词句就自然而然吐了出来。

写词就是写人。作品的人性深度,也就是作品的艺术高度。

词的品貌是风雅,如翩翩少年,美须长者。风雅不是装出来的。风雅得有底子,麻袋上绣花,不成。风雅是树,土是根基。风雅是云,天是背景。风雅是花,春是母腹。

词笔要深入生活的细部,也要深入灵魂的细部。越细越深刻,越细越丰富,越细表现力越强。

当然,细不是芝麻绿豆,婆婆妈妈。细是血的颜色、心的温度。

民间和土地的智慧永远值得珍视。依我看,写词就如乡民拔萝卜,要拔出萝卜带出泥才叫好。读者看到词上的“泥土”和“小须毛”,自然感到亲切和温暖。              

词是汉语言文字的特殊产物。语言是一条河流,流动才显出生息。

当代人的词应通过当代人的语言组合、安排,出现新的意义和可能。让读者大吃一惊:话还可以这么说,词还可以这么写。

狗要叫,词语要跳。狗叫起来,行人就警惕了;词语跳起来,读者就不打瞌睡了。

十一

写词不能太理性,太讲道理。有时候要耍点小性子,扯点蛮绊筋,不去跟它讲道理。创作的“蛮不讲理”,可能就是艺术的“蛮有道理”。

十二

词是生命的舞蹈。它的路径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总是眉间心上,欲说还休,时时拨弄一颗颗柔软的心灵。

词的明亮与幽微,词的豪雄与婉约,常常表现为“妙处难与君说”。

十三

“婉约”与“豪放”,是学问家为了研究和教学的方便人为分出来的,于创作并无多少实际意义。婉约也好,豪放也好,写出人的真性情就好。

战场上拼杀是英雄,柳阴下低语是本色。这是可以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的事情。艺术就是要完整地表现这个人,表现这个人“英雄本色”。

十四

不要拘泥于一枝一叶,一字一句。有时候大而化之地看问题,往往能够抓住要害。

写词就是写一个人的心态,写一个时代的状态。当然它又必然地落脚于春的尾翼或是秋的梢头。

十五

词人应是时代的文化精英。词人的创作,是一种精神劳动,更是一种精英劳动。这是上天赋予文化精英本质上的文化自觉。有无精英意识的文化自觉,是区分词人高下的重要标尺。

所谓词人,就是那种能够反映时代喜怒哀乐,传达时代心灵呼吸的精神站立起来的人。

十六

诗经是长出来的。宋词是养出来的。清词是仿出来的。当代词是放出来的。

十七

当代词是到了放鸟出笼,放虎归山的时候了。当代词如果还封闭在宋词清词里,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路只会越走越窄,直至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放的眼光,开放的胸襟,开放的笔墨,是当代词应有的姿态,搔首弄姿,只是时姑扮俏;高视阔步,才会走向未来。

十八

当代词居住在一个豪华的房间里,风来八方,是因为窗开四面。一扇开向传统,一扇开向未来;一扇开向东方,一扇开向西方。只要展翅,就能飞翔。问题是今天的许多词人自我束缚,打不开翅膀。

要我说,生活在今天的词人真是有幸了。方便之门为你敞开。

 作者简介

蔡世平,知名词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诗词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当代诗词研究所所长,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主要作品集有:词集《南园词》《南园词二百首》《21世纪新锐吟家诗词编年》、楹联集《南园楹联》、散文集《大漠兵谣》、诗论集《中华诗词现代化散论》。因《南园词》创作,引发“蔡世平文化现象”,评论、研究与赏析《南园词》的专著有《南园词评论》(李元洛、周笃文、王兆鹏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旧体词的当代突围——以蔡世平南园词为例》(王雅平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南园风景——蔡词赏析》(何文俊著,线装书局2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