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被我们玩坏了的词语

 秋水长天居士t2 2020-07-20

汉语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当然,曾经的文人也曾与汉语视同水火,一度想废之而后快。但汉语历经千年而不衰,自有其存在的道理。最终,汉字还是一起顽强的生命力而存活了下来,而且还活成一个民族的骄傲。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仓颉造字,夙兴夜寐,惊天地,泣鬼神,可谓劳苦功高。而今人造字,纯属戏谑玩闹,肆意为之,自然没有了仓颉当年的气魄。什么“人艰不拆”,什么“不明觉厉”,诸如此类的创造,多少有一些非主流的滋味,就像一阵风一样,吹过了便罢。很多时候被大家使用到想要吐的地步,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其实,除了这种颇具特色的造字之外,还有一种现象更有趣味,那就是词性的转换。像“潜规则”,这个词语因为吴思先生的那一本《潜规则》而风行于世。应该说这个词语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与极强的概括性,人间百态,世态万千,那些人前的事,人后的事,那些说得清楚的,说不明白的事情,一个“潜规则”就将其囊括其中,大家也便心知肚明了。


当然,最具有丰富内涵的还是作为动词的“潜规则”,在那一种朦胧迷离的,心照不宣的内涵里,总是存在着出人意料,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真相”,一切都显得扑朔迷离,却又好像明白一些似的。一句被“潜规则”,你就好像知道了事情的大概,那一种你不说,我也懂,会心一笑的表情,你就会觉得“潜规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词语。


还有比如“和谐”,什么“和谐社会”呀,“和谐世界”呀,到现在却没怎么说了。实际上,“和谐”是一个很美好的词语,但最终还是难逃被大家玩坏的命运,被“和谐”,词性的转换,最终的含义却截然不同,“和谐”由一个社会理想变成一种被强权挤压的社会现实,那一种被“和谐”到底牺牲了多少人对于一个美好社会的理想。

这些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例子的背后往往有诸多的难言之隐,也让我隐约看到一个社会日渐腐朽与没落的“神态”,而通过这些被玩坏了的词语渗透出一些鲜为人知的无耻。一个词语的转化无关紧要,而这背后的社会变迁却值得警惕。一个只剩下声色犬马的社会是不会长久的。


说一说那些被玩坏的词语,这背后是一个社会令人难以名状的现实,被“潜规则”,被“和谐”的背后到底有多少心酸与无奈,谁知道?

推荐:

想象法学

法治学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