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庚子急水来,“宝带”应无恙

 小熊家228 2020-07-20

国 家文物局通报,截至7月16日,江西、安徽、湖南、四川、广西、湖北、重庆、广东、福建、贵州、浙江等11省份有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不同程度受到损失,其中涉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7处。

受损文物中,包括11个省份的70余座桥梁。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黄山屯溪镇海桥、四川阿坝红军长征遗迹达维会师桥和江西婺源清华彩虹桥等被冲毁。

在苏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大运河遗产点、世界全国十大名桥之一的宝带桥,也面临着洪水的威胁。日前,宝带桥的南侧引桥被完全淹没,只有两个石狮子露出水面,桥面已被洪水淹没,水位基本与主桥面齐平,为了保障文物和游客的安全,吴中区城南街道和吴中区文保所对宝带桥采取临时封闭措施。

目前看来,宝带桥应该能够经受住这场洪灾的考验。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大运河水位持续上涨,宝带桥南侧引桥一度被淹没。王亭川 摄

 “宝带”千年相依大运河

犹如长虹卧波、鳌背连云的宝带桥,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南,平卧运河西岸,横跨于吴中区澹台湖的湖口上。过去它曾经是苏州到杭州、嘉兴、湖州必经的陆路要道,又是太湖水通过吴淞江入海的重要节点。

↑始建于唐朝的宝带桥,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桥之一。图源:形影不离的博客

宝带桥为什么会兴建?这要远溯到隋唐时代。隋王朝为了大规模发展漕运,于大业六年(610年)开凿运河南段,自镇江经苏州到杭州,全长400多公里,名江南河。唐朝都城长安,虽然地处号称沃野的关中,但耕地有限,京城所需粮食,主要依赖运漕而来的江浙和福建地区的稻米,最多的时候,漕运量每年达四百万石。可是,安史之乱后,漕运时常受地方割据势力的阻扰,造成京师粮食紧张。有一次,太仓(皇家仓库)的存粮竟支撑不了十天,几乎引发京城禁军哗变,此时,恰好三万石大米从江淮地区运到长安,德宗闻讯喜极欲狂,走到东宫对太子李诵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生矣!”由此可见东南漕运对于唐王朝是多么生命攸关的大事。

为了改善江南漕运,广筑纤道是刻不容缓的。特别是苏州到嘉兴的一段运河为南北走向,满载皇粮的漕船,在秋冬季节要顶着西北风行进,不靠人力背纤是很困难的。可是,纤道在澹台湖与运河交接处,有一个宽约三四百米的缺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初采取填土筑堤的办法,“以为挽舟之路”,成为“东南之要道”。可是这样一来,就切断了太湖经吴淞江入海的通路,路堤常为汹涌湍急的湖水冲垮。

于是,唐元和十一至十四年(816年-819年),朝廷在此处筑桥代堤。相传建桥时,因工料费用不足,刺史王仲舒曾捐宝带助建,因而此桥得名“宝带桥”。据查到的资料记载,唐元和年间建成的宝带桥,维持了四百余年,到南宋绍定五年(公元1232年)才重建。

↑大运河边上的纤夫雕塑。宝带桥是大运河古代纤道的一部分。图源:桃源问酒

重建后一百年,由于维持不继,桥又倒坍,用木搭桥以渡,过桥者“每有覆溺之患”,后又重建。元朝僧人善住曾经过此桥,留下诗作“借得他山石,还将石作梁。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白鹭下秋色,苍龙浮夕阳。涛声当夜起,并入榜歌长。”诗中“石作梁”和“苍龙”句说明,在元朝此桥已是石拱结构了。“涛声当夜起,并入榜歌长”,使人宛如目睹当时过桥的纤夫络绎不绝、挽舟破浪前进的景象,可以想象漕运夜航是多么繁忙。

到明朝正统七年(1442年),宝带桥再度重建,于正统十一年(1446)“冬十一月落成”。“桥长千三百二十尺,洞其下凡五十有三,而高其中三,以通巨舰”由此看来,如今的宝带桥的形制,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宝带桥除了“贯通挽舟之路”、“渲泄太湖洪水”的功能之外,还成为大运河畔一道亮丽的风景。历代有许多文人为它吟诗作赋——

  • 明代王宠:“春水桃花色,星桥宝带名。鲸吞三岛动,虹卧五湖平。”

  • 明代袁袠(读若“志”):“分野表三吴,星桥控五湖。天河鸟鹊起,灵渚彩虹孤。”

  • 清初陆世仪:“澹台湖水绿如油,宝带桥平匹练浮。好种碧桃三万树,年年花里作春游。”

如果说虎丘是苏州的地标,那么宝带桥便是吴中的地标。宝带桥侧卧于运河之畔,飞架于澹台湖口,宛如一条丝带漂浮于碧波之上,“宝带”二字名副其实。

Nine Pound Shadow - Bridges.mp3 来自深度118 00:00 03:49

中国桥梁史上的光辉杰作

宝带桥的建造,凝聚着我国古代桥工们的睿智与匠心,其建造工程技术有许多独到之处。

首先,桥工们科学地采用了“柔性墩”技术。宝带桥南北两端起始于澹台湖两岸巨大的桥台,五十二座桥墩支承着桥体的各孔。建桥者没有砌筑宽且庞大的实体墩,因为这样做势必费工耗料,还增加墩身的自重,对地基不利;还会有碍于洪峰到来时水流的渲泄。宝带桥采用栽钉木桩,密植地基,并在桩顶置基石,安放墩身的做法。拱券石的下端嵌在墩上预留的沟槽里,桩基将上部结构的重量传到深处经木桩密植过的地基上,保证了桥墩的可靠性。今天在桥梁建造中经常使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桩,技术比当年先进一些,但这些技术还是在宝带桥这类桩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第二,宝带桥采用了“制动墩”技术。

“柔性墩”容易变形,只要一孔承受荷载,就要牵动两边的桥墩产生变形,从而把力和变形传递到其他各孔上去——一孔受力波及全桥,连拱桥的名称由此而来。在正常情况下,连拱的桥墩两边都受到从拱脚传来的水平推力,两者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或相差很小,不致将柔性墩推倒。但在意外的情况下,譬如有一孔坍毁,和它相连接的两个桥墩就要失去均衡,就会酿成连锁反应,甚至引起全桥尽毁。连拱桥的建造者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减少倒坍的孔数,有意将一个或若干个桥墩修筑得比其他各墩宽厚坚强,在一孔因故倒坍时,对其他孔起保护作用。这种墩就叫“单向推力墩”或“制动墩”,宝带桥北起二十七号墩,就是由两个桥墩并立筑成的“单向推力墩”。当年桥工不仅增加了这个桥墩的厚度,还在这座墩的水盘石上设置了沉重的石塔,更增加了其制动功能。清同治年间,英国洋枪队与天平天国李秀成部作战时,曾拆掉宝带桥最大一孔,导致北部二十六孔全部坍塌,但单向推力墩以南的二十六孔却未受波及,由此可以看出宝带桥单向推力墩的重要作用。

↑宝带桥制动墩上的石塔。

第三,宝带桥的砌拱方法也比较特殊。

它既不同于赵州安济桥的“单拱拼合”,又不同于芦沟桥的“条石弧砌”,而采用了结合两者优点的“多绞拱”形式。宝带桥的拱券是由一条条弧形的拱版石并列砌筑而成的,拱版石的端点之间设有横向长铰石,将整个拱券分成若干节。拱版两端各琢有石榫,插入横向长铰石上预留的榫眼,互相结合。榫眼比榫头略大,榫头在榫眼中可以作微小的调整与移动。这种长铰石的作用与铰链类似。宝带桥这一类拱券,后人归类为多铰拱。

多铰石拱桥有一种独特的优点。当拱桥发生热胀冷缩、基础沉陷或承受不对称荷载时,各条拱版石的石榫能在长铰石的榫眼里,自动对拱券的形状作微小的调整,拱券的受力会有所改善。但多铰石拱桥在力学上也有缺点,就是刚度不足,车马行人过桥易生摇晃。为了强化桥身刚度,宝带桥全桥筑有直立的边墙——每层水平条石之间砌放一块长的横条石(横锁石)伸进填料内部,伸入部位的表面做成锯齿形,借填料与横锁石之间的摩擦阻力来阻止边墙向外鼓出。边墙、填料除了能起支托路面的作用外,还有助于增加多铰石拱桥的刚度。宝带桥的'多铰拱'等技术,曾被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高度评价。

另外,宝带桥各孔的弧度都接近于半圆形,孔高与孔径之比(称为矢高比)接近于二分之一,属于陡拱。陡拱的拱脚对桥台桥墩所施的水平推力较小,对桥台桥墩有利。不仅如此,陡拱的桥孔下净空较大,便于行舟,也利于流水。从造型方面说,桥孔本身与水中倒影均为半圆,实虚相接,合为整圆,在粼粼波光的映衬下,更加秀美动人。

宝带桥各孔的孔径、孔高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从北端起的第一孔至第十三孔和第十七孔至其南诸孔的孔径均在3.9米至4.1米左右。第十四、十五与十六孔最为高大,其中第十五孔孔径6.95米,孔高3.5米,为全桥之最,此三孔的设置,为的是便于大船通行。这样处理,比之全桥皆用高宽之孔要合乎经济原则,还使桥形有所变化,更加好看……

宝带桥的桥身之长,孔数之多,结构之精巧,在中外古代建桥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实在是一座了不起的,值得保护的名桥。

周琲 - 桥.mp3 来自深度118 00:00 04:18

历经天灾人祸,古桥“不断连环”

历史上的宝带桥,曾命运多舛。

明朝正统年间宝带桥桥落成后二百多年,到了康熙九年(1670)又为“大水冲圮”,三年内修复。

清道光十一年(1831),林则徐主持维修宝带桥,费“工料银六千六百七十两有奇”。

清咸丰十年(1860),宝带桥毁三孔;同治二年(1863),又遭英帝国主义分子戈登破坏,“同治十一年工程局重建”。

抗战初期,宝带桥南端一段六孔被侵华日军炸毁。

至苏州解放前,宝带桥已破旧不堪,1956年春由苏州市人民政府修复。那次修缮竣工后,苏州诗人周瘦鹃先生著文《不断连环宝带桥》,刊发于当时的报纸上,文中有竹枝词四首,其一为:“春水葑门泊画桡,月圆花好度春宵。郎情妾意谁堪比,不断连环宝带桥。”

此后,政府还多次对宝带桥进行加固和维修,我就参与过1982年和1986年的维修和加固,并将原收藏于苏州博物馆的石狮搬回宝带桥头,一座石塔复置于制动墩上。


↑宝带桥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遗产点,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悉心呵护。图源:形影不离的博客、姑苏老沈等

如今,宝带桥再一次面临洪水的严竣考验。我相信只要没有船只对桥体的撞击,没有巨轮经过形成的大浪涌动,宝带桥定能安全度汛。

在现代桥梁和文物工作者的呵护下,宝带桥将青春常在,与新落成的吴中博物馆、即将开建的澹台湖风景区、城南运河风光带连成一片,成为苏州盛世华章中的惊艳一笔。(作者为原吴县文管会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