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王宝强时代,我们该如何去爱 | 造就

 造就Talk 2020-07-21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这场,我们来谈谈“联系”,人与人的联系,人与物的联系,人与自然的联系。

梁漱溟说,“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再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后解决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
 
吴冠军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上海纽约大学双聘教授

《后王宝强时代的亲密关系》

欲望与爱情是两个彼此不相干的频道,而问题在于,开了这个频道开关那个频道就会被关闭。爱指向一种非常状态,是一种falling-in的状态,而欲望则是人的生物性状态。


哲学家齐泽克说,人间还有奇迹的证明就是,真的会有那极其稀少的时刻,这两者发生交叉。


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躲避爱,而追逐欲望,因为会有爱的代价。

真正爱上某人,就是将你所有的脆弱性,暴露在那个人面前。


爱隐含了绝对的信任:在爱另一个人时,你给了他或她摧毀你的权力,希望/信任他或她不会使用这个权力。

后王宝强时代,我们还敢再爱吗? 

程祺
大陆首位认证儿童医疗辅导师  
儿童家庭心理咨询师

《孩语者》

人们在陌生环境下都会进入一套信息处理模型,成人、孩子都如此。


会出现“高度不确定”、“高情绪压力”和“低效率的信息处理”。


作为父母你需要孩子在一些原则的事情上按照你的旨意去做,比如上学,比如做医疗操作。

孩子有知情权,也需要有个接受的过程。沟通帮助他理解,或者找到适应的方法。

Aaajiao
媒体艺术家

《更实用更无用》

我们在一种高速消费、高效率的时代消费掉了很多东西,电子物也是其中非常明显的一件,我们应该换一个方式重新看待效率,重新去思考互联网的高效是不是真的有价值?


作为一个生物,我非常不希望自己被量化,不希望自己成为一种电子物被这个系统消费掉。

我不想成为这套系统中的一个结点,而是一个有生命的人,要继续保有我作为人的模糊性。

张凌云
陶瓷艺术家
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

《泥土是一切》

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说:粗糙的物品容易带给人们粗暴对待生活的态度。


这其实就是人与环境的关系。

器皿是这世上除了家人之外与我们相处时间最久的物件,它当然能够影响到我们的性情。


人性与泥性是相通的,泥的柔软性、可塑性、易开裂性都和人性一样。

你们怎样对待泥土,泥土就会怎样回报你们。


就好像谈恋爱,如果忽视冷漠对待另一方,那么另一方就会做出不好的反映。

唐映红
心理学专栏作家 
PsyEyes创始人

《逼婚,是中国父母的标配吗?》

父母逼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是中国父母将子女视为“扩大的自我”,因此很容易将自己未偿的愿望通过子女来实现;同时又很容易将自己的感受,特别是恐惧和不安投射到子女身上。


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父母对晚年生活的不安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子女婚姻建立、维护上。


大多数面对父母干预的子女,都是用一种“儿童”的心理来应对与父母的沟通;而父母显然是用“父母”的心理来应对与子女的沟通。

前者是退缩型的,后者是支配型的。


陈伟星 | 创业,就要在反对声中坚持下来

范凌 | 千万不要让某一个边界界定自己

黄斌 | 这一路除了洪荒之力,还有什么陪我升级打怪

简里里 | 爱自己是一种能力

铜雀 | 中二晚期不是病

吴旦 | 论一个当废柴的正确姿势

戴健民 | 当法律不再只是法律

苗世明 | 每个人内心中都要保有那种原生的力量

林彬 | 走20几公里路,就为了看一眼峨眉的玫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