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第3节视束病变 第4节外侧膝状体以上各段视路病变

 朱江明 2020-07-21

第三节 视束病变

视束左右各一,为同侧眼颞侧半不交叉视神经纤维和对侧眼鼻侧半交叉视神经纤维所组成,视束的大部分纤维到达外侧膝状体,其中多数终止于该外,继续前进,终止于丘脑枕,视束的小部分纤维在视束后段离开视束,到达四迭体上丘和顶盖前区。

一、病因

在颅底行程范围很小,随即被颞叶所掩盖,很少单独发病,其发病原因多为邻近组织疾病引起,如视神经脊髓炎,后交通支发生的血管瘤等。视速损害时,除有同向偏盲外,多伴有全身症状,如在损害的对侧出现偏身感觉和运动障碍等。

二、症状

(一)视野改变:来自两眼的视神经纤维,在视束内各占有一定位置,尚未完全混合,故当一侧视束受损时,往往一眼的视神经纤维受累程度比另眼为重,出现不完全(不重叠)同向偏盲(即双眼同侧半视野缺损的性质、程度、大小和快慢等不完全相同)和黄斑分裂,是为视束损害特征之一。

(二)眼底改变:早期眼底正常,一般三个月后,双眼视盘病侧半可出现颜色苍白。如右侧视束受损,将出现右眼视盘颞侧半和左眼视盘鼻侧半颜色苍白,为视束损害特征之二。

(三)瞳孔变化:由于瞳孔传入神经纤维通过视束前2/3段,该段受损后,用裂隙灯锥形光束从偏盲侧照射双眼病侧半视网膜,双眼瞳孔直接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叫偏盲性瞳孔强直,而视束后1/3段受损时,由于瞳孔传入通路在此处已与视束分开,瞳孔传入神经纤维不受影响,瞳孔对光反应正常,为视束受损特征之三。

(四)其他表现:当视束起始端受损时,常因同时侵犯视交叉,除同向偏盲外,可杂有视交叉受压迫症状;中部受损,常可同时累及大脑脚,可在损害的对侧出现偏身感觉和运动障碍,同侧可累及动眼、滑车和外展诸颅神经,发生眼球运动障碍等。

三、治疗

转神经内、外科处理。

第四节 外侧膝状体以上各段视路病变

视放射外侧膝状体发出后,穿过大脑组织中,因此可直接受其通过的大脑组织的病变而致病,其自身原发性病变一般少见。所以这段视路受损除有眼部症状外,常伴有全身性神经系统体征,在作定位诊断时,必须综合分析。

一、病因

多见于:1.顶、颞和枕叶的出血。2.血管阻塞。3.占位病变,包括视神经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癌、结核瘤、脓肿等。4.炎症和急性脑膜炎或脑炎。5.外伤等。

二、症状

(一)外侧膝状体损害:极为少见,一侧损害出现同向偏盲,内侧损害出现双眼下象限同向视野缺损,外侧损害出现双眼上象限同向视野缺损。

(二)视放射损害:视觉神经纤维在视放射分布较广,不同部位损害,出现不同视野缺损。视觉神经纤维在视放射前部(起始部)接近内囊,该处损害出现不重叠性同向偏盲外,还可有对侧偏身感觉和运动障碍,即所谓“三偏”综合征。稍后视觉神经纤维即分为背、侧、腹三束,背束和侧束行走于顶、颞叶白质中,该束受损可出现双眼上象限同向偏盲。腹侧完全行于颞叶白质中,该束受损可出现双眼上象限同向偏盲。视放射中后部为背、侧、腹三束汇集处,位在颞、顶、枕三叶交界处,该区损害可出现重叠性同向偏盲和黄斑回避。

(三)视觉皮质区(纹状区)损害:视觉皮质区包括枕叶的距状裂及其邻近的楔回和舌回,为两眼鼻侧半交叉纤维和颞侧半不交叉纤维的终止区。由于纹状区范围广泛,完全损害比较少见,又因枕极接受大脑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两个血液系统供给,故当两侧距状裂损害时,黄斑区功能仍将保存,形成中心视野保留;一侧距状裂中部损害,可出现双眼重叠性同向偏盲和黄斑回避,但无颞、顶叶受损症状和体征为其特点;一侧距状裂最前端损害,对侧眼视野的颞侧周边区出现30o-40o月牙形缺损;一侧枕极损害,将出现同向偏盲性中央暗点;两侧枕极损害,可出现中心视力和中心视野(5~100以内视野)丧失。

三、治疗

神经内、外科处理。

视路疾患视野改变示意图

图13-3 视路疾患视野改变示意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