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友好上下级:孔子一句格言谈职场智慧,事业良性发展靠八字真言

 泊木沐 2020-07-21

上一篇我们说到,诸葛亮的风格,关键是一个“俭”字。这个俭,用于政治,就是孔子所说的“简”,一切从简,杜绝一切形式主义,以实用为原则,让人力物力财力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用于自身呢?就是俭朴的生活,无欲则刚,能让人拨云雾而见青天,认清生命真正需要的东西。

中国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诸葛亮首先提到“静以修身”。诸葛亮作为读书人之中的佼佼者,路子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修身有所成就之后呢?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无法分割的概念,家就是小国,国就是大家。走从政之路,有两个最重要的参与者,一是君,一是臣。

如今虽然早已没有帝王将相,但是这个君臣的概念,仍旧可以借鉴使用;比如中药处方当中,也讲究“君臣佐使”。按照唯物主义辩证法,有主有次,有主要矛盾,有次要矛盾;分清君臣佐使,才能让一件事圆满达成,一个单位良性运转。

什么是一个单位的君和臣呢?很明显。主导一个单位的人,就是君,辅助君来成事的人,就是臣。天无二日,一个单位不能有两个以上说了算的人,只能有一个决断者。而这个决断者,需要明辨是非,充分采用下属意见、让下属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这样两相结合,才能成事。否则,君不君来臣不臣,结果就是坏了事,大家都讨不了好。

对此,孔子怎么说呢?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鲁定公,不是韦小宝那个“鹿鼎公”。鲁定公问孔子,国君用臣子,臣子服务国君,两者关系到底怎么处理才得当?孔子回答说,国君用臣子,要以礼来驱动;臣子服务国君,要以忠诚为底线。

说到这儿,免不了想起来前文当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儒家思想绝对不是后世、特别是宋儒解释之后,世人看到的那样死板僵硬;父慈子孝,是相互的关系,兄友弟恭,也是互为前提的。反之,孔子暗示,如果父不能慈,那么子孝也未必要实行;如果兄不友,那么弟似乎也可不恭。单方面的付出,是一种教条主义,是毫无道理的,没有生命力的,纵观中国历史,似乎很多登上历史书本的大事记,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言归正传,继续说君臣的关系。孔子的观点,一直是这样,从未改变。无论是父子、兄弟还是君臣,双方的关系都是相互的,双方对对方的好都是互为前提的。

在一个单位,只有领导以礼待人、以诚待人,不以强凌弱、以势压人,才能真正得到下属的拥戴,才能真正发挥整个单位的向心力、凝聚力。

而下属对于上级、对于整个单位,也要有一股忠诚之念。这一忠诚,并不局限于某个人,而是忠于我们从事的事业,忠于整个单位,忠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忠于自己心中的信念。所谓的万众一心,这颗心到底是什么?这颗心就是礼之心、就是以德服人;也是忠之心、就是不忘初心。

尊敬的读者,我是儒释道人心,每日三分钟,共同学习国学知识,与您探讨人生奥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