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造化钟神秀 竹韵悠千古

 大美洛宁 2020-07-21

西出洛阳一百八十多里,就到了河洛文化的源头——洛宁县。洛宁县位于伏牛山麓,地处洛河之滨。洛书文化底蕴深厚,民间传说广为流传。古迹与史载并存,历史与文化同辉。仓颉筑台造字,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伶伦取竹制乐,奏响了华夏大地的乐章。数千年来,勤劳淳朴的洛宁人广泛种植绿竹,创造了悠久的绿竹文化。莽莽竹林,幽幽竹香为洛宁大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洛宁绿竹文化,历史源远流长。

洛宁素有“绿竹之乡”的美誉。据史载:洛宁植竹已达4千余年历史。《山海经》中记载:“熊耳山,其附近山上有竹”。清顺治十年《永宁县志》记载:“永宁山环水绕地宜竹,原野溪涧大半皆竹园,有竹林万余亩。” 《汉书律历志》载:“黄帝使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今洛宁金门山),以生而空窍,厚薄均者,断其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官,制十二简,以应凤凰之鸣”。也就是说,远古时黄帝的乐官伶伦受命后,长途跋涉,到达竹乡洛宁,因洛宁之竹节长、皮薄、节疤小、内腔园滑,是制造乐器的好材料。因此伶伦在这里采集竹样,通过对比,反复试验,选取洛宁金门山之竹制成乐器,创制了十二律吕。从此,华夏大地才有了美妙的音乐,人类的生活才变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洛宁绿竹文化流传久远,意蕴深广。据文字记载,在未有印刷术之前,古人以竹简著文、记事。君王以竹做成 “符节”,作为朝廷内外行使君权的信物和凭证,以示君权的威严。竹子是竹文化的起源和载体,竹文化是竹子内涵的延伸和扩展。

绿竹,是人类的朋友。它亭亭玉立,俊秀飘逸,素有“文明使者”之誉。世间文人墨客为之折腰,为之礼赞。他们以绿竹为吟咏对象,或吟竹言志抒怀,陶冶性情;或画竹静心励志,修身养性。 晋代嵇康等人被称作“竹林七贤”,李白等号称“竹溪六逸”,南宋爱国诗人林希逸自称“竹溪”……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在观赏永宁竹林后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随手拈来都能感触到竹的风韵和雅致。

唐代大诗人岑参在瞻仰“洛书”遗迹和观赏竹林后,曾写下 “娇歌急管杂青丝,银烛金杯映翠眉。春城月出人皆醉,野径花深马去迟”的诗句,表达了人们对绿竹的深深迷恋之情。王维的诗歌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描绘了超脱尘世,幽深空灵的意境。博学多才的李贺,一生爱竹、赏竹、娱竹。他常以竹自况,把竹清幽高雅的品质、柔韧不屈的风格溶化在他的思想深处,写下了许多赞美竹子的诗篇。在《昌谷北国新笋四首》中他写道:“古竹老梢惹碧云,茂林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樽。”从某个侧面或某些细节,表现出了竹子的雅致和风韵。李贺如此钟情竹文化,如此沉醉竹文化,是和他生长在绿竹之乡,对竹子有深厚的感情分不开的。 宋代文学家苏轼更是对竹子情有独钟,他曾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的诗句,直接表达了对青青碧竹的由衷赞美。

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王铎对金门竹林有记:“多年竹祖阴相引,几处石启路欲迷。”清兵部侍郎张鼎延(洛宁籍)与父亲张论对故里金门更是情有独钟。一生中写下了很多歌咏金门绿竹的诗篇,他在《金门遇雨》中曾写道:“修篁有老士,结伴金门游。为觅伶伦管,因探汗漫流。幽根穿石窦,细路抱荒邱。一啸秋云碧,苍茫太古洲。”作者字里行间表述了对金门翠竹的偏爱,对伶伦制乐的崇拜和敬仰,向世人道出了伶伦取竹创制律吕的非凡成就,今日读来使人倍增恋乡思古之情。

几千年来,历代先贤创作的歌颂绿竹的妙笔佳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如今,在洛宁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山山坳坳、房前屋后都有青青绿竹。大大小小的竹园连绵成片,蓊蓊郁郁,真是有山就有竹,有水就有竹,有人就有竹,难怪洛宁被国家命名为“北国竹乡”啊!

洛宁人从小生长在大山里,生活在竹海中,他们从小就迷上了竹,爱上了竹。 绿竹奋发向上,坚韧不屈的生命力,给竹乡人民以深刻地启示,使他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竹文化带动洛宁经济飞速向前发展。近年来,洛宁县还利用竹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竹业开发力度,围绕竹文化大作文章,形成了竹业产品系列。当地农民大力发展燕帘(即利用竹子的天然结构,用细篾长短搭配,织成翩翩飞舞的小燕子图案),其加工精细,图象逼真,栩栩如生,甚是好看。另一种工艺是把竹子劈成数十层,经蒸、晒多道工序,编织成精美细软的凉席。经过精深加工,洛宁提高了竹子的经济价值,扩大了出口量。目前,年产燕帘、果盘、食品篮、花瓶等竹编工艺品10万余件,竹编农户达2万个,年创 产值100万元。因此,人们把竹子赞誉为“绿色银行”。洛宁竹产品除在国内销售外还远销香港、台湾,以及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地区和国家,深受国际友人的青睐。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洛宁县政府还对大片的竹园进行了旅游开发,建成了风景宜人的“绿竹风情园”。每年一次的“绿竹风情节”活动,使洛宁已成为中原乃至全国文化旅游的新亮点。现在,一个人与竹子和谐共生的新洛宁,正在向人们徐徐展开动人的画卷。 

作者简介:锁延波,生于1974年,洛宁一高语文教师。平时忙于教学,累于俗务,疏于练笔。今将信笔而写的文字呈上,请各位大家斧正指点,不胜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