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锁氏古冢

 大美洛宁 2020-07-21

长期招生 安排就业

河南九派教育教你一技之长

帮你实现创业梦

2009年5月7日上午,我和丈夫锁安及锁氏弟妹4人去洛宁洪崖。包租一辆白色面包车,从在礼村出发,向西行3公里,左转折南经洛河大桥,又向东沿洛水南岸公路径直到了洛宁县涧口乡,从涧口向东行1公里多便到了洪崖村。站在新村仰望,只见村南高高山崖上层层茂密的林木遮天蔽日。在礼东门锁氏先人锁青缙的古冢,就在这山崖后坡上。

司机是位忠厚的中年汉子,他几次下车打问:“去锁阁老坟从哪里走?”总算找到一条机动车能上山的土路,面包车吃力地爬到半山坡一个丁字路口,正巧遇见一位在路边割草的村妇,司机又问:“去阁老坟咋走?”村妇说:“是阁爷坟,车不能走了,我带你们去。”从这一刻起,村妇便当了我们的“自愿导游”。她带我们向东走完一段坑洼不平的土路,下了一个陡坡,便钻进一个长长的深沟。我们紧紧跟着她,在阴森森的1米多宽的沟底小路上快步向北走去,走在这条深沟里,抬头只能看见两边山崖上挂满蒺藜和小灌木,看到沟顶上一道高高的蓝天。

快走出深沟尽头,向右转爬上一个陡坡便到了山崖顶。眼前豁然开朗,大家深深地吐了一口气,似乎升到天界:天阔气爽,轻雾缭绕,青山绿田。我们跟着村妇沿崖顶铺满绿草的小路向南走去。小路西边就是我们刚才穿过的深深的沟壑,小路东边是大片大片葱绿泛黄的麦田,麦田里星星点点凸出了一些绿色的坟包。走了约1里多路,村妇高声说:“你们看,那就是阁爷坟!”,顺她手指的方向看去,远处一座像小山丘似的坟墓矗立在大片麦田的最南端,“阁爷坟”比周围星星点点的坟墓都要高大,它就像夜空繁星中那一颗最亮的启明星,这就是清朝阁老在礼东门锁氏先人锁青缙的古冢。

我们走近矗立在麦田里的阁老锁青缙古冢前,诺大的古冢坐南向北,南依熊耳山,北望洪崖寨,远眺洛河水。巍巍的古冢坐落在这里已有300多年了,漫漫岁月,历史长河,它却安详地静观风起云落,尘世变迁。这里是悟道的佳境,是生生不息繁衍无我精神之高界。2米多高的古冢上长满了蒺藜、野草、野花,散发出沁人的异香。我们摆上供品,点蜡、燃香、焚纸,在芬芳与青烟缭绕中向古冢鞠躬默祷,然后绕古冢一周。古冢一周有20多米,已被种田人切成齐坎坎的土壁。阁老古冢直向北10米处,左右各有一座小点的墓冢,一周也被种田人切得齐坎坎的,都比附近田里其它的墓冢大,这两座墓冢相距10几米,与锁阁老古冢构成一个大三角形。村妇说:“这两座是阁爷儿子、儿媳的坟。”两座荒冢无人扫墓修葺,村妇所说无从考证,在礼东门锁氏后人也不知这一说,看来只有靠“阁爷”庇护了。

从古冢向东走出约20米探看,麦地边高高土崖下,深沟较为宽阔,有小村院落民居,门前大树下的卧牛,村路上的车辆。我们看到麦地边有一块开挖10米宽、8米进深、1米高的土槽,大家疑惑?村妇说:“这是很早以前,盗墓人挖的土槽,要从这挖到墓下面……”丈夫锁安说:“我小时听奶奶讲,阁老安葬7天后,就有盗墓贼盗墓啦!”这是百年传说,但这土槽是真真实实存在的,那又是何年何人来这儿开挖这大土槽的?

从土槽走回古冢时,忽然发现脚下的麦田里有几个小洞,“这儿的老鼠洞咋这么圆?”村妇笑着回答:“这是现在盗墓贼用仪器勘探坟穴时钻的洞。”在古冢周围没过膝盖的麦地里,我们低头找寻那直径有10厘米的圆洞,竟有数十个。我们惊愕了,这“老鼠”成精了,总也消灭不了。看来,虽有盗墓贼,古冢并没有被盗,让那些盗墓贼失望的是:阁老锁青缙为官清廉,门生甚多;告老还乡后,体恤百姓,关心后生,深受乡邻尊敬。又哪有奢侈品陪葬!也许,这就是300多年来这座古冢未被盗墓贼启开的缘由。

再往古冢南10多米处察看,那儿又有一道开挖约6米宽、1米深的土槽,这道土槽开挖在南山脚一段陡坡下,把陡坡与北面的缓坡截然分开,土槽向东延伸到东沟土崖边,向西延伸到西沟土崖边,还在西面沟壑上架起一道宽70厘米的渡槽,这是上世纪60年代兴修水利时半途而废的产物。然而,开挖的这道土槽却破坏了这里的自然风光,也切断了阁老锁青缙的坟脉。

丈夫锁安回忆说:“ 1955年7月,我随洛阳“学生大队”赴新疆参加工作后,50多年没来这里了……”他说自己10岁以后,每年清明节前,总要跟着父亲、叔叔、兄长为锁氏先人扫墓,先去洛宁王范闯王坡下锁氏墓群,长方形坟地里郁郁葱葱,10几座墓冢石碑很是气派。再去吴村旁锁氏墓群,平整方形的墓地上有10座墓冢石碑。然后到洪崖后坡为锁阁老扫墓。那时,洛河没有大桥也不通公交车。在礼锁氏东门一行六、七个男丁,一副担子挑着供品,其余人拿着铁锹,从在礼东洛河北岸搭船过河,就到了涧口,再从涧口往东走3里就是洪崖,为了抄近路,他们从洪崖东山崖小路爬上去,才到阁老坟。他们在大冢石碑前草地摆上许多馒头、蛋饼、菜肴,又把雪白的镂花钱纸挂在高冢荆棘上,然后点蜡、焚香、烧黄纸。祭奠完毕,后生们也饿了,就坐在大冢前吃起供品来。在那贫困的年代,这顿“供品”算是上等佳肴了。那时,古冢比现在高,比现在大,一周有30多米长,坟前有一通高大的青石碑,下有碑座上有碑帽。这唯一的石碑不知何年从这偏僻的古冢前消失了。

岁岁清明过洛河,东门锁氏青后珂。洪崖坡上百年冢,佑护儿孙千载禾。是呀,300多个“清明时节雨纷纷”,在礼东门的锁氏后人一代传一代,时至今日。约1664年仙逝的阁老锁青缙,唯有他的墓冢座于洛河南岸洪崖山上,这里远离尘嚣,交通不便,也是得以永存的缘由吧!之后的锁氏先人墓冢都在洛河北岸,闯王坡下和吴村两处的墓地石碑早已荡然无存。在礼村北山坡的墓地,是近两代锁氏逝者墓地。

站在阁老锁青缙古冢前,这片熊耳山北麓的坡地,距神灵寨只有10几公里。山险、水美、石奇、竹秀的神灵寨,是闻名遐迩的国家级地质森林公园,这一山、一坡景色奇美,这一冢、一寨传说神奇,使得洛水灵气通透,洛川紫云祥瑞。想必当初选造墓地时,必有一说了。

站在阁老锁青缙古冢前,这条宽带状缓坡高地南面,高耸险峻的熊耳山像一头咆哮的雄狮奔腾而来,两只粗壮的利爪把这块高地东西两边抓出两道深沟,形成两道天然屏障。雄狮吐出来一条长长的“巨舌”,向北伸进洪崖古寨,“巨舌”欲饮洛河水,欲吞洛河川,气势磅礴。锁阁老古冢就位于“巨舌”中段。

据说,阁老锁青缙的舅爷家就在洪崖寨,以前有看管“阁老坟”的兄弟俩,就住在洪崖寨。后来兄弟俩去逝了,看坟的事交给儿子,再后来儿子外出打工了。

祭罢锁氏古冢,打算抄近路从西沟渡槽上过深沟,找那辆白色面包车返回。这时,热心的村妇说“这儿离前面的洪崖寨不远,我领你们去看看,那是阁爷小时候住的地方。”一句话改变了我们的行程。大家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一里多长的麦田北端,出现了一堵横亘“巨舌”尖的寨墙,这就是洪崖寨。我们沿来时走过的铺满青草的小路,在麦浪起伏的潮涌中,在麦花弥漫的清香中,朝北边远远的洪崖古寨走去。

作者简介:李淑兰,女,笔名梦兰。1944年10月生,陕西宝鸡人。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1964年自愿参加边疆建设,开荒种地,修库筑路,教书育人。退休前任新疆兵团工一师园林艺术公司党支书记。现系中华诗词研习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新疆诗词学会会员,新疆楹联家协会常务理事,《新疆楹联》编辑部主任,新疆兵团诗词楹联家协会理事。著有《家事漫笔》、《兰蹊集》、《梦兰谷集》、《剪纸与手工艺》、《家事漫笔续集》等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