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讨论《伤寒论》条文第361 条到第 365条(六经茶馆)

 FyssqzhOk 2020-07-21

各位朋友大家好。又到了周二晚上8点整,我们继续讨论《伤寒论》条文第361 条到第 365条。

361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复紧,为未解。

厥阴病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此阳气来复之象,可以自愈。如果又变成紧脉,则阳气再度虚衰,病未解。

362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跌阳者,为顺也。

厥阴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这都是阳气大衰之象。艾灸后手足不温,脉不现,反而微喘,说明阳气没有回复,而且出现肾不纳气、阳气上脱之象。这是死证。如果足少阴经太溪脉虽弱而趺阳脉强,说明胃气不绝,可治。

363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虚寒下利,脉不应浮数。浮数有阳气外越的可能,尺涩为阴血虚。不一定会便血。

364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

 下利清谷,里阳虚,当然不可攻表了。如果发汗,津液外泄,里气更虚,邪气所凑,必胀满。

365下利,脉沉弦者,下重也;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这一条讲的和361有关联。下利,如果脉沉弦,里阳虚兼水饮,肯定后重。脉大为病进,故未止。脉小为病退,故欲自止。发热是阳气来苏之象,此热应是微热。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论述厥阴病下利的几种不同脉证及预后。


厥阴病下利,脉出现沉而弦,是一个病理症状。厥阴主里,脉见沉弦,弦是肝的脉,为什么下利又有下重?由于肝的疏泄不利,湿邪代谢不出去,化热而致厥阴的湿热下利,下利有黏液,下重难通。下重难通憋得难受,靠着肛门上面那一块特别不舒服,这是因为它有热,热性急,来了大便就憋不住,就得往下排泄。湿性缓,排泄的不利,又加上肝气不疏泄,气机也不达,所以就出现下重难通的这样一个特点。后世治痢疾往往加上木香、槟榔、枳壳等利气的药,这是有关系的。


脉大者,为未止,脉大属于邪热盛。热性下利,邪热正是很盛的时候,所以脉搏的幅度很大。《脉诀》上讲大为病进,大主病还在发展,所以它的这种下利就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脉微弱而数和脉大互相做对比,说明邪气要退了,下利欲自止了。虽发热不死,古代文献的记载,下利怕发热,下利还发烧不退的便是下利的恶候,很险恶。这里虽然有点儿发热,但脉是微弱的,意味着正气逐渐恢复,阳进阴退,所以病就要好了,刘老解析。

曹颖甫:脉之沉弦为水,下利而见沉弦,则寒水直趋回肠而见下重。

曹颖甫   脉之沉弦为水,下利而见沉弦,则寒水直趋回肠而见下重,此本四逆汤证,必俟阳气恢复,其病方愈。然脉之沉弦,一转而为滑大,则寒去而水未去,一变而为热利下重之白头翁汤证,此所以诊其脉大,不待问而决其为未止也。惟按其脉于微弱之中,略见数脉,乃为阳气渐回,而利当自止。《内经》云:「肠癖身热则死,寒则生。」为其湿与热并居肠胃,欲清其热,转滋其湿,欲燥其湿,转增其热,古未有白头翁方治,故曰死,其实非死证也。惟阳气渐回,脉不见滑大者,虽当发热,要为寒尽阳回之验,此其所以不死也。

泻利,津液亏虚,容易造成阳气浮越而发热,是危重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