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核心素养,课堂上你要坚守什么——以《有趣的数字编码》教学为例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21
【题记】

课堂之道在于如何围绕学生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摘自《课堂亦有“道”》

从事教育的人要知道,教师的思维不可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的认知不可代替学生的认知,间接经验不可代替直接经验,唯有敢于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才会有真正的学习发生。——摘自《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是人一生受用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就数学而言,应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情感态度、兴趣习惯、自我反省、交流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

几年前,在太仓市实验小学举办的苏州市教科院“聚焦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专题研讨活动中,我施教四年级“综合与实践”《有趣的数字编码》,本人采用“问题引领,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始终引导学生在疑中学,探中学,思中学,帮助学生积淀探究经验,促进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喜欢读课外书吗?”:学好数学三句话

即使是课前谈话,本人也不忘运用“问题”进行巧妙引领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片断如下:

师:同学们,喜欢读数学课外书吗?读过了哪些数学课外书?(学生答略)缪老师从小就喜欢读数学课外书。请看,这些这是缪老师从小学开始收集的数学课外书……我一共收集了300多本呢。这是我班同学在淘宝上淘到新的数学课外书,他们多开心啊!这是我班同学们在凉亭下、在数学空间读数学课外书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从此不怕学数学》。这本书的开始还有一个题目,在这里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出示PPT

哪个图形与众不同?为什么?

(学生有的说第一个,因为它最小;有的说第二个,因为它曲线弯弯;有的说是每三个,它有棱角;有的说是第四个,因为它不是封闭图形。)

师:其实啊,我们每个同学就像这4个图形一样与众不同。有的同学可能像第一个图形,虽然个头小一点,但很聪明;有的同学可能像第二个图形,长得胖嘟嘟的,但很可爱;有的同学可能像第三个图形有棱有角,有自己的性格;有的同学可能像第四个图形,虽然有缺点,但其他方面却很优美。总之他们都与众不同。那么,在后来的课堂学习中,你如何与众不同呢?

(学生说:要积极动脑,踊跃发言;要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呢;要敢于质疑……)

师:今天老师给送来大家学好数学“三句话”:“疑难问题不放过、举一反三找规律、回顾反思常总结”。谁来说说,它们的意思?

(出示PPT提示如下:)

●疑难问题不放过:静下来,随时记下当下的疑问,以及对疑问的猜想与求索过程。

●举一反三找规律:慢下来,通过“举例子”找到规律;然后运用规律解决新问题。

●回顾反思常总结:停下来,回顾学习与思考的过程,把重要的方法、规律写下来。

二、“你是怎么知道的”: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课堂伊始,我就要求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各种编码及其含义。(出示如下)

下面各是什么电话号码?你知道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点击答案:110(火警),119(火警),120(救护),114(本地电话号码查询),96121(天气预告)、12117(报时)、12345(便民服务热线)、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

在这环节中,我的核心问题不是知道这些号码的含义,而是“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号码的含义的?”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是问爸爸妈妈的,有的是查找书本的,有的是百度搜索的,有的是询问同学和其他老师的……

于是,我接着进行了重要点评:同学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可比知识本身重要多了。当今世界,学习无处不在的,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地,人人是学习之人。只要你做有心人,一定会比别人学得更多,理解更深。

三、“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培养质疑解疑的习惯

在接下来的“认识身份证号码的含义”这一环节中,我也一改以前一讲到底的做法,请学生踊跃举手到前面来做“小先生”,给大家讲解。其他学生在听讲中,可以提问,可以质疑。这一小小的改变,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点燃。讲解的同学十分投入,提问的同学,紧问不放,一时间,精彩不断。下面是部分课堂探究学习片断:

生:我来讲解。前6位是地址码,分别代表省、市、县区。中间8位是出生日期,分别代表年、月、日。后面三位是出生的顺序码,最后一位是校验码。

生(质疑):我想问一下,为什么我、爸爸、妈妈的身份证中前4位是一样的,但紧接着的2位不一样?

生:我知道,因为,你的爸爸妈妈是同一个大市的,但不是一个县区的。

生:我知道,出生顺序码的最后一位,如果是单数代表男性,双数代表女生。

生:请问这位同学,顺序码三位数够用吗?顺序码是什么意思呢?

生:一个县区的在同一天的出生的人数是不可能超过999个,所以三位数够用了。另外它是从当天的零时开始计数的,第一个出生的男孩是001,第一个出生的女孩就是002

师(我也来凑热闹)这位小老师,我想问一下,刚才的电话号码只有几位就行了,现在需要18位吗?那么多位,是不是太麻烦了?

生(一人抢着回答):我知道,位数不能少,因为如果位数少了,就不能表示唯一的人了,身份证可能就会重复了,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同学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在争论中学习,在思辨中理悟。《易经·蒙卦》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意思是说:(学习)不是老师苦口婆心的求学生学习,而是学生主动请教老师,这个道理至今仍然具有普遍的意义。我们现在的教学就应该努力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通过数学思维,学生能够用逐步抽象概括的方式方法去思考,能够持续地研究问题,想得更深入一点,学得更清晰一点,这些才是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所必须的。

四、“设计没有标准答案”:成就与众不同的精彩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有两个,一是知编码,即了解编写规律,体会编码特点,学会“举一反三”;二是学编码,即商定编码规则,正确学会编码,做到“学以致用”。在学生“知编码”之后,就开始引领学生一起来学习编码了。我设计了两个挑战练习。

挑战一

某宾馆有一幢15层的客房大楼,每层都有30个房间。怎样为宾馆的房间编号,才能保证旅客拿到房间号就能明白自己房间的位置。要求:用方框表示编码, 并在下面注明表示什么。这个问题不并难,学生很快有了答案,画了四个方框,前两位表示楼号,后两位表示房号。

【挑战二】

如果第一幢15层,每层30个房间;第二幢16层,每层30个房间;第三幢20层,每层32个房间,又该如何编号呢?

记得在前一次同一内容的课堂教学中,我最后帮同学统一了答案:用五个方框表示。

在本课中,我在巡视中也发现了两种答案:五个方框和六个方框。我决定不再拿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让两个答案的同学们进行争辩。结果,因为“预留”了足够的探究空间,因而生发出意想不到的精彩。

一位同学这样说:我也知道五个方框比较简洁,也是可以的。我是想法是,既然刚刚这家宾馆从1幢楼到有了3幢楼,就极有可能,会从3幢楼发展10幢楼以上的,所以我现在的设计成比如010204来表示第一幢第2楼第4号房间,这样以后就不要用更换号码了,避免了浪费呢(听课老师禁不住为同学的想法鼓掌了!)

我对这位同学的想法大赞特赞呢。我说,这位同学能够有长远的眼光,想到了为房间号预留足够的编码空间,这是一般超前思维的表现。其实,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方案都是有“预留”的,你们大家能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预留”方式?同学们的思路一下子开阔了许多。有的说:一号地铁建设中预留了二号地铁的接口;有的说,商场在建设第一期工程时为选项工程预留了公用的走廊……

好一个“预留”,“留”出了一片精彩!

总之,无论是这堂课,还是以前的日常课堂中,我总是用这三句话来引领全体学生参与到多层次讨论互动、多水平深度加工中,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刨根问底、自我反省,有效改变学生原有的浅表学习或浅表思维的习惯,让儿童数学学习变成信息加工、思维激活、体验强化、领悟深入的综合性学习,使学习信息不断优质化、个人化,进而“转智成识”,让落实双基的的“一课学习”变成触及心灵的“一生学习”。

 

  1. 50个高年级数学【游戏与探究】(二),一定要收藏
  2. 50个高年级数学【游戏与探究】(一),一定要收藏
  3. 81个中年级数学【游戏与探究】(二),一定要收藏
  4. 81个中年级数学【游戏与探究】(一),一定要收藏
  5. 92个低年级数学【游戏与探究】,一定要收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