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技能

 西班 2020-07-21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可能会不屑一顾。切,努力?谁不会呀?我每天都很努力呀。

我今天努力工作了15个小时,

我昨天努力学习到凌晨3点,

我今天努力拜访了5个客户……

看似,确实都很努力呀!

然而,你的努力,真的都有效吗?达成了怎样的结果了呢?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

01

其实,90%的人都在盲目“努力”

正如网上有句话“我们大多数的努力,其实不过是在自欺欺人,在假装很努力”。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希望用这种忙碌来证明我们确实很努力、很上进,然而这种努力取得了怎样的成绩,达成了怎样的结果,到底有多高效?相信很多人并没有仔细想过。

你是否经常也很困惑和感慨:为什么你那么忙,那么努力,还是一事无成、平平无奇,为什么有些人明明没那么勤奋、努力、用功,却很轻易就成功了、取得了好成绩?跟别人比,你到底差在哪儿?

正如金融学家陈金武在《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一文中一针见血指出的“中国人的努力都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概念,都只是瞎忙,许多人不知道其实努力也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努力不是心灵鸡汤文喊喊口号就可以了,努力也是有策略的。”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技能

那么,努力到底有哪些策略呢?怎样努力才是高效的?或许我们能从《精进》一书找到答案。

“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这种策略性体现在对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进度的把控和调试等多方面,而好在策略是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的。”

因此,努力很重要,但学习如何有策略地努力的技能,不断优化你的“努力”方式,更为重要。

02

6种努力的思维策略,让你的努力1年抵别人3年

1.结果思维:不以努力的时长为目标,只以最终拿到的结果为导向

相信除了少数真正懒惰的人,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很努力。

我每天不刷抖音玩游戏,坚持下班后学习3小时,

我这周带了50个客户看房,

我每天996,工作12个小时……

乍看,确实很努力,努力得让人感动。然而,你的努力,达成了怎样的结果?

学习3小时,真正学到了什么?带50个客户看房,有成交多少个?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最终达成了什么目标,拿到了怎样的结果?没有结果,一切努力都是空谈。

正如《学会成长》中说的“职场上,努力的人大有人在,但能做出成绩的人不多。实际上,拿不到结果的高效,是最大的懒惰”。

你可以假装很努力,但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为什么很多人每天明明很努力,但就是没有结果?就是因为,他们更注重完成,而不注重结果。

比如读一本书,只注重读完,而结果真正吸收了多少却忽视了;工作也一样,只追求一天在公司努力工作8小时甚至12小时,但真正高效有结果的工作时间有多少,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却并没有清晰的概念。

正如有句话说的好“低质量的勤奋,不如高质量的努力”。因此,我们要有结果思维策略,不以时长、量上的努力,掩盖结果的低效。以结果导向思维去努力,才能事半功倍。

看一本书,不追求看完为目标,而要追求最终吸收学到了多少精华为目标;工作,不以一天在公司呆了多久为目标,而要以实际一天真正高效解决了什么事情,拿到了多少结果为目标。

因此,从现在起,停止盲目努力、瞎忙,做一个有结果思维的人,一旦定下努力的目标,就全力以赴去拿到结果。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次努力,都不会盲目。而是心中有目标,过程有思考,结果有保障。这样,努力过程中的每一点,其实都是在努力拿到结果。

2.成长型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努力,用“成长型心智”去努力

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徳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提出了“成长型思维”这一概念。

“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而是受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所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不同的思维模式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选择,并最终决定一个人会活出什么样的人生。”

卡罗尔·德韦克由此提出了“成长型心智”理论。拥有“成长型心智”的人坚信,只要足够努力,自己就能变得更有能力;而“僵固型心智”的人则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固定不变的,努力或者不努力都不会产生什么改变。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技能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风雨哈佛路》里的女主丽兹可谓很好地诠释了“成长型心智”这一理论。丽兹从一无所有、流浪街头到通过努力学习,成为哈佛高材生,拿到《纽约时报》全额奖学金,完成人生逆袭,改变自己悲惨命运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成长型心智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它将激发人的无限潜能。

正如影片中丽兹在母亲去世后所想的:

I knew at that moment I had to make a choice. I could submit to everything that was happening and live a life of excuses… or I could push myself. I could push myself and make my life good.

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得作出选择。我可以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对生活低头,也可以迫使自己更好地生活。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技能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技能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技能

丽兹正是成长型心智一路激励着自己不断努力突破,改变所处的恶劣困境,从而最终改变了命运。

那么,我们该如何用“成长型心智”去努力呢?

重要的是要有开放的大脑。一方面目标要聚焦,另一方面要把封闭性对自己与事件固有的印象与总结评价改为开放式的启发式提问。

比如不要说“我不擅长做这件事”,而是问“要做成这件事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需要哪些资源”;我能力不足,但我怎么能更好改善、提升自己,我需要学习些什么?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技能

只有用这样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成长型心智”去努力,遇事不抱怨退缩,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坚信只要方法策略正确,自己一路向前去努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好,能力越来越强,我们的人生才会越活越精彩。

3.长板思维:扬长避短,专注发展自己的优势长板

木桶理论强调,一个木桶所能容纳的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这对于木桶来说确实如此,对于一个团队来说也是如此。然而,对个人发展来说就未必如此。我们所能见到的那些在各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努力最重要是找到自己的天赋与方向。

在千千万直播短视频主播中,李子柒因为在古风美食领域的专长成为独树一帜的网红,李佳琪因为其在美妆推荐领域的专业性而被千万粉丝喜爱。这也从恰好印证了一技之长在当下个人发展中的独特优势。

为什么强调要扬长避短,发展自己的专长优势呢?

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大多数岗位更需要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员,而不是面面俱到的能力,所以,社会需求要求我们首先要“专”,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足够的专业性,以此胜任本工作岗位的工作。

另一方面,我们的能力水平通常是随着学习积累呈S形曲线提升的。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技能

从中可以看出,个人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不聚焦发展自己的专长优势,一味贪多求全,很可能就一直在“缓慢起步期”打转,一直跟80%的起步期人员竞争初级岗位,而无法进入快速提升期或高原期,成为20%金字塔尖的精英人士。

正如《精进》中所说“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

因此,对个人来说,将有限的时间、精力、资源等都聚集在一起,集中在自己的优势长板上发力,才可能尽快突破“缓慢起步期”,进入“快速提升期”。总是浅尝辄止很可能一无所获,而能聚焦在自己的优势长板上突破,无论能力还是收入最后都将获得超额回报。至于自己弱势的方面,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形成优势互补。

4.专注思维:拒绝贪多求全,以“二八定律”,专注将个人优势努力发挥到极致

《精进》一书中提道:“互联网时代,信息是爆炸的,知识是过载的,观点是鼓噪的,热点是速朽的。而反过来,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行动,则是最稀少和最珍贵的。”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技能

的确,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未如此方便,然而我们却变得越来越浮躁,无法静下心来专注在一个领域深入钻研。

电商兴起,做电商;自媒体兴起,追自媒体;共享经济兴起,发展共享经济;直播兴起,做直播;短视频兴起,又一头扎进短视频热潮中……

看似一直紧跟时代潮流和风口,然而,能在风口中获得成功的往往也只是少数专业深入的人,大部分人都是在盲目努力追赶,等风口过去了,回头一看,什么都没捞到,反而越来越迷茫和焦虑。这就像,我们随大流卖力挖了很多口很浅的井,却因为都挖的不够深,没有一口井流出水来,白费了许多功夫。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去尝试的结果,往往是什么都是半吊子,没有自己真正专业擅长的,而如果无法足够专业,我们就很有可能被取代。

这就需要我们在努力的道路上保持专注。但这里说的专注又不是说只让你专注在一个狭窄的领域,不去涉猎其他。

你可以用“二八定律”来平衡专注专业领域和广泛涉猎多领域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将自己的时间精力二八等分,用80%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做到足够专业牛逼,提升专业深度,同时用20%的时间跨领域、跨学科广泛涉猎,拓展见识广度。

通过这样的努力,既能积累专业深度,又能拓展见识广度,从而实现个人努力结果的最大化。

5.挑战思维:跳出“舒适区”,为努力增加“必要难度”,构建个人的挑战阶梯

发明了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Linux系统的李纳斯说:“人是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的挑战来刺激的。如果总是一帆风顺,就会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肯出来,潜能就无法被充分地激发”。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技能

由此可见,挑战和才能使相伴相生的,没有足够的挑战就催生不出杰出的才能。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迎接挑战呢?

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比约克夫妇提出了为学习增加“必要难度”的理论。

即,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你对知识和技能的“提取练习”,而“提取练习”的效果可以用“提取强度”来衡量。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适当设置障碍,增加知识的“提取强度”,学习效果将会更好。

因此,在努力的过程中,适当增加“必要难度”,勇敢去迎接有难度的挑战,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将大有益处。

就像登山一样,每一级阶梯就相当于登顶路上的“必要难度”,只要不断向上攀登,完成每一步“挑战阶梯”,你才能最终登顶,收获你想要的成功。

6.迭代思维:持续精进,不断迭代,终身学习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努力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蹴而就的事,更需要我们有持之以恒的心态,持续精进,打长期战、持久战。

然而,我们都知道,长期坚持人很容易疲惫,倦怠,从而陷入停滞、瓶颈期,那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我们要有迭代思维。

所谓迭代思维,以爬山为例,你想从山底爬到山顶,不可能一下子就爬上去了,你需要一步一步走,才能到达山顶。而这过程中的每一步就是一次迭代,每一步迭代的结果就是下一步努力的起点,每一次迭代都是为了接近目标。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技能

如何永葆长期努力过程中的热情和动力?除了让人激荡的梦想和目标,更需要我们有迭代思维。将目标设定为终点,将去往终点的每一步努力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每努力达成一个目标,就迭代一次,继续下一个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清零过往成绩和荣耀,站在新的目标点上获得继续努力前进的动力,才能不断去拿到更多结果,获得更大的成就。

所谓敢想敢做,有了迭代思维,还需要落实到行动上,这就需要我们能持续精进,坚持终身学习。

高尔基说过:“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记得之前刷屏网络的新闻报道:36岁的高速路收费站大姐,在接到被裁员的通知时哭诉:“我已经36岁了,我的青春都献给收费站了,现在要我学别的,我也学不会了”。

有句话说的好,当你觉得为时已晚时,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可怕的不是年龄已经很大了,而是你自己放弃了学习的心,那就只能被时代抛弃了。

胡适先生说:“人与人的区别在于八小时之外如何运用。八小时内决定现在,八小时外决定未来。”

这个时代变化越来越快,5G、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技能层出不穷,再也没有一辈子的铁饭碗了,所以就更需要我们不光思维上能迭代,更需要在行动上持续精进,终身学习。

因此,不管多忙多累,我们都要抽出时间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活到老,学到老,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正如《中国合伙人》里那句经典台词:“如果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不让皱纹刻到你的心上。”

总结

最后,借用《风雨哈佛路》中的一句话

“没有人可以和生活讨价还价,所以只要活着,就一定要努力”!

然而,努力绝不是闷头蛮干,盲目用力,有策略的努力才会事半功倍,愿我们都能用正确的策略去高效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就,活出有价值的人生。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技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