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残忍的作家,他的书“不忍读第二遍”

 恬淡闲适 2020-07-21

第一次读余华,是在中学时代,我爸给我买了一本文学集合,里面收录了国内外大师的优秀短篇作品,有一篇是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

当时就令我惊叹:句式浑成,故事讲述得极耐心,读着读着,森森然阴影林立——这种感觉很奇怪,就像有一只庞大的怪兽在慢慢吞噬树叶,同时目光灼然地盯着你。

后来才知道,在此之前余华写过二十多中短篇,《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他的成名作。

中国最残忍的作家,他的书“不忍读第二遍”

等到拿起余华再读的时候,是在大学。

学习到他是“中国先锋派的代表人物”,拜读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三部曲。

中国最残忍的作家,他的书“不忍读第二遍”

余华的名字取自于母亲和父亲的姓余和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在一岁的时候,父亲离开杭州到一个叫海盐的县城,成了一名外科医生。

从此,余华在这个江南小城开始了漫长的童年生活。

余华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全家搬到了医院的职工宿舍,他家对面就是太平间。

差不多隔几个晚上余华就会听到凄惨的哭声,各种不同的哭声,男女老少都听了不少。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能听到两三次。他常常在睡梦里被吵醒;有时在白天也能看到死者亲属在太平间门口嚎啕大哭的情景。小余华搬一把小凳坐在自己门口,看着他们一边哭一边互相安慰。

家里没有卫生间,只能去医院上卫生间。每次上厕所的时候,一定要经过太平间,太平间没有门,男女厕所也没有门。

余华还常常跑去太平间睡午觉,一觉醒来,异常凉爽。后来他读到海涅的一句诗:“死亡是凉爽的夜晚。”惊觉酷像自个在太平间睡午觉的感受。

余华小学毕业时,适逢海盐县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父亲为他办了借书证,从那时起,余华开始阅读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

他几乎将那个时代所有的作品都读了一遍。

余华是读过他的童年和中学时代的,十年来他没有好好学习过,所以等到1983年余华开始写小说时,认识的汉字也就四千个左右。以至于批评家们赞扬他语言简洁,余华毫不留情地告诉他们:“那是因为我认识的字不多。”

中国最残忍的作家,他的书“不忍读第二遍”

1977年,余华中学毕业,参加了恢复的第一次高考,但是落榜了。便由父母安排,进入海盐县武原镇卫生院当了牙科医生。

余华后来在自己的文章中写到自己面对过不下几千张打开的嘴,我想这就是余华早期文字总能让我起一身鸡皮疙瘩的原因——好的牙齿、坏的牙齿,好看的牙齿、难看的牙齿搅和在一起,牙齿表面的脏黄和牙床的暗沉磨合着发出瘆人的声音,太像余华的文字了。

余华时常在拔完牙之后,站在窗口眺望,看着下面喧嚣的街道,想着一眼望到头的工作便心生悲凉。他不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不喜欢每天八小时地工作,不喜欢每天都要去看别人的口腔。

从窗口望出去时,经常看见文化馆里面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还能在外面闲逛,那是余华最想要的工作。进入文化馆只有三种方法:一是学会作曲;而是学会绘画;三是写作。对余华来说,写作是他当时唯一的选择。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在工作之余,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了写作里面,十几岁的年龄,当同龄人都在享受生活的乐趣时,他忍受独孤和寂寞,一个人默默地创作。

余华一直说,是写作拯救了他,如果没有写作,他可能一辈子做着自己不喜欢的牙医工作,每天看着别人的口腔。

中国最残忍的作家,他的书“不忍读第二遍”

医学和文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相通的。它们均旨在治疗、超拔人类,无论躯体还是精神。故此,很多作家都是弃医从文,比如:契诃夫、鲁迅、毕淑敏。

而弃医从文的余华,再度与生命、死亡为题,着力探寻人类精神世界的生死。

于是,他创作出了经典《活着》,一个又一个人死亡,苦难的波涛一波又一波接着涌来,全书压抑着死的绝望,却从每个字眼长出生的希望。

中国最残忍的作家,他的书“不忍读第二遍”

余华说:“没有比活着更幸福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每个人能够从亿万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来到世间,迎接人生第一场高光时刻,便是最幸福的事。

但生而为人,众生皆苦。生活不易,死亡并不可怕,活着本身才是最艰难的。我们应当知晓的是,“人是为活着本身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中国最残忍的作家,他的书“不忍读第二遍”

生命是最宝贵的,也最值得珍惜的。活着本身就是世间最美好的事情,活着便是生命最大的诗意。

这不仅是《活着》的中心思想,也是生命的应有之义。

中国最残忍的作家,他的书“不忍读第二遍”

许多人说余华的血管里流的是冰碴子,因为他讲的故事都太残忍了,他的笔触太冷静了,剖析人物内心、世相悲欢的时候,就犹如一架冰冷的摄像机洞若观火,没有情感、没有修饰。

比如他不直接描写福贵丧子的悲痛心情,只有平静的一句“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这是一个绝佳的比喻句,月光照在福贵儿子跑过的路上,路就好像福贵的伤口,月光洒在路上,就像是盐撒在他的伤口一样。

中国最残忍的作家,他的书“不忍读第二遍”

《活着》剧照

全句只有12个字,没有一个字在诉说悲痛,但你就是能感受到无限的痛楚。就像一把钝刀子,不锋利,但正是因为这种不锋利,一下一下磨着我们的神经的时候就会觉得格外痛苦,格外漫长,格外的疼。

余华常说:“文字叙述语言不是供人观赏的眼睛,长得美或者不美;文学叙述语言应该是目光,目光是为了看见了什么,不是为了展示自身,目光存在的价值就是‘看见了’,叙述语言就像目光在生活的世界里寻找着什么,引导阅读进入到故事人物的思想情感中。”

这也许就是余华之所以成为余华的原因。

今天朗读者给大家推荐这套余华全集,集齐了他最经典的四部作品:《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唤》。余华笔下大多是惨淡人生、大多是绝望的疼痛,但很奇异的,你能从那压抑的悲剧中看到温暖,能在漫漫黑暗中看到点点光芒,感受到人生无奈的同时也能坚强信念的力量。

他的文字是地里长出来的,散发着一股土腥味的苦涩,却生长出野蛮而强劲的生命力,绽放出对生命的热爱之花。读余华,透过那些死的故事,读出活着的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