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贴小知识!

 邵淳徐增平 2020-07-22

又到一年三伏天,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三伏贴已经拉开了帷幕。“冬病夏治”,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内服或外用一些药方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可使一些冬天易发作的疾病得以减轻。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是中医“冬病夏治”的一种方法。它是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为理论依据,结合天灸,在局部腧穴上敷以辛热发散之药,以达祛除寒邪,宣通经络,补益正气之功效,可以起到预防或是减少疾病的发作。随着中医的推广,小儿“三伏贴”治疗已经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

一、三伏贴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三伏贴即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为中医药特色疗法, 对小儿的反复感冒、慢性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肺系疾病疗效确切。长期消化不良及阳虚怕冷、体质差、免疫功能低下、易外感等亦可使用贴敷疗法。

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皮肤易过敏的小儿;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患儿不宜贴敷。再者,冬病夏治敷贴中的很多中药都是热性的,因此阴虚火旺的小儿不适合贴敷;咳嗽、腹泻等急性症状期也不应急于做贴敷治疗。

二、治疗的时间与疗程

三伏贴是一个缓慢起效的过程,需要坚持治疗才能起到效果,不要期望一次贴敷后马上就好,一般需连续贴敷3年。最好到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的医院去贴,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药,在不同的穴位贴,正所谓“辨证选药,辨病选穴”。

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最佳贴敷时机,贴敷时间为小儿2至3小时,具体贴敷时间长短应以皮肤反应为度,如贴后烧灼感明显而不能耐受者可提前揭掉药膏。若贴后局部皮肤温热微痒,皮色不红或微红应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以不烧伤皮肤为宜。贴敷部位如出现明显的瘙痒、红、肿及疼痛,则要及时揭掉药膏,避免抓挠。若小儿皮肤出现小水泡不应戳破,可立即用矾冰液纱布湿敷,令其自然吸收;若小水泡已破,可涂抹“烫伤膏”“京万红”等。大水泡则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在无菌操作下放出泡液,涂炉甘石洗剂,使其干燥结痂已破,可涂抹“烫伤膏”“京万红”等。

三、饮食起居方面需注意!

在贴敷期间,不吃生冷、辛辣刺激之物,也不食海鲜、蘑菇、羊肉或牛肉等发物,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饮食。

三伏贴前最好先给孩子洗个澡,敷贴后也是可以洗澡的,但是不要搓背,不要用沐浴液等有刺激性的化学制剂,淋浴后用柔软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如皮肤起水泡,最好等水泡消失后再洗澡。应避免着凉,因为遇冷后毛孔会收缩而影响药物吸收。避免剧烈运动,贴敷期间要保证孩子睡眠充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